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人穷后,往往还不想想努力了!

2025-01-17 06:03   四川  

杜伦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胡润发布过一份《中国千万富豪工作倾向报告》。其中的一项数据,令众多人大为惊讶。

近半数接受访问的富豪,每天的工作时长超过 13 小时,睡眠时长却不足 6 小时。国外众多知名的企业家,也有着相似的作息规律。脸书的 CEO 扎克伯格,每天最早到达公司,最晚离开,常常加班至次日早上 8 点。

推特的创始人杰克·多西平均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时间规划精确到了分钟。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夫·因迈特更是连续 24 年,每周工作 100 小时以上。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富人守着财富过着安逸的日子,而穷人则不敢停歇、不敢躺平。但事实却告诉我们,富人往往比穷人更能吃苦,也更懂得如何吃苦。

01 穷人吃生活之苦,富人吃奋斗之苦 PayPal 前员工布拉德·安德森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最为羡慕的人便是老板马斯克。在他看来,马斯克根本无需打卡上班。就算偶尔来到公司,也能够随时离开。更多的时候,马斯克作为嘉宾出席一些电视节目。聊聊自己的理想,谈谈未来的规划,就能轻松获取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财富。直至有一天,布拉德因需要重启服务器,于凌晨三点赶到公司。

结果发现,马斯克竟然睡在过道的沙发上。原来前一天晚上,马斯克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思考欧洲市场的推广方案,一直忙碌到凌晨两点,于是索性就在公司睡下了。作家杨熹文曾说:富人不吃生活的苦,穷人不吃奋斗的苦。有些人看起来过得轻松自在、体面从容,不过是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了您所不了解的地方。

企业家刘润的文章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自述:“月薪两千多元时,为了节省两百元的房租,每天要花费三个多小时通勤。加班到家已是十点多,还有一大堆家务等着去做。月薪三万多元时,不是在与客户会面,就是在前往见客户的路上。

为等待航班晚点的客户,在机场坐了整整一个晚上。为签订一笔订单,陪客户喝酒喝到胃穿孔。年收百万之后,每天有好几个会议等着我参加,十几个提案需要我来决策。一个大项目出现了问题,整日整夜地寻找解决方案,两个月的时间头发白了大半。”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不付出便有所收获。区别在于,您付出了何种辛劳,收获了怎样的成果。Youtube 上有一句非常热门的话:You are what you suffer. 意译过来便是:承受了怎样的痛苦,便成就了怎样的人生。一个为生活琐事吃苦的人,和一个为自我成长吃苦的人,注定会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02 穷人吃体力之苦,富人吃脑力之苦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在纽约街头散步时,偶遇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年轻人向卡耐基请教,如何才能够变得像他一样富有。卡耐基对他印象良好,于是说道:“你先用一年的时间认真学习建筑学,到时我应该能够给您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 卡耐基还给了他一个地址,方便他找到自己。然而一年后,年轻人并未前来找卡耐基。经过打听才知晓,年轻人根本没有按照他所说的去做。而是通过朋友的介绍,跑去码头做了一份时薪 12 美元的散工。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多年前参与的一场讨论:为何许多人即便再辛苦再劳累,也不愿意学习一些新的技能,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我的答案是,身体上的苦会被疲劳所麻痹,能够被娱乐所转移,最终让您习以为常。

学习却要求您始终保持精神的高度专注、思维的活跃以及面对未知时的焦虑。劳心者统治他人,劳力者被他人统治。您会发现,许多不怎么从事体力劳动的富人,都非常善于吃学习的苦。前世界首富巴菲特每天都会花费数小时,精读不同领域的著作。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冯仑,就连在开会的间隙也要拿出随身携带的书籍来翻阅。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则是一有机会就给员工推荐书单。

曾有业务员为难地表示,自己一看专业书籍就头疼,宁可加班多去拜访几位客户。达利欧正色对他说道:“吃您所害怕的苦,而不是您所习惯的。” 学习所带来的苦远比身体上的劳累更为艰辛,然而这却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一个勤于行动却懒于思考的人,注定会陷入越忙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接触新的认知,构建新的体系,才能够打破思维的禁锢,抵达更为高级的人生境界。03 穷人吃放纵之苦,富人吃自律之苦 上周在社区的自习室加班时,对面坐着一位备考公务员的女生。桌子上堆满了辅导书籍,可她的眼睛却始终盯着笔记本电脑。每次从她身边走过,都能看到她不是在刷微博,就是在观看电影解说。当我完成工作准备离开时,她又戴上了耳机。一边看着弹幕网站,一边捂嘴偷笑,带来的资料却是一页都未曾翻动。实际上,社会困住穷人最为直接的方式,并非是让他们多吃苦。

恰恰相反,是不让他们吃苦,尤其不让他们吃自律的苦。每当您下定决心想要阅读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籍,就会有各种八卦热搜来分散您的注意力;每当您想要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就会有各种社交活动来打乱您的安排。还有网络文章、游戏和短视频,不断地消解您的注意力,消磨您的进取心。

您会发现,自己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能够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在 BBC 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中,有这样一组对比。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们,晚饭后就能够打开电视,收看自己喜爱的节目。而出身于富裕家庭的三兄弟,则被要求阅读指定的书籍和报纸,还要按时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穷人顺应本能,直至吞下放纵所带来的恶果;富人节制欲望,最终品尝到自律所带来的甘甜。

知名作家唐家三少曾与几位老朋友一起吃饭叙旧。聊得正起兴时,他突然起身表示,自己还得回家写作。朋友们一脸诧异,因为唐家三少正在连载的小说,当天已经发布了最新的章节。唐家三少解释道:“今天更新的是之前的存稿,我赶回家写作,是因为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够 8000 字。” 入行 14 年,他始终保持着这个习惯。甚至在结婚当晚,他在妻子休息后,就在酒店的书桌上进行写作。他并非圈内最具天分的作家,却凭借高度自律的写作习惯,连续五年蝉联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的榜首。查理·芒格说:“在我所认识的有钱人当中,没有一个是不自律的。记住,是一个都没有。” 没有一种向上的生活,是不需要克服向下的引力的。坚持固然艰难,但能够抵达山峰之巅;放弃虽然容易,却永远只能在山底徘徊。在这个充满廉价快感的时代,学会掌控生活,才不会被生活所束缚。▽蔡垒磊在《上行》中提出过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社会正在步入“穷人躺平,富人吃苦”的阶段。

为何这样说?在资源匮乏的时代,贫穷意味着要与饥饿、寒冷作斗争。但在这个物资充裕的年代,社会足以供养大部分人。一个人的收入即便再低,也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闲暇之时还能够刷刷视频,玩玩游戏,将日子过得安逸舒适。

反倒是富人若想要守住财富,必须主动挑战更为艰难的领域,主动学习更新的理论。平坦的大道通向山腰,崎岖的小路抵达山巅。去承受他人不愿承受的苦,才能够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夜听之音
来自夜晚的问候!夜听之音,好书、电台、故事、美文,陪你一起述说心事,每晚十点,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