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战略选择【新质生产力一周年系列】

文摘   2024-10-01 06:36   老挝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在当前的全球贸易视角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兴起,自由贸易受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尽管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基本结束,但是由此导致的“逆全球化”趋势却愈演愈烈,各国出台多种本土保护措施、对外贸易限制措施和供应链安全战略,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经济政策。但由此一来,不仅加剧了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制约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产品与要素的流动,还极有可能导致各方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限制自由贸易,并通过增加商品价格,从而对消费者和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加剧全球价值链重构进程。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由于“链主”国家的技术垄断,支撑中国部分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突遭断供,出现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严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循环中也面临不少“痛点”“堵点”“断点”和“难点”,例如产业体系布局不完备,生产制造链条较短,配套生产能力较差,自身具有高附加值特征的“高精尖”技术产业链断供等等。此外,中国目前优势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国际要素整合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强调系统思维,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并基于全球视角对中国发展阶段变化和演进逻辑进行研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这是新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由此观之,通过科学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来进一步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已然迫在眉睫。


— 相关链接 —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演进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演进,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征事实不断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刻回应。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现代化的内涵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面临的不同形势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历史脉络”图

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现代产业体系”到“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再到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相关概念呈现出持续演进与扩展的趋势,这反映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该演变过程不仅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相互契合,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定位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更彰显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重要战略地位。

以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演进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的建构过程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见解。如果我们仔细审视“现代产业体系”这个概念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其中主要强调了四个关键方面。

其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转变和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

其二是创新驱动。着重强调了创新的核心地位,提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等概念,表明对于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希望。

其三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概念。侧重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

其四是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优化。重点强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等任务。

 “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内涵图

就概念演变表述来看,“现代产业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具体内涵意旨却各有侧重与指涉。“现代”指涉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先进性,侧重于“现代性”的特征表达;“现代化”是以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力,由此促进结构变革和发展转型,其中产业变革为现代化奠定基础。“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强调产业的技术水平、先进程度和创新能力,侧重于推动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向现代化方向演进,追求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现代性特征的表达,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以推动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则是现代化发展战略在产业维度的体现,指当前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产业活动和相关产业链的总称,涵盖了广泛的行业和领域的形态与发展阶段,其中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着重强调产业体系内部各个产业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系统演化过程,并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其中要求产业体系保持动态变化、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由此观之,前者更关注产业的现代性特征,后者则涵盖了更广泛的概念,强调产业间复杂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演化过程,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总体而言,“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概念,旨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等。它反映了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思考和努力方向。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保持全球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重点在于推进智能、绿色、融合发展和自主技术创新,这不仅有望促使全球企业重新调整产品和市场策略、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还有助于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再平衡。



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全球产业体系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既处于政治博弈和技术竞争的状态,也处在动态更迭和不断调整的进程中。全球贸易正不断分裂成若干“阵营”,尤其是地缘政治立场接近的经济体正寻求合作机会以相互抱团。此外,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国际竞争和贸易安全化趋势正在打破原有的全球生产利益结构分配。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被普遍视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成为新质生产力构建的核心

而全球经济地理版图的塑造,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这些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紧密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但是随着政治手段逐渐取代经济手段,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版图变化的关键因素。原本在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货币”,正逐步让位于体现国家实力的“权力”,财富创造的价值也向政治力量低头。这种趋势下,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互有交集、彼此拉扯的特点,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全球经济地理版图逐渐呈现出碎片化和割裂发展的态势。这种变化不仅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利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应对全球经济变化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从地缘政治的影响来看,2023年3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去风险”概念后,相继推出的美国“新华盛顿共识”、七国集团《关于经济韧性和经济安全的声明》以及《欧洲经济安全战略》,在政策框架和主要内容上高度趋同,表明以“去风险”为手段、协调各方立场和利益、推动对华经贸政策安全化的尝试已取得初步成效。应该说,“大分裂”背景下中国产业转移速度不断提速,产业海外投资布局受限,产品出口贸易承压,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开放性产业体系布局面临巨大压力,给有效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带来更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不利于实现中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点上,科技创新和产业策略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

就全球各国降低依赖和推进本土化的发展态势来看,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对全球产业链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各国政府意识到现有的全球产业链分工模式存在较大风险,不断出台政策保护产业链以应对挑战。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泛化国家安全,打着“去风险”的幌子大搞“脱钩断链”、掌控“价值链”,来占据最顶端价值“分配权”。自2021年以来,美国通过多项法案与提供经济补贴等方式,在半导体、电动车与电池、清洁能源等领域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再例如德国,该国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工业4.0”战略,2019年再推出《国家工业战略2030》,主要将重心放置于未来工业上,将落点放在“实”和“精”上。即扎扎实实聚焦工业,并通过单点突破、培育单项冠军,做西方产业“价值链”上最闪耀的一环。此外,日本早在2017年就出台了《氢能基本战略》,在2019年再发《氢能利用进度表》,到了2021年,菅义伟内阁表明要10年投入3700亿日元,支持氢能源发展。然而,鉴于氢气的危险性和不稳定性,日本在未来产业战略布局上的失误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在筹划未来产业发展时,“产业”为核心,追求“快速、稳定、准确”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这既需要政策的引导,同时也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再次被证明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然而一些跨国企业采取“中国+1”或回撤供应链的方式,其中包括大量的中低端技术制造业,这对中国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不仅会导致中国面临技术流失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中国失去关键技术和创新能力。并且大量产业外移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下降,进而造成在产业链中的控制力丧失,难以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更高的话语权和利益。此外,产业转移还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大传统产业的衰退速度,而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熟,造成经济结构调整困难,影响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程。

由此可见,中国应始终抓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这两把“破局之刃”,既始终秉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又坚持走“立足本土,发挥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道路,以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臻成熟,加速企业向高附加值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是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战略选择,更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环,它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END·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加微信“liudian2024”拉你入群

添加必须备注单位+姓名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了解书籍详情


政策知识库





中央/国务院重点会议及文件

政治/政策类理论关键词 


战略知识库





政治、经济、科技等新兴领域重大战略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等关键体系

思想引力场
欢迎来到思想引力场,这里思想有磁场,智慧有引力。通过思维碰撞与灵感共鸣,跨越未来与当下的桥梁,启迪心灵,激发灵感。思想无声,力量无限,加入我们,共同追寻更深的洞见与认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