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进:丢弃红色基因,在舞台中央当观众
文摘
2024-10-08 19:00
安徽
据安徽纪检监察网10月8日消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安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公开资料显示,安进,1957年4月出生,正高级工程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安进自1975年以来一直任职于江淮汽车集团,先后担任了合肥客车总厂总质办主任,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汽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董事、副总经理以及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副董事长。2012年2月,安进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4月,安进退休辞任江淮汽车董事长。2024年4月,退休3年后,安进官宣被查。同年10月,他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根据安徽纪检监察网通报,安进政治信仰崩塌,理想信念丧失,丢弃红色基因,辜负组织信任;贪婪无度、靠企吃企,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股权出让、项目承揽、技术转让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星宇知事”观察到,此前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我与中国汽车十年对话》的书中,安进曾自述其父亲是老八路,在上世纪70年代,父亲在江淮汽车担任厂长。安进在受访时透露,“我虽然工作、上学、再工作都在安徽,但都是在其他企业。老一辈人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在职期间不让我到江淮工作。父亲退休后,为了照顾他,我才从外地调回江淮,担任江淮汽车研究所副所长和试制车间主任,并且承担了江淮客车底盘的研究与试制工作。”
在江淮汽车工作37年后,2012年,安进从左延安手中接过江淮汽车董事长的职位,那一年江淮汽车年销量为44.9万辆。从1990年左延安刚受任厂长时的954辆销量,到1992年、1993年,江淮客车专用底盘销量先后突破5000辆、1万辆,左延安靠着“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适时发展整车”的战略,带领江淮走出发不出工资的窘境,走向客车底盘销量名列全国第一的光环。2011年,江淮突破50万辆年销量,销售收入也由3000万增长到了366亿元。左延安在任的21年里,江淮汽车销量与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34.5%、40.3%,从濒临倒闭的地方国企,成长为拥有数百亿资产的上市公司,江淮的发家史一度被业内称为“江淮现象”。进入“安进时代”,江淮的销量曲线在短暂到达波峰后又迅速趋于平坦。乘着中国车市的大盘,2016年,江淮年销量曾一度达到64.3万辆。此后,中国车市驶出红利期,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诉求精品化,江淮的乘用车销量跌落,64.3万辆成了江淮至今回不去的巅峰。更为讽刺的是,同属安徽车企的奇瑞,2015年与江淮同时突破年销50万辆,不同的是二者之后的轨迹,江淮至今仍在50万辆的边缘上下徘徊,而奇瑞从2022年起年销量便已突破100万辆。此前媒体报道,安进上任以来,“左延安时代”为江淮立下功劳的旧臣,王朝云、林啸虎、赵厚柱,接连离职;江淮的员工在评价安进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一意孤行”。估计左延安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他对“技术被外资控制,则将最终失去民族品牌的荣耀”的担忧,有一天会在安进身上成为现实。2020年,江淮汽车启动混改,江淮母公司江淮控股不再是独立控股,而是由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各占股50%,自此江淮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中外合资企业。历史的吊诡恰恰在于,“左延安时代”,江淮因过份注重品牌自主权,导致与韩国现代的合资无疾而终,而“安进时代”的江淮,却早已没了在外资面前挺直腰杆的底气。安进掌舵江淮后,江淮汽车在战略层面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2012年,接手江淮的安进开始对江淮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与改革,与左延安时代江淮重视商用车路线不同,安进选择走商用车、乘用车并行路线。2014年,江淮瑞风首款SUV“瑞风S3”上市,这款车型为江淮乘用车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产品销量一度上涨至月销3.4万辆,成为了当年的“小爆款”。但成也萧何败萧何,江淮虽然高举“商转乘”大旗,但始终难以摆脱骨子里商用车出身的“基因”,从产品研发开始就没有遵循乘用车的玩法,品牌和渠道等方面也与市场脱节,所以始终难成主流。随着其他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品牌纷纷涌入这一市场,江淮的产品很快落于下风,其SUV销量2017-2019年下滑幅度分别达55.96%、20.23%、6.88%。在安进掌舵江淮的九年时间里,江淮的营收实现了增长,但净利润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特别是在2018年,江淮汽车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8.84亿元,亏损金额创历史之最。对于安进的“商乘并举战略”,有业内人士表示,江淮业绩的持续下滑,或与“商乘并举”策略有关。有汽车行业分析师曾称,江淮汽车在采取“商乘并举”发展战略时,未能清晰地将其发展商用车的市场定位与发展乘用车的战略定位区分开来,这给江淮汽车向乘用车转型造成了一定阻碍。事实上,在安进的任期内,江淮汽车赶上了中国车市的黄金十年,但同时在中国汽车界的存在感却越来越薄弱,他的很多做法都受到了争议。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安进推动了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大众汽车组建合资公司。江淮从一个品牌齐全的企业,逐步变成了以代工、“抱大腿”为标签的企业。2016年,江淮与蔚来汽车签约,打造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高端全铝车身生产线的世界级智造工厂——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双方达成合作协议,蔚来旗下车型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尾部需贴有“江淮”标识。作为当时一众新能源车企中的一哥,蔚来的互联网造车思维和先进制造的加持,让江淮转型新能源汽车有了足够保障,那一年江淮也迎来了高光时刻,乘用车卖了36.72万辆,同比增长6.1%。但在外界来看,江淮此举是丢失了自我品牌的灵魂,沦落为蔚来的“代工厂”,尽管安进一再强调江淮“代工”并不准确,大谈合作共赢,但对于一家车企而言,没有自主品牌去做代工厂,颇有一种家道落寞的感觉。同样,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2017年6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成立江淮大众合资公司,合作双方各占50%的股比,江淮大众致力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但是在安进任期内,江淮丧失了对合资公司江淮大众的控制权。2020年底,大众与江淮原本50:50的合资股比变为75:25,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江淮彻底沦为配角。当然,将江淮汽车这九年的沉浮,归咎于安进一人,难免有失偏颇。在一篇对安进口诛笔伐的文章留言区下,有一位江淮员工直呼作者可耻,“是你来干,任何人来干,你能保证在这个环境和竞争下,就比安进董事长干得要好吗?”2023年底,江淮与蔚来的代工合作宣告终止。2023年12月5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开挂牌转让部分资产的进展公告称,以31.58亿元价格向蔚来汽车出售工厂。这也意味着,依靠江淮汽车代工的蔚来汽车终于有了独立生产资质,蔚来汽车之后的尾标也不再有“江淮”二字。作为一家老资历的自主品牌车企,江淮与蔚来的合作,就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通过合资来实现自身的品牌升级,换取对方的技术,这套台面上的说法更像是十多年前“用市场换技术”的重演。如今一批自主品牌的崛起,已经证明今时今日不需要通过合资才能活下去。反观奇瑞,敢在最巅峰时期毅然开启战略转型,多年来始终坚持正向研发的路线和长期主义,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如今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目前,江淮汽车已经进入项兴初掌舵时代,2021年4月,1970年8月生的项兴初,接替安进成为江淮新一任董事长。在项兴初掌舵的三年多时间里,江淮汽车销量呈稳定增长状态,2022年,江淮汽车销量重回50万辆规模;到2023年,江淮汽车销量增长至59.2万辆,同比增长18.4%。与此同时,宣告与蔚来终止代工合作的当月,项兴初已投向他的六安老乡余承东。2023年12月,江淮汽车与华为终端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自签订之日起10年内有效。根据合作协议约定,合作车型的产品开发由江淮汽车总体负责,江淮汽车负责打造生产基地实现合作车型的交付;江淮汽车同意华为终端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提供合作车型的销售服务。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项兴初表示,目前江汽集团正在全力推进与华为合作项目。该项目打造了全新平台和领先的智电架构,规划了多款产品,将打造中国品牌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智能电动车,填补我国超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空白。首款产品现已进入整车试验验证阶段,计划今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后续产品的开发有序推进。目前,多家机构看好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有理由相信,随着尊界的超豪华产品推出,高端车型的高附加值或将助力江淮汽车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经营情况。此外,江淮启用全新LOGO,并发布全新品牌江淮钇为。当JAC三个字母以更扁平、更灵动、更科技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也意味着江淮汽车的全新蜕变。能够展现江淮雄心和抱负的,不仅仅是换新标这么简单。发布会上,项兴初表示:我们有全面问鼎“全球智能汽车领导者”地位的决心与信心。接下来,江淮将围绕“智能”发展主线,全面发力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四大领域。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49.4亿元,同比增长23.14%;实现净利润1.5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4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实现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93.84%;公司境外收入达到116.46亿元人民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9.11%,显示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强劲竞争力。财报数据反映了江淮在海外市场和智能电动化转型方面的努力,然而,面对国内市场的低迷和高端市场的挑战,江淮汽车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2024年,江淮汽车迎来了建厂60周年的关键节点。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和探索期,江淮汽车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适逢中国汽车工业到了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型时期,江淮汽车重新出发。*资料:江汽集团、汽车公社、澎湃新闻、第一财经等
*声明:本文首发于“星宇知事”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