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碧溪街道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链接优势资源、整合阵地功能、提升服务质效,协调推进区域内自然村(小区)织密组织体系、凝聚多元力量、集约成果共享,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和基层治理新格局。“灵动碧溪”开设【幸福新“溪”望】专栏,讲述“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的碧溪故事,多维度展示幸福“溪”上、繁花一“路”的幸福场景。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周家桥村
周家桥村党委以金家巷村组为试点,按照由点及面、辐射带动、整体跃升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做实做好惠民服务,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共绘周家桥村幸福图景。
◆ 周家桥村1510党群服务圈
拓宽资源矩阵 ,描绘“幸福图景”
党群服务中心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红色乡邻先锋站打通党群服务“最后一公里”,交通安全劝导站守护平安之路,“乡音工作室”探索新市民融合路径……周家桥村持续拓宽党群服务圈资源矩阵,描绘美丽乡村幸福图景。
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和人文关怀,开展各类活动30多场。在日间照料中心、南瓜亭等家门口“康养”中心,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智能手机应用培训、义诊义剪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暖心服务。
精心设计特色教育活动项目,采用“固定地点学+户外实践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依托家门口的“文化”加油站,开展手工制作、科普教育、美德宣讲等特色课程,同时组织少年儿童走入碧溪之路展览馆、常熟市中医药博物馆、常熟美术馆等文博场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幸福场景一
全“新”融入 “乡音”为民——休闲会客
地点:周家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乡音工作室”新市民群体解纷平台,汇集“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新市民+村级代表”的多方解纷力量,提供一站式新市民群体的矛盾调处平台,最大限度提高矛盾的管控率、化解率。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参与矛盾纠纷化解6起。
瞄准民生小事 办好“幸福实事”
借助“先锋领治”平台,发布秸秆禁烧宣传、汛期巡查、河道整治等10余项“关键小事”志愿服务项目,发动在职党员、志愿者领办,党群携手办好“民生小事”,在细微之处彰显治理温度,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幸福场景二
乡“容”议事 办稳实事——志愿服务
地点:周家桥村金家巷南瓜亭
设立乡“容”便民接待日,树立和谐包容、平等互信的服务理念,明确“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事在网中议”的工作原则,由包联干部、退休党员、村民组长等组成海棠先锋根系力量,近距离听取群众心声收集民意,再集中办理。今年以来,以化解典型性、多发性、急迫性诉求为导向,梳理金家巷村民高频诉求事件,经实地勘察、走访调研、评估审定,列出民生清单,选定路灯安装等7个本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每个项目推进有回应、有落实。
汇集多元治理 激发“幸福动能”
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枢纽作用,探索村党委、联系干部、社会组织、“三官两师一员”、结对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建立常态化联系村民机制。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建立挂钩帮扶机制,在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送温暖送关怀。
落实“日办夜访”走访联系机制,搭建面对面“对话”平台,街道班子领导、联系干部定期下沉一线,聚焦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消防安全等重点工作,共商良策,共谋发展,同村民亲切“话家常”。
“三官两师一员”进网格,推动法治乡村建设走实走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服务。
幸福场景三
晓耕“医”站 服务“周”到——健康诊疗
地点:周家桥村日间照料中心
“医”路同行
链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江院区,定期开展“义诊”、“坐诊”、养生讲座等,服务区域群众。同时,开设“消化科”“心肺科”等专场,满足群众个性化“点单”需求;
“医”路前行
开启晓耕“医”站就医绿色通道,为重病急病人员提供前置服务,做好事前登记、紧急处置、事后回访工作,形成流程闭环;
“医”路平安
聚焦“一老一少”群体,完善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健康档案,提倡乡村医生下村(组)看诊机制,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下一步
周家桥村将持续推进“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继续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推动党建引领善治善为、善作善成,交出让群众满意的“幸福答卷”。
供稿 | 党建工作办公室
审核 | 沈成 邓雪 吴飞 曾丽丹
发布 | 李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