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剧作和开发
一个好的剧本是一切电影工作的前提,是所有后续工作的蓝本和纲领,所以在创意阶段,剧本至少能看出电影六成的成败。所以在写本子的时候,要有足够的爆点和质量来支撑电影的精彩程度。
从理性的层面来说,如果以赚钱为衡量标准,本子的好坏,只有你的目标受众有发言权,切不可以自嗨的心态和自己固有的审美去审视一个本子,如果你的想法无法代表你最广大的目标受众,你就没有发言权,因为不是打算拍给你看的电影。
所以投资人在投一个片子的时候,要有大局观和详尽真实的市场调查。要分析受众的观影心理和观影诉求。市场是讲供需关系的,而不是审美品味上自以为是的鄙视链。
剧本拆分
剧本在确定后,需要细化细节,要保证每一个人都看的懂,都明白你的表达意图。所以要进行剧本拆分,剧本拆分是将剧本的戏一场一场地分门别类,以便于之后的拍摄。 三种最常见的拆分方法是:
预算制定是对整个制作周期的开销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估,只有参与并熟悉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的人才能胜任这个工作。电影预算的制定通常由制片经理完成,之后还要经过多次的校对和修改,使之尽可能准确。 如果你把这两个步骤当作笑话,那最后闹出笑话的会是你。这就是为什么制片经理和第一副导演总是排在片尾演职员表的前列。 拿你的本子去游说投资人,也许这是多数人最难实现的一点,其实获得投资的最有力筹码就是你有成功案例,其次就是个人才华和拍片能力。投资本来就是有风险的,这个过程你需要让投资人觉得你做这个事是靠谱的,他的投资是有回报的,所以一定要积累自己的作品,不论大小。想要给电影申请龙标(公映许可证),就必须先申请立项(备案),网上提交资料,然后才能进行纸质资料的递交,纸质资料是你网上提交资料后,再到制作单位所在的省级广电局递交的。比如成都的公司需要在四川省广电局提交,而不是成都市广电局,北京公司需要在北京市广电局提交,一般广电局的答复期限是二十个工作日,不过可能十天就能审批完,如果同意拍摄,广电局会下发《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证明。确定好,谁来拍,谁来演,谁来准备之后,就要和这些人员成立一个剧组了,同时要签订劳务合同和保密协议,以及购买剧组保险防止各种意外发生。分镜头故事板的作用是提前敲定构图、机位角度、摄影机运动以及演员走位。通过这个环节,你可以事先发现可能的拍摄错误,并提前纠正。一旦到了片场,资金就会像流水一样,前期准备时有的是时间,所以一定利用好。 好的编剧和导演很早就会分析剧本中哪些场景是无法实拍,或者限于预算无法拿到场地的。 在这个阶段,有人会实地四处勘景,寻找能让剧本中的文字变成镜头的场地、道具、服装、图像、创意以及信息等等。 这是前期最困难的环节之一,堪景的选择太多,最终可用的选择又太少。导演组必须权衡利弊,想出最佳解决方案。 电影制作是一个集体活动,人力管理可能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制片人,需要和各行各业的人沟通,作为导演,需要与演员和剧组合作。电影制作人的沟通交流是少不了的。沟通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对称,让所有人都在同一个“频道”上,也是规避各种意外的必要手段。最终准备通常是一切都准备就位,距离开拍只有几天的时间点。这时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精力充沛,只需要关心眼前的事情。要想娴熟的完成拍摄,就需要忘掉曾经学到的那些条条框框。别把自己累到麻木,也要保证离你最近的主创在开拍前好好休息,包括制片经理、第一和第二副导演、摄影指导等等。 之前所做出的决定在这个时候已经无法修改,所以只要利用好手头的资源,把任务完成就好。 拍摄就如同一场巨大的交响乐,而导演就是整场演出的乐队指挥。你要保证整个拍摄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果拍摄遇到各种意外,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电影拍摄之后进行的是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所涉及的阶段有: 每个人都知道剪辑是什么,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做好剪辑。看素材的过程是十分单调的,这需要剪辑师有很强的艺术感悟能力以及技术处理能力,他需要对文件格式、编解码器、帧速率、比特率等交付要求了如指掌。剪辑要对故事的铺陈、节奏有很好的把控,在表达意识上要和导演高度统一,一般来说,电影还会有导演剪辑版。声音极其重要,很多人觉得拍电影拍的是美轮美奂的镜头,拍的是演员精湛传神的演技,因为这最耗费精力和心血的,但其实声音的作用在电影制作中被严重低估,甚至一部电影一半的功劳都要取决于配音和配乐。所以在声音的采用方面一定要下足功夫,不论是人声对白,环境音,特殊音效,质量一定要高,而配乐则是渲染情绪、升华主题的临门一脚,这是最能让观众带入主角情绪和视角,形成对影片的正向认同最关键的一点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如果你的电影需要动用到特效,你必须在开拍前就做好筹备,甚至视效团队在剧本阶段就应参与创作,在开始制作之前,你要确定是否能够在预算内呈现出很好的效果,如果你不能,就不要把它写进剧本。视觉效果非常花费时间和金钱。如果想要好莱坞级别的效果,就需要好莱坞级别的团队。如果不能提前找到他们,请远离视觉特效。否则你会后悔自己安排无法实现的效果而毁了整个片子。你整个影片的基调,是喜剧还是战争片,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在整个DP的摄影阐述都会确定一个基本的大方向,而调色的作用则是美化和提升画面质感的一大杀器。除此外,调色也是突出画面表达主体和渲染情绪的重要工具,但最重要的一定要切记,调色也是服务于故事,切不可为了画面好看而调色,故事本身大于一切,切不可本末倒置。商业电影本来就是一场商业行为,要想在电影制作方面取得成功,制片人必须把他的项目当作一项生意来对待,必须努力从中获利,否则就只是大家过拍片瘾,对投资人的不负责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社会经济阶层、教育程度、收入、地理位置等,决定了市场的分类。 一旦你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类,你就必须找出有多少人属于这个群体,以及他们所在之处。 一旦了解了你的目标受众,你就会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营销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电视、广播、报纸、口碑、社交媒体、广告、短信、广告牌等等,这些途径中运用哪一个效率最高?- 在知道了这些方式后,就必须研究并了解它们的成本。 市场太小了以至于无法收回电影制作的成本?那就写一个别的故事吧。
- 市场对于你有限的预算来说太大了?那也再写一个别的故事或者重新调整你原来的想法,使它更具有针对性。
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电影的类型都必须受到限制,所以发行商知道该如何推广你的电影。 类型和故事前提将决定你将使用什么海报或图片?什么故事或新闻稿?什么颜色或氛围?什么样的预告片或者抢先看片段?什么样的采访或路演? 同样,像故事前提一样,类型应该在写剧本之前就确定下来。 一部故事片的成功发行,是指电影在足够多的影院上映,然后进入OTT 平台,如爱奇艺、 腾讯视频、 优酷等流媒体平台,然后进入电视,也可能进入 DVD 或蓝光,甚至更多。 一旦电影制作人有了市场营销计划和预算,就必须尽可能多地与发行商沟通,评估电影潜力,并试图找到一个成功的发行策略。 有时候这种策略可能包括根本不在影院上映。也许这部电影是直接上了爱奇艺,也许这部电影只是为电影节制作的。 适当的发行策略可以确定一部电影可以在多少家影院以及哪一类影院上映,需要什么样的海报或广告。它将预测你在不同条件下获得的报酬。 向电视网络或流媒体平台销售产品很困难,他们会要求获得永久的放映权,如果可能的话,你必须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一些票房惨败的电影会很快进入电视或 OTT 平台,以利用电影的营销优势。排在最后的是 DVD 和蓝光光碟,但这些都是正在消亡的媒介。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分销,如航空公司、酒店、有线电视等。 大多数电影都没有成功发行。造成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电影没有确定的目标市场。那些已经构思得很好的电影大多数时候制作的并不好。那些符合市场规律并且制作精良的电影也可能会因为办法收回投资而失去投放市场的机会,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电影甚至没有发行,而且很大一部分永远都不会收回投资。 你可能认为你有资格为了艺术而创作电影,但你很快就会被现实击垮。钱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只要拍电影就需要很多钱,应该把它当成一门生意来对待。如果你是那些高效且正确地计划和执行你的项目的电影制作人之一,你会收获金钱和认可。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你有责任从欠你钱的人那里收钱,然后把钱还给你欠钱的人;这是经营这个生意和建立良好声誉的最好方式。 这些钱将以版税、支票的形式,缓慢而稳定地收到,通常这个过程持续数年。如果你制作了一部热门电影,那么这些收入将源源不断。作为一个成功的电影制作人,你会意识到一个好的项目是需要维护的。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这100多年来,电影始终致力于一件事:
讲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不一定能成就一部精彩的电影,但一部精彩的电影,必然是一个好的故事。
可以说:
好电影就是好故事
所以,一切电影人——不应该仅仅是编剧,而是一切电影人,尤其是核心的导演,制片,投资人等,一定,而且必须要成为真正“懂故事”的人!
否则,你能做出好电影的几率,微乎其微!
可以说:
你懂不懂故事,决定你职业生涯的成败
现对于编剧来说,会编故事就更加重要了。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编故事”是编剧/作家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国内几十万人写剧本,编故事能真正过关的不过1%!
如果你连个故事都不会编,连个故事都编不好,连个故事都编不好看,甚至,连个故事的好坏都分不清楚,那么,请问:
你凭什么混影视圈?
一切电影人,都首先应该是“故事专家”。
那么,
怎么学习编故事,和提升故事的鉴别能力呢?
怎么才能真正理解“故事”,成为故事行家?
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莫过于
拉片子
所谓“拉片子”,就是以“电影”为师
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
许多优秀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拉片狂魔,他们都是通过拉片子深刻地理解了电影和故事
你可以不读剧作法,但你绝对不可以不拉片
电影史上,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最生动的教材,最直接的老师,都在给你展示的电影和故事的奥秘
通过逆向拆解作品,从拆解中学会构建
这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纵观国内,却没有一套像样的拉片教程
更没有从“故事”角度教你来拆解一部电影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