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过春日暖阳
迎来冬雪茫茫
时光镌刻下奋进的勋章、拼搏的锋芒
过去的一年
山东港口威海港干部职工们
携手并肩、乘风破浪
吞吐量再创新高
新航线接连启航
大项目稳步发展
一路拼搏,一路荣光
那些热血沸腾的逐梦瞬间
是否还在你的心海滚烫?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让我们回首来时路
重温奋斗路上的那些坚实足迹
为进一步加强智慧港口建设,优化旅客购票安检流程,提高旅客出行体验,自1月中旬起,威海港正式启用电子客票系统。针对即将到来的春运旅客高峰,国际客运公司抢抓电子客票调试周期、加速登船通道升级改造、上线智能化安检系统,实现威海至大连航线所有载客航班全面完成电子客票登船改造,过往旅客可持个人身份证直接验票、检票,无需纸质船票,真正实现了“一证在手,全程无忧”。
2月下旬,威海市寒潮大风、降雪结冰天气接踵而至,恶劣天气致使船舶无法靠泊、设备停止作业。面对天晴时船舶集中到港的生产挑战,威海港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协力攻坚,肩负着散货装卸任务的“新港铁军”,吹响了“突船抢产攻坚战”的冲锋号角,拉起了一波又一波作业小高潮。最终在码头泊位、设备不变的前提下,再次突破自我,时隔一年有余,以昼夜装卸作业量突破11万吨的成绩,一举打破在2022年11月创下的10.86万吨昼夜装卸量纪录,充分诠释出铁军之“铁”!
3月底,威海港港前站台汽笛声响起,一列30节的桃威铁路货运列车缓缓驶入,60个集装箱正在等待装车。这些集装箱将“坐着”列车,前往乳山终端厂家装载货物,随后返回至威海港,最终通过密集的内贸航线网络运到中国南方。这是威海港集装箱铁海联运项目启动以来,首次实现铁路集装箱集港作业。与传统货物通过汽车运输至港口相比,铁海联运模式有效压缩运输时间,并可帮助客户节约10%的运输成本,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港口集疏港能力,同时也丰富了港口供应链体系,为双向互济开通西部市场奠定了物流基础,为广大客户提供了高效、快捷、环保、低碳的运输方式。
受大风天气影响,进入4月以来,船舶禁航时间长、次数多,打乱了正常的生产作业节奏。为确保抢船保班,威海港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根据气象条件灵活调整作业方案,通过“一盯一测一调整”方式抓进度、提效率,紧盯海上大风预警信息、精准测算泊位利用、调整同步生产计划编排,抓好船舶靠离泊组织衔接。集装箱分公司现场作业大队精准计划泊位,高效做好船舶靠离泊组织衔接。在广大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下,创下单日夜班14小时完成7条船舶生产作业的优异成绩,并以2383TEU刷新威海港集装箱夜班箱量新纪录。
5月底,“威海-坦桑尼亚”航线开通仪式在威海港举行。航线首班“蒂娜”轮搭载工程车辆、金属管件等货物从威海港出发,将在30天后抵达非洲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港,标志着“威海-坦桑尼亚”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威海口岸开通的首条对非国际航线,是山东港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以实际行动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畅通中非交流新通道、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激发贸易合作新动能的同时,更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和友谊,开启了中坦经贸交流的全新篇章。
6月中旬,威海港散杂货码头迎来7万吨的外贸煤炭船舶靠泊。新港分公司广大职工凝心聚力、大干快上,七个船舱、七台门机、七条作业线火力全开,全员各就其位,严阵以待,确保船舶靠、卸、疏流程畅通无阻。最终,历时68.1小时完成7万余吨外贸煤炭卸船作业,为海港散杂货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7月25日清晨六点,山东港口威海港散杂货码头完成最后一铲工业盐的卸货作业,满载6万余吨外贸工业盐船舶在历经连续多日暴雨后,依然顺利完成装船任务准时离泊。针对此次抢产作业,为保障此次外贸工业盐卸船效率,新港分公司与集装箱分公司共同商定作业流程,采用边卸边装的作业模式,从工艺、效率、质量、成本四个方面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作业方案和流程设计,确保货物进出港装卸作业安全、规范、有序完成。最终,威海港以1358T/H的船时效率,实现作业兑现率100%,再一次用高效作业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好评。
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半年读书会等系列会议精神,落实集团深化提升“三基”管理、推进“七个一流”建设等安排部署,8月中旬,威海港召开首届“三基”管理提升暨生产组织标准化现场会。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工匠楼机械队候工室,观摩了新港分公司一线班组演示的船舶靠离、装卸作业全流程,查阅了相关基础资料,并围绕“三基”管理、生产流程优化等方面对基层单位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威海港将持续开展“三基”管理现场会,通过深入基层一线、直面生产现场的方式,进一步夯实“三基”管理工作,锤炼干部职工作风,强化管理效能,激励全体职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为实现威海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9月1日,随着“顺福158”轮缓缓驶离山东港口威海港,威海港单月累计水尺作业已达61次,成功刷新水尺计重业务历史纪录。“24小时不打烊”,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服务口号,更是外理公司对客户不变的承诺与责任的深刻诠释。面对客户需求,外理公司总是能够迅速响应,调集精干力量,第一时间赶到作业现场,仔细检查船舶水尺标识,动态调整每一舱室测量,让每一项测量数据毫厘不差。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超出客户预期的准确,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与信赖,彰显了外理公司强大的执行力和对客户承诺的坚定履行。
国庆期间,威海旅游持续升温,客流强劲增长。威海港把握机遇,以“三基”管理为基石,以“七心服务”为着力点,联合船公司实行“四船运营”模式,增开了售票窗口、增设指引岗位,最大化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同时,升级打造包含线上售票、自助取票、无人值守检票、数字化安检在内的 “智慧客运” 体系,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作业流程,现已形成“人工+智能” 的客运服务模式,实现国庆黄金周进出港旅客同比增长17.53%。其中,10月6日当天,威海港国内出港旅客突破4400人,一举打破了2019年创下的单日出港旅客量最高纪录。
11月上旬,威海港国际候船大厅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由240名韩国游客组成的两个跨境旅行团,搭乘“新金桥Ⅶ”轮中韩客货班轮抵达山东港口威海港,开启为期7天的半岛环游之旅。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中国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斯洛伐克、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威海港作为威海市对外重要的窗口单位,对韩航线密集,对韩业务的货源腹地覆盖全国,成为中韩两国人员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为做好此次免签入境的韩国游客接待工作,威海港国际客运公司密切配合威海海关、边检,提前做好航班抵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国际候船大厅新增双语引导标识,增设咨询服务岗,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为旅客答疑解惑、做好引导,协助办理各项手续;做好上下电梯等乘用设备监护保障,为旅客提供手推车等便携行李设施,方便出行等,进一步秉持国企担当,发挥港口枢纽效能,为中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2月下旬,在大风降雪天气结束后,7艘船舶接连抵靠威海港,集装箱码头、国际客滚码头作业现场全线饱满、繁忙火热。为应对集中到港带来的生产高峰,集装箱分公司成立了全集、客滚生产专班,以船舶保班SOP作业流程为抓手,以“5+2”作业模式为依托,保班期、抓效率、强服务,从计划调度、生产组织、作业流程等方面入手,制定个性化突船保班作业方案。最终,在“突船疏港先锋”党建品牌的模范带头下,现场作业人员以“人民工匠”许振超精神为指引,经过连续一昼夜的全力奋战,创下单日连破五项生产作业纪录,以亮眼的成绩为2024年收好官、交好卷。
回首来路
往昔收获满溢
满心皆是欢喜
奋进的力量
在心底愈发蓬勃有力
展望征途
无数振奋与感动
还有那辉煌的序章
正等待你我并肩
共同去见证、去开创
编审 | 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