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常见文学体裁及其发展演变(三):散文

文摘   2024-11-04 00:00   贵州  

转自:学语文教语文
 
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体。广义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表现作者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散文以表现性情见长,形式自由,结构灵活,手法丰富多样,抒情、叙事、议论各主其事,也可兼而有之。
我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如《盘庚》等。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期,产生了《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优秀的诸子散文,也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散文。这些作品初具后世传记文学和历史小说的基本特色,确立了我国古代叙事和议论散文的样式。秦代的散文以李斯的《谏逐客令》为代表。西汉司马迁的史传文—《史记》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其中的“本纪”“列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东汉班固的《汉书》取材严谨,在褒贬人事上基本上发扬了“良史”的传统。汉代的政论文以西汉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及晁错《论贵粟疏》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的题材日趋多样,山水景物成为散文创作的新题材,文章中的抒情笔墨更重、色彩更浓。魏代散文清峻通脱,曹操的《短歌行》为开创之作,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亦属此类文风的名作。东晋文风自然清新,韵味深长,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代表。南朝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奇闻逸事为主要内容,语言简练隽永,是笔记小说的先驱,很大程度地影响后代散文发展创作。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学价值较高。魏晋南北朝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史方面成就显著,产生了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序》等精品。
唐宋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散文家之多、作品之丰、成就之大都是无与伦比的。“唐宋八大家”作为唐宋著名的散文家,吸取历代散文创作之精髓,秉承了先秦两汉的优良传统,同时语言上又融入了汉魏六朝的抒情方式及修辞上的特色,散文名篇频出。韩愈、柳宗元等发起“古文运动”,反对六朝盛行的骈俪之风,倡导实用性为主的秦汉文风,这场文学体制改革开创了实用流畅的新文体。韩愈的散文名篇有《师说》《祭十二郎文》等。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成就较高,语言自然清新,富有一定的意境,以《永州八记》为代表。宋代散文文风自然、明白晓畅,更为实用且易说理,如欧阳修的《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宦者传论》《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宋代散文最高成就应属苏轼,他的散文气势豪迈、挥洒自如,以《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为代表。苏洵的《六国论》、曾巩的《墨池记》、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元明清时期,诗文等文学样式的鼎盛时期早已过去。明初的刘基、宋濂是当时散文的代表人物。明代中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中心的“后七子”为代表。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唐宋派”,他们反对前后“七子”,主张继承唐宋古文传统。其中,归有光成就较高。明代晚期,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和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是散文的主要流派,在他们的推动下,小品文兴盛。明末清初,诗文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加强,顾炎武、归庄等都是其代表作家。清代最后一个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因倡导者是桐城人而得名。他们沿袭了“唐宋派”的思想,在文风上甚至在内容上都有所限制,虽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散文的创作自由。鸦片战争后,龚自珍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文风,由此清代散文得以转变,《病梅馆记》是其代表作。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开创了“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新文化运动之后,古文为白话文所替代。
相关链接:
1.备考:常见文学体裁及其发展演变(一):诗歌和词
2.备考:常见文学体裁及其发展演变(二):曲、赋、骈文

邓木辉语文视界
语文教学与研究。目前主要方向:语用规范、教材规范、课改理论、高考攻略、高考测评、高考语文题型改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