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7本用影像记录的故事书,让鲜活的事实本身说话

文摘   2024-10-27 19:56   四川  


每一张照片的创作,都缘起于我被某些情景所感动,然后我就努力寻求摁下快门的正确时机,只求让最鲜活的事实本身说话,仅此而已。——法国人文摄影大师维利·罗尼





《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薇薇安·迈尔,20世纪最神秘也最有意思的摄影师之一。


薇薇安·迈尔,这个隐没于公众视野之外近60年的神秘摄影师,自2010年,作品开始在芝加哥展出,顿时成为摄影圈中的热议人物,被认可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这本自拍摄影集《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精选近100张薇薇安·迈尔的黑白和彩色自拍照片,拍摄年代从1950到1986年,记录了迈尔从20多岁到60岁的年华。这些自拍里的她,常常 出现在反光物体表面或者玻璃上,大多形单影只,寥寥几张里,和孩子在一起,想必是她在工作时拍下的。看这些自拍,她眼中的自己,你会全面深入地认识一个更丰满的薇薇安·迈尔。

我一直都很喜欢迈克尔的一句话,摘自她所做的一个录音,我们可以由此听出她对生命和死亡的哲思:“我们得为他人腾出地方来。就像个转盘,你登场,你走到终点,而别人也有机会走到终点,如此反复,另一拨人再登场。太阳底下无新事。”



《火车上的中国人》

关于绿皮火车上的记忆。

火车是临时的大家庭,是流动的小社会,它浓缩了人生百态……


翻阅这部摄影集,相信每位有过相似乘车经验的读者都会感同身受。书里记录了真实的火车影像:风靡全国、充斥东西南北中的麻将牌打个不停;92岁的老方丈戴着洁白的手套为小姑娘号脉;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刚刚出生的婴儿;身心俱疲为生存而奔波的打工族;对对爱侣旁若无人地嬉闹调情;攀爬车窗的人流等等情绪和行为……令人难忘的镜头太多了,有的让人欲罢不能,用心寻总有令人感动感怀的时刻;有的使人欲拍不忍,总是在矛盾与困惑中按下快门。在留住美好瞬间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

生活就是这样,时间与空间在交织交错。火车启动时,窗外飘着鹅毛大雪,一觉醒来,又发现自己已融入江南春色。



《读》

书中的图片都是关于阅读的。

不同国度、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人种的读书照片。


《读库》为纪念十周年,特意将玛格南图片社以阅读为画面主题的历史图片百余幅辑录成册,图片以时间排序,上限始于二战期间,下限终于二十世纪末。书中既有伦敦的流浪汉,又有巴黎的绅士,还有纽约的老者以及秘鲁的摊贩……虽然主人公种族、身份各异,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共同的情感和气质流淌在全书之间。看这些美丽的照片,男女老少,或站或坐或卧,手捧一册,旁若无人,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心也变得安静。

当我们编辑这些以书为主角的图片时,又不禁想到,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书籍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吗?

若干年后,如果这些图片被重新编辑出版,是否需要加一句:他们拿在手里的东西,叫作书。

相信,不会有这么一天。



《走来走去》

我不希望别人说因为你是一个抄表工,拍成这样不容易。对于艺术来说,你必须处在一个很抵触、抵抗的环境里,你才会做一些事情。

——街拍摄影师刘涛


这本书刘涛六年围绕合肥同一条街道——合肥三孝口,每天步行拍摄4-6个小时的积累而成。合肥三孝口是抄表工刘涛拍常规路线的终点站,也是合肥人心中市井味道的代名词。

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围墙上有一排球形的灯,整齐地排列着,只有一个坏了,歪扭着,像是被拗断了脖子。这个灯的侧面被画了一个笑脸,仿佛正歪着脑袋做鬼脸——这正是街拍摄影师刘涛的手笔。这种幽默感,也成为他照片的一个特质。这些照片,让他在网络上爆红

Lens:你会故意用些方法,比如遮挡吗?

刘涛:很多的时候,我会把面部表情忽略,因为他的肢体语言和他生活的环境组合而成的画面更有吸引力。一个人正面的肖像,你跟他不熟悉,那不定代表他,而他生活的环境、他的世界,那一定能代表他。人与人的情感很多是发生在家里或者熟悉的环境中,不是在街上。街拍时你拍到某人的表情,并不代表什么。



《黑白》

本书是石内都黑白摄影的集大成之作,17篇散文,五十篇高清摄影作品,收录了她从影二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黑白照片。


石内都一面阐释了自己独到的摄影理念与独特的身体美学,对黑白色调的偏爱,对35mm照相机的全心依赖,对承载着时间的斑驳的皮肤的迷恋,也写下了自己在战后作为美军基地的家乡横须贺的童年往事,开始摄影的契机。也还记录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拍摄《连夜的街》时,与战后废弃妓院的老板阿袖的相遇。多年来,阿袖总是坐在玄关静静地吸烟,好像等待着谁的到来。石内都的文字灵动而富哲思,视角独特,对于身体、美丑、存在与死亡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不禁让人震惊又唏嘘。

她的镜头并非纪实的血腥与荒凉,而更多在用女性特有的温柔抚摸着战争在人们身体和精神上留下的伤痕。

正因为无法选择出生的地方或成长的城市,人们才会对出生地、家乡有种近乎血缘关系的眷念。一个地方一旦住下来,那里的空气或气味就会随着成长牢牢吸附在身上,渐渐形成身体的部分。只是地名不同,那城市吹拂的风也不一样。空气也绝然不同,居民的气息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强那座城市的气味。世间有各种各样的城市,而我成长在横须贺。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作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摄影史和摄影家生平,以夹叙夹议、小故事、跳跃性的方式记述和论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位摄影家及其作品。


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介绍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生动的妙喻和精辟的引文穿插其间,倍增可读性。

由于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摄影就成为时代和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手段,而优秀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摄影家,就成为“人性的见证者”。他们的作品广泛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现实,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

我们大多数人都太忙了,太忧心、太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以至于不能起而凝视对象。我们看到一件事就相信曾见过它,然而所看到的通常是自己的偏见,或是过去的经验,或是我们的期望。大多数人很少释放自己的思想、心灵,而光是为了“看”本身就有的乐趣去看——我们越是不这样看,事物的本质就会在我们身边隐藏得越久。



《那一天》

维利·罗尼的作品覆盖了整个20世纪。

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为巴黎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作证。


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以“那一天”开头,记述了作者拍摄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书中不但收录了大师的经典作品,而且由大师详尽讲述拍下每张照片时的心里活动,他的把握、他的错失,他想捕捉到的氛围,他期待呈现的意义。这些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作品,完整呈现出巴黎这座城市的变迁,最动人的是对不同时代人物的记录。这本书不单是摄影集,同时包括大师对自己精选作品的剖析,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经典收藏。

经过一个角落时,回头望见一位女士站在这栋混凝土房子前,听着轻涛拍岸,静静地沉思。她那怅然若失的模样,直令我不忍拍下她。幸好,她背对着我,我想她应该看不到我吧。不知为何,她有一种气质,令我想起了希腊;或是有一种叫“天命”的东西,笼罩在她周围,她也接受了这个所谓“天命”,或许还和它在无声地交流。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总有一些美好到极致的瞬间,我不敢随意拍摄,生怕它就此消逝。在那一瞬间,我犹豫了,我想,我能虚构出“天命”这些东西,可我不能保证别人也会认同我的想法。因此,我必须谨慎而又慎,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知道当这幅作品付诸纸面时,我自己的这些奇思妙想是否依旧鲜活,能被人理解?我知道,有时候作品给人们留下的东西不多,那么我就当作为我自己而创作吧,将它埋藏在内心深处,成为一段与他人无关的美好回忆。




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注定了我们只能通过另外的方式,击穿记忆的坚冰,重返那些曾经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空间。

历史,无疑是一切瞬间的总合。



好书推荐

不论你是否看过中文版,

你都值得拥有一套《不一样的卡梅拉·英文版》

常年雄踞各种推荐榜单的“不一样的卡梅拉”如今有了另一番模样,小鸡们开始说英文了!她想和你一起感受,英语也是如此优美的语言! 



内容表述形式的丰富性,满足了各种英语水平的读者,初学英语的小读者可以看懂里面的小短句和日常用语,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小读者可以看懂故事的叙事描写,以及俚语、歌谣等等。这是一套可以让小朋友看很久的书。

在阅读中,你学到的可不仅仅是几个单词和固定的句式,而是更为地道纯正的英语表达,如同学习母语一样学习英语!




担心自己英语发音不标准,关注“小鸡卡梅拉”公众微信号(kameiladajiazu),就能收听英文朗诵音频,为了让读者能听到纯正的美语发音,我们邀请了专业的美国配音老师,男女混录音频,增强情景感。


《不一样的卡梅拉 英文版》

小鸡卡梅拉
大家因小鸡卡梅拉而聚集在一起~这里不仅有不一样的卡梅拉书中的小知识探秘、还有育儿知识和好书分享、优质的图书音频朗读、实用的英语学习方法,以及精彩的活动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