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步步“糕”升的徽商背后都有……

旅行   2024-09-26 21:00   广东  



提到徽州的美食特产,总是先想到毛豆腐、臭鳜鱼这些在味道上给人深刻印象的菜品,有些猎奇又确实和当地的气候、传统分不开,最容易打上标签。

其实,徽州的小吃糕点同样不逊色于正餐,甚至伴随着徽州地区的发展壮大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徽雕糕,一种属于徽州人的古早味,只用当地产的土芝麻按照比例混入些籼米磨成粉,再加入糖稀凝结成块即可。

配料简单干净,没有缩减的空间,滋味浓郁到也没有再增加“科技与狠活”的必要,喜欢多些花样的也不过多加些花生、桂花等家里常备的干货辅料而已。

 
就是这样一款简单的糕点抚慰了无数外出求学的徽州学子和走南闯北的徽州商旅饥寒的胃、思乡的心。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道出了生于山间,无地可耕的无奈。

按理来说早早离乡打拼,习惯漂泊的人该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但徽商浓重的乡土情结却避免了“单打独斗”而形成团结的商帮,还把本困住他们的一方山水变成外人向往的江南旖旎乡。

 
除了深厚的宗族文化,那伴随着徽商一路打拼的家乡味,时刻提醒他们不忘来处。




黟县徽商出门必带的“三大件”是雨伞、包袱、干粮,其中这干粮就是久储不变质、便于携带和食用、口感上乘、营养耐饿的徽雕糕——徽州人自己的“压缩饼干”。

 
制作徽雕糕的工艺并不复杂,但拿捏尺度却是个技术活。

 
淘洗、风干、烘烤芝麻看似容易,但火候不到,香味出不来,烤过头又会滋生苦味,唯有颇具心得的老手才能在芝麻颜色和气味的细微变化中判断出最合适的出锅时机。




 
加入糖稀揉搓时,太多则不易成型,容易粘连在模具上,后续烘烤也难烘干水分,造成口感不均一。

碾压成团需要的恰到好处的压力,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手上功夫。压入模具时若不留些空隙,装填太满也不易脱模。

 
总之,制作的每一步都需谨记适可而止、张弛有度的中庸之道,方寸之间窥见乾坤之大。




 
这一诞生就为了供给旅人的精细糕点唯有在繁荣的人流物流中心才能做出来。

黟县渔亭镇,新安江水运最西的码头,自古为湖广与江浙货运的中转站之一,历史上是府县官路必经之道、商家必争之地,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

 
最活跃的商贸码头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产出了最具徽商特色的糕点,所以徽雕糕又叫渔亭糕,直到今天它都是渔亭古镇的头牌特产。




每值岁末,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木质糕模敲打案板的声音不绝于耳,和徽雕糕一起应声而落的还有古今相通的年味。

 
时刻连接徽商乡土情节的,不仅有家乡的味道,还有先于味道勾起谆谆教诲的糕点形状。




徽雕糕的形态多样,如福禄寿喜财表达普通人最朴实的生活愿望、叶子表示不忘落叶归根、和合二仙代表家庭和睦、暗八仙是希望在外的游子能于各行各业做出成绩……

 
这些象征徽州地区人文精神的糕点形状都脱胎于那些精雕细刻的木质模具,更得益于他们在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雕刻上的高超造诣。




 
那些粉墙黛瓦上内涵的奥妙都零星地落在案板上,盈香于唇齿间。

形状各异的吉祥造型不只是建筑美学的符号,更融入了一日三餐,成为能带走的乡愁,所以徽雕糕又称作能吃的徽州石雕。

 
和徽州雕刻一样,徽雕糕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能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家人们更深入地体验到当地风俗,黄山泊心云舍·明经园推出了⾮遗徽雕糕制作体验活动。
 
我们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木建筑研究中心作为艺术顾问,为家人们解说徽州文化、徽派建筑,以及让世界惊艳的中式审美。

 
然后在管家的带领下制作徽雕糕,家人可选择喜欢的模具,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专属样式,绝对是体验文化、赠送亲友的不二之选。

 
泊心书屋,每天14:00-16:00,等你一起由一块糕点走进那魂牵梦绕的徽州。




 
本文所有照片来自摄图网/新余文旅
转载请注明出处

泊心云舍
一间淡泊的宿,一个心灵的家。 泊心云舍,心灵的故里; 幽居于此,静候故人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