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翠翠”◎杜帅斌

文摘   2024-11-06 17:25   河南  
点击上面“听全文”按钮,解放双眼,畅听文字!


邂逅“翠翠”

◎杜帅斌


哈哈,别误会,“翠翠”不是人而是鸟,是一只金刚鹦鹉的名字。是邂逅,也有些渊源。



前日,上午办完事,顺便进了眼前的西安市劳动公园,漫无目的地闲转闲逛。假山不高,湖面不大,树木葱茏,黄叶夹杂。绕园走圈锻炼的人成群结队,跳舞的、打牌的一群一伙。东门内南面不远处,十来个男女老少,围看两只鹦鹉、鹩哥,不时传出话语笑声,我近前观瞧。
一姑娘对鹩哥问了几声“你好”,鹩哥才说“你好。”鸟主人见状,伸手取下笼子挂向旁边说:“它该下班了”。众人嘻笑。主人又将一旁的金刚鹦鹉架换过来,说:“翠翠,来,该你上岗了。”众人又笑。
主人问:“翠翠,吃饭没有?”鸟没回答。主人说:“我还没与它联上网,它收不到我的信号,所以不回答。”众人更笑。
主人认真地说:“你们别不信,我给它个眼神,它看懂了,它眼的白眼圈会放大,这就是对上信号了,它就可以说话了。这是我的特殊训练。为什么有的鸟骂人,我的鸟从不骂人,我不给它信号,它就不说话。你们跟它说话试试。”



几个人试了好几句不同的话,鸟无回应。
主人定睛看了下鸟,人们没注意到他的眼神。他说:“现在你们看,它眼白变大了,可以说了。”众人点头。
主人:“翠翠,吃饭了没?”鸟答:“吃了”。“吃什么饭?”“稀饭”。
一男人问:“你好?”鸟回答:“你好。”
主人:“翠翠,乖,唱个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鸟唱了两句。
几番呼唤“翠翠",忽然唤起了我的记忆:三十多年前,由于工作和爱好每天都要浏览报纸。一天在《西安晚报》上,看到一则图片新闻,有只叫“翠翠”的鹦鹉,不但能说八十多句语言,还有绝技“孔雀开屏”,我很好奇。好奇的不是它的绝技,而是鸟还有名字。刚好,我住小区旁边街心林带中有一鸟场,便过去询问别人的鸟有无名字。此处多是画眉、山雀等,回答都是本鸟的品种,没有专为本鸟起个名字的。



今这鹦鹉也叫“翠翠”,好生巧合,便对主人说:“三十多年前,《西安晚报》上登过一张鹦鹉会“孔雀开屏”的照片,那鹦鹉也叫“翠翠”,与你这鸟名一样。”
鸟主人一愣:“啊,你看过那张照片?”“是啊。”
鸟主人有些激动地说:“那就是这只鹦鹉!我姓王,72岁了,常在这里遛鸟”。
“是你?它能活到现在?”我将信将疑。
“是的、是的。鹦鹉正常情况下能活到100岁,它才44岁。我1980年用5元钱买时,它才刚出月。那是1986年上的《西安晚报》”。说着他从小挎包里掏出了一张剪报塑封片。
我接过来仔细看了,是我记忆中的图片。
接着,他又介绍了他和它获得过的荣誉,又掏出了塑封图片。我越发来了兴致。



他的兴致更高,不断介绍着翠翠的技能,边做示范边让围观者试验。他引以自豪的是:面带笑容,将双手伸向翠翠两侧,翠翠若喜欢此人即说“你好”,若不喜欢此人即说“再见”。
一美女上前测试,翠翠果然说“你好”。众皆欢喜。一中年妇女上前,手刚伸出,翠翠即说“再见”。该妇女立显尴尬。



他又让我上前。我说:“我都是老头子了,更是‘再见’了”。
几个人都鼓励我试试。我想:反正该走了,再见刚好,就上前微笑伸手。翠翠也不含糊:“你好。”众人大笑。
我就势说:“再见”。翠翠接说:“再见。”
主人说:“用英语说。”翠翠即用英语说:“Good bye”。
我即告别了“翠翠”和它的主人。
作者简介:

杜帅斌,西省西安市人,原籍河南省汝阳县陶营乡柿园村。从部队转业至油田,又调来西安,现已退休。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十多万字,并有摄影作品在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

更多作品请点击页面底部“杜帅斌诗词散文摄影作品集(部分)▪目录”阅读。

网络文刊▪百姓文化视点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展示名家精品 发现推介新秀

文友交流 资讯采编 影视制作 朗诵播音

编辑部

文学顾问:张银河

顾委会:张志芳、张慧、马士龙

值班编辑周一张志芳、二三赵新泉、四五毛德山、六日曹会林

总编:曹会林

投稿说明

稿件需是原创首发,版权归原作者,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打击抄袭和一稿多投。

投稿内容为反映文学、旅游、历史、社会等散文、诗词、小说、杂文、评论、回忆录及摄影作品。

投稿作者请关注《百姓文化视点》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投稿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内容+配图+作者简介、生活照。

刊发24小时内的全部赞赏为稿费,1天后发放给作者。琐事冗杂,请作者主动联系总编索取。1天后的赞赏用于平台发展。

长按二维码,加编辑微信,投稿交流

百姓文化视点
《百姓文化视点》立足南阳,辐射全国,刊发散文、随笔、游记、诗词、小说、民间故事、摄影等作品。服务文友,打造百姓文学艺术的温馨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