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学关键词:零戏剧(自治戏剧)

学术   2024-11-06 00:02   河北  
零戏剧 zero theatre
波兰戏剧导演T.康托尔提出。20世纪50~60年代,康托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戏剧活动,提出包括自治戏剧、非正规戏剧、零戏剧、机遇戏剧、不可能戏剧以及死亡戏剧等戏剧概念。零戏剧是其中的一个转折。
康托尔最早提出的概念是自治戏剧autonomous theatre,反叛传统戏剧观念,尤其是将戏剧看作对于文学的诠释,强调“对文学文本的尊重和演出的自主性这对表面矛盾”。情节和戏剧的关系既不是逻辑的、相似的、平行的,也不是并列的,要用震惊和愤怒来冲破坚不可摧的戏剧外壳。观演关系不再是安抚感官,而是打破现代人卑微的生活哲学,打通被抑制的想象以及由于实用主义而被阻塞的不同信息。因此,要让所有的舞台技术全部破产,留给演员空的空间,演员必须放弃演技,毫无防备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能够进入到作为戏剧元素的舞台动作这个核心。非正规戏剧则更进一步地进行颠覆,是对现实的一个新的未知层面的发现,对它的基本状态的发现;从正规法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总是不受限制地变化和流动,这种状态就是无定形。此后,他又标新立异地提出死亡戏剧宣言。
为了进一步粉碎戏剧幻觉,康托尔总结了零戏剧的13项原则,可以分为几个方面:“零”情境是一种导致“空”和“零的区域”的过程。拆散逻辑的情节结构,构成场景,不是用文本,而是文本激发的练习。零戏剧是指控制着生活条件的情感和意义的素材被当作内容并选择了表现手段,失去了生命力,这些陈旧的意义和沉重负担——都在零之上——证明是毫无用处的。从表演来说,要抛弃表演,拒绝幻觉,不要藏在传统式乏味的事件后面,而要情不自禁地“陈述”。因而对于文本是反行动的,有时是抹去,达到“零”和“无”的状态。演员的表情内在化,动作和情感也极简化,意义减至为语音的“零”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康托尔创作了许多作品,广为波兰以外的西方戏剧界所知,如《死人班级》(1975)、《维若波勒、维若波勒》(1980)、《让艺术家们死去吧》(1985)、《我永远不会回去》(1988)、《无声之夜》(1990)、《今天是我的生日》(1990),被认为带有鲜明的后现代解构色彩。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艺术学人
中国艺术学权威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