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1)目标检测物的研究:我们在开发之前,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检测物的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例如,对于蛋白质类标志物,其氨基酸序列、折叠方式等结构信息对于后续的试剂开发至关重要。这些结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检测方法,如针对具有特定结构域的蛋白质,可能采用特定的抗体识别位点进行检测。掌握目标检测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果检测物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那么在试剂开发过程中就要避免酸性或碱性环境的设置。同时,了解其是否容易被氧化或还原等,也有助于选择合适样本稀释等。
2)明确试剂的基本性能指标:查看相关的行业标准,确定试剂性能指标,这包括试剂的正常浓度范围(如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检测灵敏度要求等。或者确定对比试剂厂家,按照对比厂家的试剂性能确定自己试剂性能。
2、原料的准备与筛选
对于化学发光试剂开发,原料是关键。要了解市场上更多的原料商,多收集一些原料,进行筛选。确定供应商的资质是否齐全,后续主要原材料需要用到。若能从原料商处获得配对好的抗体对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对于新入行的研发人员,单个原料的抗体配对工作可能比较困难,因为这涉及到操作手法和配对方案的设计。但如果找不到配对原料,就需要自己开展这项工作。
在原料筛选过程中,至少要找到3家以上的原料供应商。最终选择2家比较合适的原料商,一家用于注册申报,另一家作为产品后期的备份原料供应。这样可以保证后期产品上市供应的稳定性。如果注册申报的原料商出现问题,如停产或供应中断,备份原料商就可以及时提供原料,确保产品的持续生产。
3、发光试剂开发的核心环节
1)检测方法的确定:根据目标检测物的大小、结构等性质确定检测方法。对于大分子物质,如3HCG,按照免疫学诊断方法学构造划分,双抗体夹心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两个针对标志物不同表位的抗体,一个作为捕获抗体,一个作为识别抗体,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标志物,从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如果标志物是小分子物质,可能需要采用竞争法等其他检测方法。对于某些小分子激素的检测,竞争法可以通过小分子标志物与标记的类似物竞争结合抗体来进行检测。
2)考虑化学发光类型:酶促反应发光剂,如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异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产生发光反应。鲁米诺试剂属于酶促反应的发光底物,其氧化反应需要在碱性液体中进行,即使没有酶的催化也能缓慢自行发光,但发光灵敏度会降低。在开发利用鲁米诺的化学发光试剂时,需要考虑如何优化酶促反应条件,如选择合适的酶(如HRP、ALP等),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等因素,以提高发光效率。直接化学发光剂,如吖啶酯系列试剂,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当溶液的pH值处于合适范围时就能自行发光。在过氧化氢的稀碱溶液中就能自行发光。吖啶酯试剂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强度大、光释放快速且集中、发光反应干扰因素少等优点。在开发使用吖啶酯的化学发光试剂时,要重点关注如何保持其发光的稳定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标记(如与抗体等生物分子的标记)。
3)试剂的制备与标记:捕获抗体的包被,确定包被的介质,如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中常用的聚苯乙烯微孔板等。对于包被过程,需要优化包被条件,包括包被抗体的浓度、包被的温度和时间等。包被抗体浓度过高可能导致非特异性吸附增加,而过低则可能影响检测的灵敏度。一般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包被浓度,如可以从1-10μg/ml的范围内进行梯度实验,观察检测信号和背景信号的变化。
4)识别抗体的标记:选择合适的标记手法,如HRP/ALP酶促、HRP/ALP酶发光、吖啶酯/SA等化学发光物质、荧光物质等标记识别抗体。标记过程中要确保标记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吖啶酯标记抗体为例,需要控制反应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以实现高效且稳定的标记。同时,标记后的抗体要进行纯化,去除未标记的试剂,以减少背景干扰。
5)标准物质/质控品的制备:标准物质是用于建立检测标准曲线的物质,其浓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称量和稀释方法来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对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某种蛋白质标志物,可以制备一系列浓度从低到高(如0.1μg/ml-10μg/ml)的标准物质。质控品用于监控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要制备具有代表性的质控品,包括高、中、低浓度的质控品。质控品的制备过程要保证其稳定性,如采用合适的缓冲体系、添加保护剂等,以确保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其性质不变。
4,开发后的优化与验证
1)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实验调整反应体系的pH值,观察化学发光信号的变化。例如,对于鲁米诺 - 过氧化氢酶促发光体系,pH值在8-10之间可能有较好的发光效果,但具体的最佳pH值可能因其他试剂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以在这个pH值范围内进行更精细的梯度实验,如pH值8.0、8.2、8.4等,找到使发光信号最强且背景信号最低的pH值。不同的化学发光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和发光效率。对于酶促反应发光,温度可能影响酶的活性。一般可以在15-37°C的范围内进行温度优化实验。例如,某些酶在30°C时可能具有最佳的活性和稳定性,此时化学发光反应的效率可能最高。确定各个反应步骤的最佳反应时间,包括捕获抗体与标志物的结合时间、标记抗体与复合物的反应时间等。过长或过短的反应时间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时间梯度(如5分钟、10分钟、15分钟等)进行实验,观察检测信号的变化来确定最佳反应时间。
2)验证试剂性能: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物质的真实浓度进行比较。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在一定范围内(如80%- 120%)说明试剂的准确性较好。对于一种已知浓度为5μg/ml的标准物质,如果检测结果在4-6μg/ml之间,说明试剂的准确性基本符合要求。检测低浓度的标志物或标准物质,确定试剂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浓度。对于某些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要求试剂能够检测到纳克级甚至更低浓度的标志物。可以通过稀释标准物质到极低浓度,观察是否还能产生可检测的化学发光信号来确定试剂的灵敏度。检测与目标标志物结构相似的物质,观察是否会产生交叉反应。在检测某种蛋白质标志物时,检测其他可能存在于样本中的类似蛋白质,若没有明显的交叉反应(如交叉反应率低于5%),则说明试剂的特异性较好。其他性能就不需要在这里将了
化学发光试剂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目标标志物和原料的研究,到开发过程中的检测方法确定、试剂制备与标记,再到开发后的优化与验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和严格把控,才能开发出性能较好的化学发光试剂。
今天就介绍在这里,文章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还望点赞、转发+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要了解更多体外诊断研发技术、付费内容、配方、注册资料、行业报告、性能评估模板等,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体外诊断IVD知识库-知识星球”进行免费咨询、不限次数提问和星友们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