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北大教授夫人断食结束生命,生前的一段录音,发人深省,值得每个退休人看看

健康   2024-11-11 22:12   上海  


百岁梦

伴您健康一生


陈司寇老师,北京101中学教师,著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

多年前,有位记者曾采访陈司寇老师,采访过后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录音。非常值得每个退休人一读!

下文是根据当时的笔录整理的,分享给大家:

时间真快啊,你们老三届学生都快要七十岁了,一般来说,人在七十岁以后是很难过的。

第一是因为病痛:

身患有多种疾病,整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

第二是因为孤独:

人老了活动空间变小了,与社会渐渐隔绝了,越来越多地待在家这个狭小空间里。

因此,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忧郁症。

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在我们院里(蓝旗营,北大清华的家属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

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

我今年94岁了,老公(赵宝煦教授)两年前去世了,

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得很好,身体健康,头脑清楚,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生活基本自理。

我不习惯与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

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还要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就行了

他们也忙啊,而且他的家与我这儿离得太远了,

我自己平时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

保持着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最近正在研读《易经》。

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我没有任何遗憾。

现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我认为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

例如童年时期的目标就是玩,青年是学习,中年是工作养家,老年也要有目标啊,没有目标的人生特难受!

那老年人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怎样尽量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我从55岁退休到今年94岁,已快40年了:

我这些年一直身体很好,我是怎样做到的呢?

先,知识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医是自己。

人的健康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

第一遗传占三分之一,第二是锻炼和养生,第三是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熬夜都会损害健康。

人到70岁以后是老年,老人都一定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

要看许多书,要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综合分析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摸索其中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有些老年人没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

其实医生不过是听你的陈述,再说各科医生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况,

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

有些老人一心想依靠什么名医,或者什么灵丹妙药来保健康,经常跑医院,频繁换医生,换药物结果总是失望。

因为他不懂得靠医生不能获得健康,关键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有一天早上我要起床时,突然发现腰痛得动不了,当时家里只有我自己。

若是别人早去医院看了,我就坚持自己按摩相关穴位,配合适当的腰部活动,结果腰痛一直没有再犯。

俗话说:久病成郎中。

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运动健身只有靠自己坚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调整,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

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再者就是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

我坚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衣

我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

但是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

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

第三是: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

现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儿女回家看望,国家都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可是我不需要。

我关心时事政治,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都有兴趣。

我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

北大政治系的一位教授去世了,她的老伴特别寂寞,老打电话给我,一说起来就没完。

问我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

我答应了,转念一想想这不是个办法啊。

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我就去找她。

我说我可以给你打电话,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内力。

她说那怎么办呢?

你就得自己有奔头。

那怎么有奔头呢?

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尽量把你的时间安排紧一点,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我每天6:00-6:30起床后,就忙着按摩,做操,看电视新闻、做早饭。

定要在九点之前吃完早饭,9点以后我就开始看书看报。

我一个人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每天不抓紧时间都看不完。

看到我欣赏的地方就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我现在已经积累了好几大本了,经常翻看,乐在其中。

我还爱看电视剧,看到难过处就跟着放声哭,高兴处就放声笑。

有时还想不通编剧为什么这么处理,自己就琢磨,要是我做编剧,我就怎么处理。

我现在还在研读《易经》,心得也记下了一本。

你看,我平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新知识要学,哪里有时间去寂寞呢?

此外我还有个办法,就是家里不要太寂静。

要经常开着电视,就好像总有人与你说话,向你唱歌,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我有三个孩子每周都回来看我。

我儿子离我挺远,我不希望他每周都来,就对我女儿说:

「你跟你哥哥说一下,不用每周都来,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

他后来就两个礼拜回来一次。

我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

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

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

我认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

我来告诉你我的体会:

1.不怕死

其实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

谁不怕啊?可是怕又有什么用,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呀。从70岁时我就想,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有许多偶然因素。

黄泉路上无长幼,所以活一天就赚一天。

人的生命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不在乎数量,而看重质量。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决不好,就终日惶惶不安,我现在就活得很痛快,好多知识学不完的,我从来也不寂真。

我不喜欢跟街坊邻里的老太太们聊家长里短的事。我觉得不如看电视,能得到很多新鲜知识。我爱看足球、网球、台球。我是丁俊晖的粉丝,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新闻我也很关注。

这样我心情很舒畅,对疾病就能顶住。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检查发现我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

我不同意。

我说我已经92岁了,我将来走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肿瘤,

即便是这个原因,动了手术后又会出现其他病。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欢什么?

它喜欢酸性的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鱼大肉,而多吃蔬菜水果,还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西兰花等,两年来没有任何感觉。

现在我干脆就不去检查了,也不管它变大了还是小了,爱怎样怎样。

已经两年了我一直与癌症“和平共处”,现在既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很有质量。

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

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

我对女儿说:

「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精神上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轻松享受有限的生期。

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是找个保姆陪住吧,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都没有人知道,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地拖着?

人的寿数到了,就要顺其自然,犯了病还抢救他干嘛?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你说是不是?

古人说: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来不怕死,就活得轻松,生活质量就高。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天一天活过来的。

事实证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我已经94岁了,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

2.不爱钱

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他们真是没想明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

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

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3.懂得放下

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

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考。你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你。

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

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

我从不要求儿女来陪我,我一个人生活的很有规律,说真的,他们来了我还有点嫌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所以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儿女来看你,是惊喜,这样就不会心怀不满,常感孤寂了。不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我的奉献。

但我不图儿孙的回报,我一直以助人为乐,若能帮助他人,我就感到快乐,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就感到快乐,位老师经济上有困难,我给了她点钱,她向我表示感谢,

我说: “你甭谢,我这样做自己高兴。

与人的感情要真挚,但不要太缠绵。

我们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长期一直放不下,总是悲悲切切的。爱情深厚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以泪洗面,多愁善感。

儿女也一样,我爱他们,当然舍不得分离。

但是既然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愿意他们将来被悲伤所累,所以现在就不去和他们太缠绵,不要他们一天到晚总往我这里跑。

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

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

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重要提示
各位粉丝朋友!
微信又改版啦!
想要每天及时看到百岁梦健康文章?
快给“百岁梦”设个星标吧!


小编的请求:

最近微信改了推送规则,公众号文章已不是按时间先后推送文章,而是根据权重推送。百岁梦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或者从来不评论、不点在看、不转发,那你以后可能就再也收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小编都快要失业了~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百岁梦的朋友,经常点在看,给我们评论留言感谢各位小伙伴的一路支持,每天都来百岁梦读几篇文章,多多评论,转发,并随手点一个【在看】,小编在此谢谢大家了!

  1. 有一天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你落魄了,还得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 百岁梦祝您长命百岁! 


  2.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健康-百岁人生大家庭


  3.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百岁梦
“百岁梦”官方订阅号每日精选古今中外的养生智慧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您分享。此资讯交流平台是为了让更多人学习最新健康理念和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 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个人都能实现健康的百岁人生, 关注百岁梦, 伴您健康一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