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立的航空学院之一,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是谱写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的中坚力量。培养了以“20家族”总设计师杨伟、唐长红、邓景辉和“民机总师”陈勇、韩克岑、陈迎春为代表的一大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杰出毕业生,被誉为“飞行器总设计师的摇篮”。
一流师资
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
飞豹总设计师
于起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实验力学专家
唐长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运-20总设计师
杨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歼-20总设计师
郑晓静
中国科学院院士
力学专家
周又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力学专家
夏克青
中国科学院院士
力学专家
学院形成了以两院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为骨干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现有两院院士7人(含外聘),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5人,陕西省及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1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一流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双一流”建设学科,A+学科,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二
飞行器设计与系统工程
航宇结构与制造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
人机环境与数智融合
力学
B+学科,学校“3+2”学科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空气动力学
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
生物力学
一流科研
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三大奖10项,“十三五”期间,学院科研到款累计超过8亿元,牵头千万级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获资助116项,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类项目3项。
西工大魅影团队研制的太阳能WiFi无人机
西工大仿生飞行器团队研制的“信鸽”
航空学院师生研制的翼身融合飞行器
一流平台
学院拥有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强度与结构完整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单位)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冲击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飞行力学与气动优化设计数智化研究所、可靠性与运行支持工程研究所等14个院级研究所。
国内首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
亚洲最大低速翼型风洞
一流教学成果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2项。
一流团队
飞行器体系贡献度与综合设计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
尚柏林,教授,博士生导师
团队简介
团队拥有“飞行器体系贡献度与综合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航空装备体系论证与复杂飞行器体系设计与综合优化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团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重大航空装备研制发展工程实践,聚焦于体系综合层级,以及体系与装备平台、机载系统的跨层级聚合融合,开展了军用飞行器体系需求论证、体系贡献度评估、体系能力设计与架构分析、体系网络化建模与杀伤网/链优化等关键问题研究。主持国家XX专项、XX创新项目、XX预研基金等高等级科研项目,成果应用涵盖了重点军用装备型号以及C919、ARJ21、CR929、新舟60、新舟700等民机重点型号13种以上。
团队研究方向
(1)航空装备需求论证与顶层设计理论方法;
(2)军用飞行器作战效能/生存力建模与仿真;
(3)飞行器体系架构设计及平台综合优化;
(4)多域复杂系统的网络化建模与链路优化;
(5)飞机运维体系优化与智能保障。
博士后岗位描述
(1)计划招聘1-2名有志于从事团队主要研究方向科研工作的博士后人员;
(2)招聘专业方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方向。
博士后申请条件
(1)毕业于国内外双一流院校或同等层次研究所,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
(2)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成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发表过本领域高水平论文;
(3)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博士后岗位待遇
(1)团队科研氛围和谐,软硬件科研条件优良,科研经费支持充足;
(2)团队全力协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申请;
(3)除学校提供待遇外,团队提供充足的配套研究经费和绩效奖励(5-8万/年)。
新概念航空器设计研究所先进装备机械
可靠性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
喻天翔,教授,博士生导师
团队简介
团队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宋笔锋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从事新概念飞行器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工作。先进装备机械可靠性研究团队由喻天翔教授主要负责,现任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中央装备发展部可靠性系统工程技术专家组、空装XX、XX和XX三个国家重点项目四性及PHM技术专业组和XX工程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专家组等成员,主要从事装备机械结构可靠性,飞机结构/机构创新设计,飞机复杂机构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及基于MBSE的可靠性工程应用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和重点型号项6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型号可靠性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和软件著作权9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和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科技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团队研究方向
(1)基于故障物理的机械可靠性理论与方法;
(2)虚实结合的机械可靠性试验验证技术(可靠性数字孪生);
(3)复杂机械系统可靠性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4)多功能复合材料损伤机理及寿命评估方法。
博士后岗位描述
有志于从事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特别是在多功能复合材料损伤机理及寿命评估、虚实融合的可靠性试验验证技术及可靠性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相关方向具有研究成果的人才。计划招聘1-2名。
博士后申请条件
(1)具有机械、力学、数学或AI等学科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熟悉精通相关CAE软件(Abqus或Amesim等),具有MBSE软件(EA,Magic等)和Python/C语言编程经验的应聘者优先;
(2)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结构可靠性、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寿命分析评估及数字孪生等;
(3)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过相关高水平论文或参与过相关国家及重点型号项目相关研究工作;
(4)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素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工作认真踏实、主动性强、善于交流与团队合作。
博士后岗位待遇
除学校提供的待遇外,团队将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充足的经费支持和优越的团队绩效(根据工作表现和成效,8-15万/年)。
未
完
待
续
联系人:赵毓梅 / 朱兵
联系电话:029-88493671 029-88460479
邮箱:zhaoym@nwpu.edu.cn
学院网址:https://hangkong.nwpu.edu.cn
编辑:李杭骏
责编:田尧 牛翔
审核: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