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5|驾驭复杂形势,掌舵全球化新航程

汽车   2025-01-15 06:01   北京  



近日,罗兰贝格发布《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该报告基于罗兰贝格专家团队对各行业的长期观察与深入研究,为包括汽车、化工与材料、政府与公共、消费品与零售、能源与公用事业、工业产品与服务、医药与健康服务、高科技与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提供趋势解析与前沿洞察。此外,本年度报告还涵盖全球化、人工智能、工业现代化与自动化、国际化、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等近期热点话题,以期抛砖引玉,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启示。









旧的全球化范式悄然落幕
自20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蓬勃展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家与企业通过全球化发展追求竞争优势最大化, 根据生产要素与劳动技能形成专业化的全球化分工体系, 提升了全球要素分配与循环效率,同时各国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 ,促进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当下, 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正重塑着全球化发展模式。十年前,中国出台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十年发展计划, 致力于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如今 ,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在贸易、投资、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中国的快 速崛起引发了美国越来越强烈的危机感,近些年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一些列战略遏制举措,从贸易战、投资限制, 到科技领域白热化竞争,中美关系面临着巨大挑战与困境。加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延烧不断, 充分暴露出了全球供应链的不可预测性和脆弱性。此外,全球多地遭遇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多重压力的叠加冲击下, 旧的全球化范式已悄然落幕。

新的全球化范式呼之欲出

自2018年以来,新的全球化范式开始酝酿,正在重塑今天的全球经济格局。与传统模式不同,新范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更强调经济自主:从各国自身利益出发,优先考虑关键领域的自给自足,减少对外部市场、国家的依赖;

更激烈的战略与经济对抗:主要发生在超级大国和经济集团之间, 尤其是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

更重视降低供应链风险:采取多元化、 区域化和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供应链的脆弱性,减少突然断供的风险;

气候表现成为新的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表现成为了国家和企业间竞争的新型竞争力,更是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重要贡献。

然而,新的全球化发展模式给跨国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多重复杂性,全球化运营难度加大。许多跨国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在追求经济利益和遵守合规要求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迈入全球化新格局

现在许多人热衷于谈论“去全球化”,但事实上这一说法过于片面, 无法体现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微妙变化。虽然一些传统经济指标(如全球贸易、对外投资) 出现放缓,但这并不等于全球化的退潮。这些变化的本质是国家和企业正在寻找战略再平衡,以适应深刻变化的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断绝与全球的连接。
1.经济分化、再平衡和区域的多功能化成为全球化新格局的显著特征
当下,俄乌冲突持续、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加码、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压力,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正重塑着双边贸易与投资领域的新格局。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世界贸易体系日趋分化,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关联度开始下降。2022年,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15%,提升至22%。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2030年该比例可达到30%。与此相反,全球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占比则持续下降,从2005年时占全球总量的51%下降到了2022年的39%。这一现象表明全球南方国家对传统全球北方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降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正在推动新的区域经济融合,达成更符合自身利益的贸易和金融协定.
2.“连接器”国家和地区兴起,缓解贸易重组和经济分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分化的趋势也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一批“连接器”国家在贸易秩序的割裂与重组中随之兴起,填补了经济分化所带来的市场空缺。例如,马来西亚的半导体行业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迎来发展机遇。自2021年至2023年,涌入马来西亚的外国投资大幅上升,尤其是针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2023年,进入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了1880亿林吉特(约421亿美元),几乎是2020年的三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1%的外资来自美国,较上一年增加321%;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则占8%,比上一年增长25%。
随着各国纷纷推出政策支持本国产业,加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2023年中国对外绿地投资较前一年翻了三倍,达到了约1600亿美元,占全球当年对外绿地投资的11.6%。中国当下的全球化策略重点聚焦“连接器”国家,投资目的地不仅有越南和墨西哥等传统伙伴,还有沙特、埃及、摩洛哥、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和塞尔维亚等国家。
3. 直接和间接的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出台,跨国贸易与投资受到限制,原有国际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失效
自2018年起,全球各国政府出台的贸易干预措施数量飙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网站统计,从2010年到2024年9月,各国政府共发起了14,797项贸易干预措施。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直接和间接贸易保护政策制约,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再平衡战略等。出台这些措施最常见的理由是“战略竞争力”和“应对气候变化”,分别被提及了1,389次和1,054次。
然而,原本适用于全球的规则框架和争端解决机制未能正常运转。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上诉机构仍处于“瘫痪”状态,难以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端。世贸组织在2023年警告说不加限制的单边措施将会割裂全球经济,可能导致全球收入下降5%。从2019年到2024年9月,仍有20个争端案件处于“磋商”阶段,其中有17个已经超过了约定的60天“磋商”终止期。按规定,争议双方应在“磋商”发起后60天内解决争端,最长不得超过90天。现在深陷其中的争议方包括欧盟、中国、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巴西、阿根廷、日本、秘鲁、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
4.疫情后的复苏反而加剧了经济分化,进一步催生更多贸易冲突,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表示,全球经济可能会保持稳定增长,但将徘徊在低位: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都只会增长3.2%。发达经济体在2024和2025年将增长1.8%,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年增长率将达到4.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渴望能尽快重启增长,摆脱全球生产率裹足不前的局面。然而,不平衡的复苏导致了更大的“经济分化”;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带来更加激烈的贸易冲突、地缘政治角力,加剧各国对资源和影响力的争夺。由此,一个恶性循环正在形成。


驾驭复杂形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和企业都必须深刻理解全球化的新动向。新的全球化范式需要国家和企业推动转型,有效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保持高度灵活性,减少以至避免相关风险。
未来将是一个更加“VUCA”的世界 —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更具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全球化并未结束而在演变,在此过程中各国会更加关注与审慎评估自身利益,制定并实施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策略;区域性、双边性的规则将与全球化规则共存,但全球化规则的执行变得愈发困难;“强者为王”的法则将占据主导地位。
平衡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 — 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全球南方市场寻求机遇、拓展发展市场;同时,灵活调整以适应全球北方国家的合规要求。企业必须全面审视自身从合规性到盈利性的各个战略方面。
适应新的全球化 — 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合规要求,企业需要提高业务韧性,优化商业模式,这需要企业深刻理解全球趋势,进行全面的业务评估,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坚实的战略与战术。例如,
  • 对进入门槛比较高的市场,企业可以采用间接/部分进入法,比如通过第三方国家;
  • 制定完善的本地化策略,有效把握本地市场动向,遵守当地监管制度框架;
  • 重视优化运营,最大化提升效率,打造韧性企业,应对持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
构建气候竞争力 — 许多行业已经出台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合规要求,企业必须采取具体行动,这需要企业积极拥抱创新,推动商业模式转型,甚至是颠覆性地重塑自我。



报告下载


更多内容,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完整报告。














点击视频,查看更多精彩瞬间

新创「智能交通技术AI服务」智能体,可扫码进入体验。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扫码进入。

扫描加入免费的「智慧城市之智慧交通」知识星球可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资料。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

智能交通技术
关注智能交通、TOCC、车路协同、MAAS、综合交通规划、交通安全改善等领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交流大数据、云边端计算、AI、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经验。推广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监管、交通规划等部门中的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