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会议指出的对企业“乱检查”问题可谓针针见血。
据安全茂了解,有的企业反映,一年要接受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执法检查。频繁且不合理的涉企行政检查不仅打乱了企业既定的生产计划和运营节奏,有的被检查企业还涉及接待、沟通、协调、报告等大量的衍生工作,让企业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怨声载道,根本无暇集中精力做好企业投资管理、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内部经营等工作。
以某加油站企业为例,不仅受经济下行、消费降级、新能源替代、采购和运营成本上升、成品油市场饱和等因素影响导致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同时还要频繁接受市场监管、应急、环保、税务、公安、消防、商务、职业卫生、住建、规划、自然资源、气象、街道等多个行政主体的检查,让原本经营困难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
加油站的检查主体混乱。多个部门职责不清,导致重复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和商务部门都对加油站的油品质量进行检查,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又对加油站的消防设施和安全制度的检查内容存在交叉,商务部门和环保部门也对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设施等环保设施的检查存在重叠,甚至有的地方街道也频繁参与加油站的各类检查......企业需要花费双倍甚至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不同部门的相同或相似要求。
当然,更离谱的是还有一些非法定检查主体参与检查。一些没有法律授权的单位、组织、协会,以各种名义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检查,还要求企业提供大量资料或配合工作,企业由于难以辨别其合法性,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能被动接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而且,部分检查明显缺乏科学规划,频度过高。上下级行政执法主体频繁检查同一企业、同一事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街道刚检查完、区县级部门又来检查、然后市级过一段时间又来。
还有一些检查主体从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对于一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信誉良好、合规内控水平高、本质安全风险低的企业,也和高风险企业采取同样频繁的检查方式,既浪费监管资源,又让企业无所适从,大大降低了检查的整体效率。
此外,有的检查过于严苛,吹毛求疵。比如查看现场安全标识排列顺序是否符合要求、查看台账记录是否有无负责人签字、查看教育培训学时是否满足要求等等,对一些微小的、不影响企业整体运行安全和风险管控的瑕疵过度关注,甚至上纲上线、以此为由对企业进行处罚,完全忽略了企业整体的科学管控体系以及在安全运行过程中所作的大量付出和努力。
另外,据个别企业反映,不同的检查人员对同一检查事项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更有一些检查是带着目的性,好像没有检查出问题显得水平不行,必须查出企业有问题,于是,检查过程中随意扩大检查范围,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以上种种检查乱象,让企业频繁迎检导致精力分散、也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更是导致人力和迎检成本增加、最重要的是让企业因合规风险困扰缺乏安全感......
根据国常会的“意见”,安全茂梳理总结后续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企业的被“乱检查”的困扰,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是明确检查主体与事项。对各部门的涉企行政检查职责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检查范围和具体职责,避免出现职责交叉和空白,从根本上解决检查主体混乱的问题。
二是清理检查事项。对现有涉企行政检查事项进行清理,公布必须进行的检查事项清单,对于没有法律依据或不必要的检查事项予以取消,减少企业需要应对的检查项目。
三是合理确定检查方式。根据企业的风险等级、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对于管理良好、信誉良好、合规内控水平高、风险低的企业,适当降低检查频次,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打扰。
四是推行联合检查。建立多部门联合检查机制,由多个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一次性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避免不同部门重复检查。
五是严格检查标准与程序。制定统一的涉企行政检查标准和规范,明确检查的具体内容、方法、流程和判定依据,确保各部门在检查过程中执行一致的标准,减少因标准不统一给企业带来的困扰。
六是加强执法监督与问责。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检查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检查行为的监督指导,发现违规检查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拓宽企业对乱检查行为的投诉举报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违规检查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对查证属实的乱检查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七是强化信息共享与协同。搭建涉企行政检查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将检查计划、检查结果等信息及时上传至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便于企业及时了解检查情况,也方便各部门掌握企业整体监管状况,避免重复检查。
安全茂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更多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