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没法一直陪你,时间可以
文摘
2024-12-31 15:21
北京
你好,我是徐瑾,新年快乐哈~临近年关,我看了不少总结、回顾和复盘类的文章。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写这类文章。自我复盘是没问题的,但分享出来有时候就偏离了初衷,对写的时候也会有干扰。过去很少写,今年有朋友问,和大家简单聊几句,不喜勿喷。更多先发备用公号徐瑾财经,记得关注👇
我自我定位是个写字的人,写字对我就是最大的事。每年出一本书,就像树的年轮刻下一个印记,也像古人结绳记事般打上一个结,是对这一年的总结。我算是朋友中出书比较早的,到现在也陆陆续续出了10多本书。过去出书,还是有点小文人的清高,不仅很多时候也不好意思吆喝,甚至有点耻感,虽然书是自己认真写的,也还是担心被人说出太多,是不是觉得我不够认真之类~到了2024年,心态就好很多,出书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若能帮到一部分读者,那就更好了。
而且,如果一个非虚构的作者,必须多写。持续出书,其实是持续有创作力的表现,数量不仅重要,而且是一个硬性指标。想明白这点,我今年在出版方面就更积极一些。过去因为已经出了很多书,我自己也不想多出,都是比较熟悉的出版社来联系我,就顺水推舟,今年更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新的出版伙伴,也有一些新的改变。首先,《货币简史》出版了,这意味着我完成了货币三部曲的计划。从写作角度看,这对我意义重大,毕竟除了在FT的常规专栏写作,以及日常的思考笔记记录外,这是比较重要的成果。虽然我现在已经出了不少书,包括今年出版的《货币简史》,但这些内容大多是我四五年前就写好的,其中的思想甚至更早。
严格说起来,这些东西,不能代表我当下的最新想法。我未来的定位,至少在出版方面,会有改变~我最近十年看的历史比较多,思考的更多是文明相关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讲,我自己思考的东西目前还没有完全出版,更多是在徐瑾私塾和训练营与大家分享。所以,如前所言,今年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最新四五年的一些思考组织成书。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定位是经济领域的,所以对于出版经济以外主题的书比较犹豫,担心别人觉得不专业,或者出太多书。我之前偶尔也出过一些经济之外的书,比如《不迷路,不东京》,还出过一本文学书《有时》,也是朋友建议才出的。当时有个作家朋友建议我出这类书,他说:“你总要出一两本交朋友的书吧。”事实上,这两本书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不过它们在我的知识体系里,或者从专业、经济回报的角度看,没有带来很正面的影响,甚至还引发了一些意外的负面效应。我认为,将自己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定位标签,或是认为一个人只能谈论自己专业理论的狭隘观念,对我来说已经成为过去。我觉得未来必定是一个融合的时代。真实的我,本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多面,也生动,我会关注经济、社会、历史、女性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以前,这些内容更多是作为我个人的一部分存在,仅仅小社群分享,反馈也不错。而今后,如果有合适的成果,我会陆续将它们出版。所以,2024年,我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将以前的一些作品陆续寻找出版机会。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我会出版几本书,算是我几年的思考。目前已经签约一本是《美国简史》,另一本是《软阶层》。《美国简史》会和其他几部简史一起打包出版,包括英国简史、中国简史、日本简史。目前,我正在撰写欧洲的简史。日本最近很热,其实我算涉足比较早,差不多七八年前年就开始研究了,维持去过十多次日本,但后来因各种原因一直未出版。如果顺利,明年我也会将其出版。所以,对我个人而言,明年可能是个出版的大年。以前我这样说,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担心别人说为了赚钱多出书,现在完全无所谓。从商业角度看,现在出书已不再是很经济的选择,但我仍会坚持去做这件事。这几年,我曾有些迟疑。但今年,我走出一些个人迷思,比较诚恳地走出去做事。对我个人而言,今年是有所成长的,而这份成长伴随着一些挫折。前段时间,一位以前的学友联系我,说看到我在徐瑾私塾感恩节分享时,觉得我好像有点抑郁,因为公号“重要的是经济”被禁言了3个月。其实他误解了,今年禁言的那3个月,恰恰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禁言对我不是新鲜事,比如微博也有,但是这次时间有点长,最开始当然是有点不开心的,但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反而觉得还好。因为那段时间,我不用操心公号徐瑾经济人的事。这个号一直拒绝广告,但定期发布自己的内容,还是需要投入一定的关注和时间的。对于我这样写字的人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那段时间,我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英国简史》的创作中,状态极佳,很有心流的感觉,所以并不觉得不快乐。这段时间心路历程我写这里了《禁言三个月,我干了什么》真正不快乐的时候是有的,是在年初,甚至可以说是我个人的一次精神危机。这种不快乐并非源于具体的事情,而是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了追求和目标,失去了做事的冲动。甚至有一段时间,只想隐姓埋名,了此余生。有时候会刷信息,比如京都房子的信息、西南的别墅之类。其实,这未必我所向往居住的地方,只是想做一个“生活在别处”的想象。因为,人在不开心的时候,仿佛失去了重力,只是想逃离当下的生活。年初那段时间,我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和方向,才能有所作为。对我来说,以前是做经济学常识的普及,现在依然如此。但我对经济的理解,应该回归到其本来的意义,即“经世济国”或“经世济民”,从经济的维度去回归历史、社会和制度,将其变成文明的书写,这也是我未来五年甚至十年要做的事情。以前,我不太喜欢过年,会觉得有点焦虑。无论是生日、元旦还是春节,作为一个对自己比较苛责的人,我总会觉得要拿出一些成绩才对得起这些日子。而现在,我比较淡定。仿佛经历了春种秋收,劳作虽辛苦,但也有了收获的感觉。比如,我手头现在没出版的书,陆续整理出来大概有10本左右。另外,“徐瑾私塾”已经到第5年了,经济人读书会到2024年已步入第9个年头,2025年即将迎来第10年,无论是业绩还是口碑,各方面都表现出色。这完全是个公益项目,今年也没有任何赞助,全凭个人兴趣在支撑。原本只想最多三五年,没想到竟坚持了这么久。这期间,除了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情感上也备受牵扯。比如管理志愿者以及动员书友就是件极为麻烦的事,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酸涩,即使是好朋友,也未必理解。即便有诸多差错,最后也会觉得自己站在时间这一边,虽然中间有波折,但是这属于最后的胜利者阵营。这里的胜利并非一时的显赫成就,而是一种从容,有一种万事皆备、只待时机的感觉。曾看过日本导演黑泽明拍电影,他对作品要求极为完美,为了拍摄一个场景,能让整个剧组等待半天,直至出现理想的天气才开拍。一个剧组停机是很贵的事,很多人都在疑惑,怎么会这样呢?还有人写道,他不着急,要等云到。我以前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哪怕仅仅从字面上明白了意思,但在心境上却无法领会。而今年,我却能稍稍捕捉到这种心境上的变化。那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然后静静等待一切自然发生。说得朴实一点,这就像农民种地,虽然我自己从未种过地,但我明白那就是春种秋收的道理。对我而言,前半生比较迷茫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或许到了能够迎来一些新的职业拓展的时机。当然,对于像我这样充满好奇心,渴望找到更有价值声音的人来说,二手人生还是会继续,未来的拓展已然开始。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不知道大家今年过得怎么样,反正今年着实不易,到处都是跑路、要账的消息。在徐瑾私塾社群里,有老朋友离开,也有老朋友回归,我都理解,并且心怀感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陪你一路同行。那些曾为你遮风挡雨的人,你很难直接回报他们。无论是老师,还是欣赏你的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做好自己擅长的事,让自己成为光,去照亮他人,去帮助他人。2024年徐瑾私塾的感恩节茶论会,印象中好像是第四届。有位学友分享,听到她讲述家里发生的那些事,其实非常大的坎。我深感意外的是,即便如此,她依然能理解我以及我们所做事情的价值,她觉得这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事物,有这样的存在很好。更让我吃惊的是,她从未和我聊过这些话题,却完全清楚我在做什么。她关注我们很久了,今年加入私塾,家里经历了许多事,所以参与私塾活动的次数不多。但她表示,私塾对她而言是个很好的存在与安慰。对于他们的这份理解与认可,我不知该如何表达感谢。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够了,但对我而言,最大的感恩就是继续做自己,坚守一些东西。就像以前我写经济相关的内容时,几年前大环境下,有些不合时宜,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404也家常便饭,前几年我也因此有些意兴阑珊,不太想写了。但这两年开始,无论是徐瑾私塾面试,还是在公众号写文章,大家都很明白我在说什么,因为我们之前的许多判断都逐一得到了印证,无论是房地产、资本市场、经济领域,还是中美关系方面。大家的沟通成本其实都很低。所以,今年在私塾招募,基本完成目标。徐瑾私塾第五年了,参与主体主要是老朋友。在开启这个项目前,我压力巨大,总担心别人会觉得这是在“割韭菜”。第一年做内测时,我虽没有对外承诺,但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坚持做3年。为啥说三年,因为三年是一个学校的最低门槛。后来,内测满意度达到了100%,如今已经是第5年了,我觉得自己超额完成了目标,心里挺开心的。一切都在朝着预期发展,就等这个结果。当下,对于徐瑾经济人的朋友,祝你们新年快乐,我们总会有相聚的那一天。只要我们站在时间这一边,就能真诚地生活下去。没有什么道路能通向真诚,也没有什么伙伴比时间更值得我们去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