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严重临床综合征,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急性加重,如急性肺水肿,常危及生命,需立即进行医疗干预。急性心衰可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前者更为常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可能有粉红色泡沫状痰)、端坐呼吸等。急性心衰是老年人急诊就诊和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急性心衰并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心衰(Acute Heart Failure, AHF)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下是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流程中应注意的原则。
1. 病史和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呼吸困难(尤其是夜间和体力活动时加重)、咳嗽、疲劳、乏力、浮肿、心悸等症状。
2. 体格检查:检查时可能发现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心脏扩大、下肢水肿、肝颈静脉反流阳性等体征。
3. 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等表现。
②心力衰竭标志物——B 型利钠肽(BNP)及其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测定:其浓度增高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客观指标。如 BNP>400ng/L 或 NT-proBNP>1500ng/L,心力衰竭可能性很大,其阳性预测值为 90%。急诊就医的明显气急患者,如 BNP/NT-proBNP 水平正常或偏低,几乎可以除外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③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径增大,心室壁运动幅度极度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及基础心脏病表现等。
④胸部 X 线检查:可显示肺淤血的程度和肺水肿。
⑤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性心衰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栓塞,肺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高血压急症,心脏瓣膜病(详见图示)
1. 快速评估和诊断:及时识别和诊断急性心衰,尽早开始治疗。
2. 氧疗和呼吸支持:对于有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氧疗或机械通气。
3. 利尿剂应用:使用静脉利尿剂(如呋塞米)以减轻液体潴留。
4. 血管扩张剂:对于血压稳定的患者,可以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减轻心脏负担。
5. 正性肌力药物:对于心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使用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等正性肌力药物。
6. 监测血流动力学: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电解质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7. 处理诱因:如冠心病需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心律失常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等。
8. 改善心脏功能:长期管理中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
9. 营养和液体管理:限制液体摄入,适当控制钠的摄入量。
10. 教育和随访: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重视长期随访和心衰管理,预防心衰复发。
总之,急性心衰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