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种咖啡风味,就有一千种生活方式

旅行   2024-12-12 21:00   广东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人的味蕾基本只能感觉到酸、甜、苦、咸四种味道。

然而,味觉还需要嗅觉、触觉、温度等其他因素协同作用,通过不同比例调配出活色生香的风味世界,我们才拥有对食物更加丰富细腻的感知。

 
风味二字,涵盖了我们在品尝食物时,产生对味道、情绪、记忆乃至一种文化的复杂体验,所以它不仅用来形容食物,也比喻生活。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合适的那一味,也同时用复杂的风味拓宽对生命的感受,接纳更多可能。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咖啡,一种具备酸苦甜三种基础味道,经过烘焙、拼配、冲泡等过程幻化万千风味的饮料,可以说是一个微观的风味世界,也意味着能让人们在它身上看到更多元的生活形态。

 
这种原产于非洲大陆的果实,在17世纪左右普及于欧洲,19世纪传入中国,对大家来说都是舶来品,但我们的咖啡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受西方影响,尤其是底蕴浓厚的巴黎。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塞纳河左岸咖啡馆是这座浪漫之都的文化地标。

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启蒙思想的伏尔泰,引领现代主义文学的海明威,还有留学深造追寻真理的周恩来……

无数文化思潮、风流人物在咖啡馆里相遇、碰撞,走向社会,改变社会走向。

就像巴尔扎克所说:“咖啡馆吧台就是民众的议会。”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巴黎的现代化之路始终伴随着咖啡香气,而咖啡走遍世界角落,也同样与全球贸易、都市化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最先兴起咖啡文化的地区是上海。清末上海开埠后,成为最早接受外国资本与文化影响的地区,开启近代化历程,一时风头无两。

这时催生出的海派文人和最早的都市白领等城市中产就在咖啡馆中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圈层。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与巴黎一样,上海咖啡馆在诞生之初就有鲜明的社交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

鲁迅、郁达夫、茅盾、郭沫若、丁玲、田汉等一众进步思想家、作家相聚于此,在迎来送往的咖啡馆开启属于中国的觉醒年代。

 
小小的一杯咖啡连接起人类群星闪耀,纵使风云激荡已然平息,它也和那些闪闪发光的思想一样持续影响后人的生活。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无论是巴黎还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国内,咖啡馆都在家和工作地之外,占据都市人的“第三生活空间”。

 
在整洁舒适的店面,有足够闲暇的时间等待一杯不算平价的咖啡,本身就选定了咖啡店的目标客户。

能把这里当做交友放松,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的缓冲地带,无形中也成为都市人努力工作的一个小目标。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咖啡豆的产地、烘焙方式和制作手法等也有讲究,这些细微的差别都对最后入口的风味有着关键影响。

能一一道来咖啡风味轮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味型,还进一步区分人群的格调。

 
在流行的都市作品中,它早已是经典元素,代表年轻、精英、时髦、小众、高级等文化符号。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线上零售发展,平价连锁店扩张,再加上本身的提神属性,咖啡进一步突破限制,找到更广大的消费群体。

 
如今在网上搜索咖啡,最多的关联词应该是“打工人”。早上一杯咖啡,唤醒一天活力,晚上再来一杯,和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同步续航。

 
有的咖啡店甚至不再提供桌椅,即使有,也不止相聚闲谈的友人,还多了很多办公白领,成为共享办公空间的延伸。

咖啡的社交功能并没有消失,但人们不屑于用来区隔身份,而是很有默契地从不同程度的苦涩中寻求清醒、慰藉和共鸣。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与此同时,咖啡的风味有了更多变化。除了用不同比例的牛奶平衡口感,还用红酒、白酒、茶、果味饮料等调配出颇具想象力的创新风味。

 
变成日常消费品后,人们对待咖啡的态度更加松弛开放,甚至还有一丝对生活的调侃,那些所谓的鄙视链也在大众的不以为然中如泡沫般不攻自破。

 
小小的一粒咖啡豆先天具有刺激人类味蕾和神经的天赋,以及主次咸宜从善如流的包容,才让它能紧贴着社会生活变迁,演化出无数风味,成为与可可、茶并肩的世界三大主流饮品之一。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它来者不拒所有搭档,也开放接受各种解读。

既像生活的底味,但只要你愿意,又能在无限灵感中建立新的可能,所有与之相遇的人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味道。

 

点击图片,调配你喜欢的那一味

在泊心肴菜单上林林总总的咖啡里慢慢挑一杯你喜欢的,不解城市喧嚣,闲看白云苍狗,直到杯壁凉透。

一杯钟情的风味足够断断续续喝一下午,也足够陪伴我们度过终于安心的生活。



本文所有照片来自摄图网/现场实拍

转载请注明出处

泊心云舍
一间淡泊的宿,一个心灵的家。 泊心云舍,心灵的故里; 幽居于此,静候故人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