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F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 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团队: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进展与前沿

学术   2024-10-30 17:04   北京  

提示点击上方"机械工程学报"关注我吧  




增材制造(快速成形)技术已在我国发展 30 余年,为向全球学者介绍中国的研究成果,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ontiers (AMF) 执行主编李涤尘教授的带领下,组织策划了“中国增材制造 30 年发展”特刊 (Special Issue o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 China),通过十余个国内增材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团队的高质量论文,向大家介绍过去 30年来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用论文


Yongqiang Yang, Renwu Jiang, Changjun Han, Jiaqi Chen, Haoran Li, Yan Wang, Jinrong Tang, Heng Zhou, Weinan Hu, Boyuan Zheng, Zixin Liu, Changhui Song, Di Wang. Frontiers in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ontiers, 2024, 200160.

https://doi.org/10.1016/j.amf.2024.200160.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950431724000509




研究现状


激光增材制造是目前的主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激光选区熔化和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由于激光束光斑尺寸小、能量密度高及热影响区小,该技术能保证高致密、高性能精细复杂零件成形,在航空航天、工业模具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难点或瓶颈


目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激光选区熔化装备成形尺寸仍然受到限制;(2)三维异质材料成形控制精度低、技术不成熟;(3)激光增材制造零件表面精度仍需进一步提高;(4)单一激光能量场的增材制造零件存在应力大、缺陷不易消除、组织不均匀等问题;(5)成形性能一致性、过程稳定性、以及工艺可重复性亟待提高。



展望


本文提供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未来的潜在发展方向:

(1)由单一激光器向多波长(红光与蓝光、绿光相结合)/类型(连续激光与皮秒、飞秒激光相结合)/数量激光器发展,实现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增材制造;

(2)由低效率、低连接质量多材料增材制造向高效率、高强度多材料增材制造发展,通过改进现有铺粉方式、设计界面连接结构等手段,实现高效率、高强度且粉末不易交叉污染的多材料增材制造;

(3)由在线监测向在线监控发展,建立声、光、热、磁等在线监测信号与打印质量的有效评价体系,为在线监控的实现提供关键判据;

(4)开发定制化软件解决方案,解决上述及其余复杂工艺成形中路径规划等问题。









代表性图片


Fig. 1. Overview of the frontier progress in LAM techniques developed by our research group


Fig. 2. Schematic of the large-scale LPBF technique


Fig. 3. Schematic of the blade-based multi-material LPBF technique


Fig. 4. LDED-based additive/subtractive hybri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Fig. 5. Schematic of off-coaxial monitoring for LPBF process




关于团队

作者团队介绍




杨永强(第一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分会理事、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广东省大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等。在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材料加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发出Dimetal系列激光选区熔化金属3D打印设备,相关成果已经产业化。发表有关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8部。申请专利360余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5件。获省部级奖励4项,多次入选ESI高被引学者。


王迪(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增材制造,在激光选区熔化设备研发、工艺过程控制、打印质量和应用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项,省部级重大基础/应用基础项目多项等;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第一申请人授权PCT专利3项、发明专利25项;主编专著4本,教材1本。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排1和2),广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2),近三年参与国家标准制定15项,行业标准2项,牵头制定团体标准8项等。


宋长辉(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特支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为激光增材制造新方法、新装备与高适配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5项国家级项目和8项省部级项目。一作/通讯发表Int. J. Mach. Tool. Manu., Int. J. Extre. Manu.等SCI论文46篇,授权发明专利59件,主编/副主编编写专著4本。前三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国家金奖等。


韩昌骏(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金属增材制造、仿生结构/超材料设计与增材制造。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等奖励。现任AMF期刊青年编委,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Int. J. Mach. Tool. Manu., Int. J. Extre. Manu.等SCI期刊发表37篇(ESI高被引3篇,12篇影响因子>10)。撰写/参编英文专著各1部,参编中文专著2部。


团队研究方向:

(1)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开发

(2)三维异质材料增材制造

(3)增减材复合制造

(4)多能场增材制造

(5)增材制造创新设计与应用




近年团队发表文章


[1] Xiao Yunmian, Yang Yongqiang, Wang Di, et al. In-situ synthesis of spatial heterostructure Ti composites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to overcome the strength and plasticity trade-of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24; 196, 104117, ISSN 0890-6955.https://doi.org/10.1016/j.ijmachtools.2024.104117
[2] Zheng Boyuan, Trofimov Vyacheslav, Wang Di, et al. Study on additive and 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 of high-quality surface parts enabled by picosecond laser.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23; 318: 118013.
https://doi.org/10.1016/j.jmatprotec.2023.118013
[3] Dong Zhi, Han Changjun, et al. Role of heterogenous micro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in achieving superior strength-ductility synergy in pure zinc fabricated via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ly Manufacturing 2024; 6: 045003. 
https://doi.org/10.1088/2631-7990/ad3929.
[4] Wang Di, Liu Linqing, Han Changjun,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ulti-material structures with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ing 2022; 17(2): 329-65. 
https://doi.org/10.1080/17452759.2022.2028343
[5] 王迪,邓国威,杨永强,等.金属异质材料增材制造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21,57(01):186-198.
[6] Wu Shibiao, Yang Yongqiang, et al. Study on powder particle behavior in powder spreading with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its critical implications for binder jet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 2023; 18(1): e2158877. https://doi.org/10.1080/17452759.2022.2158877
[7] Xiao Yunmian, Song Changhui, et al. In-situ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high strength yet ductility titanium composites with gradient layered structure using N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2024; 6(3).
https://doi.org/10.1088/2631-7990/ad2602.
[8] Dong Zhi, Han Changjun et al. Revealing anisotropic mechanisms in mechanical and degradation properties of zinc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 (accept) 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4.06.045.
[9] Song Changhui, et al. Radial gradient design enabling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low-modulus gyroid tantalum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3; 108710. 
https://doi.org/10.1016/j.ijmecsci.2023.108710
[10] 杨永强,蒋仁武,刘子欣,等.大尺寸粉末床激光熔融流场分析及在线监控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23,59(19):389-410.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获取。






作      者:杨永强
责任编辑:李   娜
责任校对:金   程
审      核:张   强

JME学院简介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添加小助理-暖暖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学院官方群!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JME学院视频号~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学术媒体




推荐阅读


AMF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 清华大学熊卓教授团队:回顾三十年来中国生物3D打印的发展与机遇
AMF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 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团队:陶瓷3D/4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
AMF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 大连理工大学刘书田教授团队:考虑增材制造工艺约束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进展
AMF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 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史玉升团队在增材制造领域30年来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产业化进展
AMF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 南航顾冬冬教授团队——激光粉末床熔融高性能铝基材料:工艺、组织、缺陷和性能调控
AMF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卢秉恒院士、李涤尘教授团队:功能驱动的宏微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西安交通大学30年增材制造发展
【AMF论文推荐】中国增材制造30年发展特刊 | 吉林大学张志辉教授团队——智能仿生结构:通过增材制造连接自然和科技

【AMF论文推荐】北京理工大学刘长猛教授、郭跃岭教授团队:非平衡凝固主导电弧增材Al-Ce合金组织性能调控技术

【AMF论文推荐】卢秉恒院士团队:陶瓷增材制造支撑结构设计方法综述

【AMF论文推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冬冬教授团队:激光粉末床熔融NiTi构件的电驱动形状回复

【AMF论文推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杨光教授团队:激光沉积制造中几何缺陷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综述

【AMF论文推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团队:激光定向能量沉积与锻造制备超高强度钛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

【AMF论文推荐】青岛理工大学兰红波教授团队:大面积银铜核壳复合金属网栅电磁屏蔽玻璃增材制造


版权声明:


源:AMF增材制造前沿

特别声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益。


微信投稿、转载等:

联系人:暖暖

电话: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哟


机械工程学报
稿件查询,过刊浏览,机械领域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