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韵悠长映华章: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圆满举行

文摘   2024-11-16 17:02   浙江  


11月14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在浙江省杭州市运河大剧院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共有227个作品报名参加初评,最终,此次终评迎来共24个作品的依次上演。舞姿翩跹、古风悠扬,这些作品用舞蹈语言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秋日后》《天上月》《山水之间》《稚水微澜》等作品中,以自然范畴作为创作出发点,用舞蹈语言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精神、民族特色和思想特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秋日后》

《天上月》

《山水之间》

《稚水微澜》


新时代下,古迹文物与舞蹈的交织带来了全新的创作路径,积极推动着新时代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佛窟掠影》《青墩玉影》《丝路·胡腾舞俑》等作品呈多元方式地展现着中国古代的古迹文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佛窟掠影》

《青墩玉影》

《丝路·胡腾舞俑》


文人雅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传承与丰富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广陵绝响》《不止风雅》(原名《士》)等作品以舞蹈肢体语言的形式颂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中国传统古代深厚的文化底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广陵绝响》

《不止风雅》(原名《士》)


另有作品《春江曲》借同名诗词为创作灵感,以女子群舞的形式,不仅展现出古典女性一派柔美、含蓄的韵味之美,还寄予着对美好的憧憬与悸动之情。



群舞《印心》则以闽剧戏曲为创作素材,融入师承的创作主题,并通过打造“闽派”文艺精品,展现福建新形象,更好地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



群舞《孤山行旅》借用中国古典舞的气韵流转,展现了一名旅者行走四方时悲欣交集的心路,既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哲思意味,又渗透着继往开来的当代寓意。



当晚参评上演的古典舞作品依旧异彩纷呈、引人入胜,不少作品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崭新诠释,展现出对中华文脉的深情守护与传承。



以历史典故“东坡提梁壶”为创作蓝本,借助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映射中庸之道的处世哲思。



以“造字圣人”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为原型,以变换互动的肢体动作展现“象形符号”的蜿蜒流动之形、高耸壮阔之姿。



借“俑”之视角,以灵动的舞姿,带观众穿越千年尘埃,回望历史上那个繁盛大唐。


一些作品托物言志、借意抒情,如以兰花、书法、船篙等为主题意象,传递崇高境界与思想品格。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当晚不少作品致力于借助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语汇与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令文物“活起来”。

《思乡切·女史箴图》以现今陈列于大英博物馆的传世画作《女史箴图》为作品背景,展现画中女子目光漂洋过海、悠悠投向故土,与时光回溯中画中人两相遥望、翘首盼归的心愿与渴望。



《孤禽图》(原名《八大山人·奇园》)取材于八大山人的《孤禽图》,融入昆舞的婉转神韵,意在呈现一种远离尘嚣、隐逸悠然的艺术精神。



《浑沦图》取材于元代朱德润所作画卷《浑沦图卷》,通过舞者身体之轨迹,与群体之流变刻画“圆”的意象,流露生生不息、流转恒常之寓意。



作品《俑生俑事》选材于秦兵马俑,从秦俑千人千面的特点中展开对兵马俑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家有室、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生活想象,深情歌颂从古至今的护国勇士。



双人舞《故园·1900》巧妙借助道具对飞天形象展开呈现,以敦煌舞蹈语汇诉说对国宝的深切情感。



最终,经过两场终评的激烈角逐,在24部入围终评作品中,《孤山行旅》《思乡切·女史箴图》《俑生俑事》分数排名位于前三。

荷香四溢,古韵悠悠,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在充满诗意的杭州圆满落下帷幕。评奖虽已结束,但属于中国古典舞的探索之旅从未停止。未来,让我们期待涌现更多饱含人民性、时代性、艺术性的优秀舞蹈作品,继续用舞蹈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转载声明:稿件转载,须经授权,感谢支持!


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每次阅读文章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推送的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浙江文旅政务
发布权威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