01
课程筑基:
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拓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丰富课程
开发多类型、多层次、相互关联的课程,是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举措。其中,“多类型”和“多层次”就是指课程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丰富的课程类型让学生在尝试中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不同的知识层次让学生能够通过选修更高层级的课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一步探索钻研。“相互关联”指的是不同难度的课程需要彼此衔接。同一科目类别下的课程不是各自独立的,学生需要在修读一定难度的必修课程之后,再决定自己想要深入学习的方向。
由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2025人才十大核心技能中,“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被雇主认为在未来五年的重要性将会最快增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能力和刚需,也是课程体系创新的重要方向。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上海这些国际学校致力于开发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一流核心课程,并融入全球视野和前沿创新元素,以满足时代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上海中学国际部:
以创新课程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
上海中学国际部的课程教学以学生综合、终身发展为核心。学校为小学到高中全年级提供类美国课程,涵盖语言、文理科、艺术和体育等近八百门必修和选修课,设置标准水平、荣誉水平等多种等级,并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创新课程是SHSID的一大特色,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学生可以选择工程、科学、信息科技、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创新课程,如3D创意空间、K’ Nex机械、编程和创意写作等,尽力发掘兴趣和潜能。
上中国际的高中部开设了IBDP和AP两种共48门课程,以教育活动课程、学科与跨学科学术课程的框架为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教育活动课程在上中国际已构建成一个涵盖四重维度、五种类别、六条主线的结构。这些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强调个性化和兴趣导向,致力于培养了解自己和世界,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人才。
学科与跨学科的学术课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形成了独特的9-12学段系统。除了核心课程外,还提供了实验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识课程和兴趣课程等多个模块供学生选择,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创新与实践课程则通过项目驱动、社团课程和学科日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跨学科的大型项目课程更是要求学生深入社区,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WLSA上海学校:
以独特的课程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课程是办学的基石与核心,它既是传授知识的渠道,又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载体,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WLSA的课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为学生赋能,使之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对其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WLSA充分利用联盟学校优势,汇聚各校办学精髓,推出了GIP(Global Impact Program)——国际影响力课程。这一菁英课程采众家之长,融汇了:
哈佛西湖中学的美国社会融合与差异课程(ADAS)
温彻斯特公学的思辨课程(Colloquy)
与剑桥大学合作,共同为中国学生研发的技能拓展课程(SDP)
WLSA GIP菁英课程包含技能拓展、战略研究、伦理哲学、思辨、跨文化理解能力、圆当代中国、中间毕业设计等7门核心课程
在GIP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以技能为主的跨科目学习。这些科目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沟通技巧和全球视野。通过参与课程中的讨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将逐渐学会如何在全球化社会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解决问题。
此外,GIP的思辨课程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在课程中,学生被鼓励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传统观念。通过学习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更加清晰地表达观点,有效地进行论证。
为了确保GIP课程紧跟时代的脚步,WLSA联盟每年会派6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到校园,对学校课程进行年检。学校也会不断投入资源和精力进行完善和优化课程。
在WLSA,鼓励创新的氛围让每一刻的“灵光乍现”都会成为创意的火种,不断更新的活动项目持续点燃学生们探索的热情。WLSA独创的GIP课程,成为WLSA培养学子多维能力,面对未来挑战的重要基石。
02
师资护航:
激发创新激情的关键力量,
用智慧和热爱引领学生成长
学校师资队伍的素养,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的直接质量,是国际教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国际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诺奖得主、院士、教授以及世界级学术大师能够用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用思想点燃学生热情,这些顶尖学者的指导和榜样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国际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新一代的使命。教师作为这一使命的实施者,他们的稳定性、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育成果的关键。作为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之间的桥梁,国际学校的教师团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
以个体智慧和教育热情引领学生成长
平和学校的高中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而且在学术上造诣深厚,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该团队中约80%的在职教师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12.6%的教师更是获得了博士学位,显示出其学术背景的深厚。此外,超过60%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验,这为学校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教学方法。所有任职教师均持有教师资格证,并具备丰富的国际课程教学经验,这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保障。
平和学校的教育哲学强调实践科学的重要性,认为好的学校应当让真正的教育发生。校长万玮先生的这一观点,体现了学校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平和学校的教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开题论证将研究成果融入日常教学,以个体智慧和教育热情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榜样和引领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导和激励。
平和学校收到的课题申报内容覆盖教学实践研究、青少年职业体验模式探究、校本教学方案案例库创建等多个领域,学科涵盖基础学科、教育发展战略、基础教育理论等,参与人员包括各学部和中心的教师、教辅、行政人员,共计150余人次。这些课题的开题论证不仅展示了教师们对日常教学的勤奋和踏实,更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的梦想、决心和热爱。
在平和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让真正的教育在每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上海市世外中学:
与世界级科学家对话,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
上海市世外中学以其卓越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怀揣理想和责任感,而且追求专业卓越,以匠心精神活化课堂,用爱心守护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学校注重教师的成长,依托民办中小学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来提升整个队伍素质,通过名师引领、科研带动,实现教师的自我突破。
世外中学的师生比为1:8,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与指导。教师队伍中,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万人计划名师、徐汇区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其中包括2位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以及50余位区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此外,还有20余位外籍教师和40余位IB全球主考官、全球考官,他们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教师队伍。
上海市世外中学还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经常邀请诺奖得主、大学教授、知名科学家等到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长期联合共建课题(项目)科研院校,每年选拔一批学生直接参与到高校的科研项目中去,这些科研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也使同学们在申请国外大学和选择专业时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上海领科双语学校:
以教师为本,切实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上海领科双语学校将“以教师为本”视作核心价值观之一,坚信过得幸福、教得尽兴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学,领科整合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包括130多位教职员工在内,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国际师资队伍。这些拥有突出教学成果的教师平均教龄超过10年,在上海领科的平均工作年限超4年。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更能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上海领科双语学校致力于提升教师的学术和综合素养,成功成为全国首家PDQ教师培训中心,并在2019年荣获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授予的“PDQ最佳实践奖”。学校配有一支专门的教学指导团队与教师合作,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师不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深刻理解学生的独特需求,能够结合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03
多元活动探索:
面向真实的世界,
培养引领未来的创造者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局限于教室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需求。为了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者,我们必须首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激发他们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的热情。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海国际学校致力于促进杰出人才的全面成长。这些活动不仅限于学术领域,还包括社会实践、文化体验和体育竞技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真实性实践”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视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将学生置于真实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来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教学方法都可以被归于此类,如实验室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光华剑桥:
为学生提供广阔探索的舞台
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自2011年建校之初,光华剑桥一直秉承着由光华教育集团董事会主席鲁育宗先生所提出的“公民教育、科学精神、国际视野”教育理念。在校长雷冬冬博士的带领下,学校稳步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光华剑桥鼓励学生在学术、体育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学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团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之外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特长。
从斩获无数大奖的辩论社,商赛上叱咤风云的商社,覆盖数理化生经史哲的一众学术类社团,到艺术社、文学社、日法粤等艺术语言类社团;
从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中国舞社、民乐社、室内乐社、合唱团、电音社、戏剧表演社、独立乐队等文艺类社团,到各种球类社团、铁人三项社、瑜伽社等运动类社团;
从展现同学们广泛兴趣爱好的烘焙社、阅读社、乐高社、摄影社,到B-Side杂志社、自然艺术社、脱口秀社、光剑之声等不同寻常的社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会外联部发起的“Science Week”活动,它集结了物理社、数学社、化学社等七个社团,通过线下体验、实验活动、线上讲座等形式,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科学与美学的交融。
光华剑桥共开设了近80个学生社团,它们是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的沃土,也是发展学生领导力、创新力的温床。
上海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积极发展STEM教育
上海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Concordia)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其教学法以研究为基础,强调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校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间建立联系,通过真实世界的项目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探究式学习是Concordia教学的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提问、研究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
在STEM教育方面,Concordia利用其国际化教育资源优势,以创新为核心,以综合性教学为基础,积极发展STEM课程。这些课程从学前贯穿至高中,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变化世界的人才。学校STEM项目负责人Yujiro Fujiwara博士强调,Concordia致力于整合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性的STEM素养,使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成为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为了提供一流的动手实践和应用学习机会,Concordia特别设计了教学空间,并设立了创新教研员(Innovation Coach),全程辅助和陪伴任课教师与学生,系统提升学生的创新及科研素养。
此外,Concordia与本地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和实习机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学校通过研究型课程、探究式学习、多样化活动、教师发展和社区参与项目,营造了一个培养创新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的环境,帮助学生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04
发挥资源优势:
融通国内外资源,
关注前沿动向,把握时代脉搏
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打破边界”的过程。这里的“边界”除了指学科的边界,同样包括教育资源、教学场所的边界。
“融通”是一个常常被重视创新的教育者们提起的概念,学校通过打破课堂的“围墙”,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将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学校,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也能接触到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最新发展趋势,紧紧把握时代动向。
国际学校凭借其全球视野,自然而然地在整合国内外优质学术资源、紧跟世界科研前沿方面占据优势。它们与世界各地的顶尖大学和中学建立合作关系,持续革新教育和教学方法,与国际教育标准保持一致。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研发设施、实验室和技术平台,以及一个充满创新的环境。
学校间的合作、与企业的联合以及产教的融合,都将集中力量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学生,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实现教育的贯通培养目标。
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
利用全球网络,促进资源共享
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积极利用全球网络资源,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此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作为Dwight全球校区网络的一部分,七德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IB线上课程,如Dwight全球在线课程和Pamoja在线课程,强化了全球教育的联动效应,使学生们能够享受到全球教育共享的优势。
七德还自主设计和开发了专为学校课程教学定制的学生学习资料库,购买权威的IB教学资源数据库,为校本和IB课程教育提供全面支持,融合中西文化,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
七德自制数字化教学平台
此外,七德的学科教师运用专业技能构建了多个教学和测试的学科资源平台,如Moodle课程资源库、WeBWork数学测试平台以及ManageBac的AssessPrep测评系统,这些平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提高了教育效果,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
与国内外顶尖大学携手,共创未来学校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积极发挥其资源优势,与国内外顶尖教育机构如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合作,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学校以“未来学校”理念为指导,探索教育的未来走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尚德实验学校的全学段双轨运行特色,为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独特的尚德方案,展现了学校对国家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尚德实验学校的姜晓勇校长通过“自我建模”的概念,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实质,即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成长空间,这是尚德教育不懈的追求。
面对未来科技世界,尚德融合部积极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和展示活动,加强STEM课程理念设计,提高学生的科学、数学、工程学、技术素养,以及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能力。尚德融合部为学生打造了全新的高配置人工智能馆,并举办了“科学赋能未来”科学展系列活动,邀请校外企业家、科学家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从现实角度为学生提供指导。
此外,尚德融合部还开展了科创中心课程展、小学部科技节、院士进校园等活动,承办全球院士论坛,调动校内外科创资源,分层次、分阶段地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语
进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势而变。学习与创新技能是21世纪最核心的技能,这个时代也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走在创新教育前列的上海国际学校已经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表率。随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未来的教学内容将趋向更加个性化和特色化,使得更多学生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从教材结构到课堂氛围、再到教育资源的界限都将被进一步消融,知识的展现将更加助力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成长。在教育管理层面,学生的中心地位将得到加强,学校也会将创新教育贯彻到校园的方方面面。
注:文中的图片均源自Pexels和学校官网
文中信息来源于公开信息,如有出入,欢迎补充
【点击进入京领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美好人生】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82362348
微信:Kinglead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