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本是底层百姓赖以生存的谋生工具,很多地区却采取了严格粗暴的限管,“以限代管”现象频出。在道路上,随处可见的高频查处,针对电动车出行乱象,不少地区为给汽车、公交让路,缓解管制困境,制定严格的法规条款,让百姓出行受阻。比如最严禁摩限电城市广州,最近制定了“电自限速15km/h,3次违规扣车,改装最高罚10万”的史上最严新规。又如珠海,不只“封杀”了电动自行车,还明令禁止人力三轮车、助力自行车以及其他有动力驱动装置的非机动车。这些法规条款的目的是:严格限制电动车出行,给城市发展让路!电动车承载着3.5亿+车主的便捷出行,严格的限制,让百姓出行怎么办?底层百姓又如何顺利谋生?
“限”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不该拿电动车开刀
不论是交警的严厉查处,还是地区法规的严格约束,种种限管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沉重的话题:城市发展的文明和安全需要道路的畅行。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上,管理者首要的做法是,让2轮、3轮电动车给4轮汽车让路,增加机动车道畅行率,为文明安全,拿电动车开刀。虽说在城市发展中,道路畅行是文明和安全的标配,但不该为了给汽车、公交让路,而让电动车成为被抢夺的“弱势群体”,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车,只是工具,畅行的还是人,城市要畅行,就要让人畅行。而非只在电动车的管限治理上,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只堵不疏。广大百姓的多元需求,如何平衡?用“汽车生病了,拿电动车开刀”的思维做法,如何让底层百姓顺利谋生?是否可以更多的去考虑规划科学合理的道路,平衡电动车和汽车的路权使用,让人畅行起来,而非一刀切的限制,让电动车给汽车、给公交让路!人畅行了,城市自然就文明和安全起来。
“限”和“管”要相得益彰
而非一刀切寒了百姓的心
无可厚非,电动车的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超大体量,这是3.5亿+车主支撑起来的浩大工程,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管制差异化也需要明显区别开来。管理者和标准制定者不能一刀切,以限代管,为限制电动车的出行制定违背百姓意愿的法规和标准,伤害百姓的切身利益,寒了百姓的心。限和管要相得益彰,在一定限制范围内以柔性化管制手段,让刚性治理充满人性化的温暖。百姓怎不会拍手叫好?比如,网红城市淄博,在电动车的管制上就别具一格,以充满暖心的柔性管制,让市民拍手称快,其方法很值得其它城市借鉴。在全国很多地区提出超标电动车无牌上路直接罚扣,不带头盔直接罚款的处罚时,淄博交警在电动车管理方面直接出台了不禁行不扣车不罚款的举措,在马路上给电动车免费上牌。针对没戴头盔的车主,淄博交警也出台了便民化的举措,可以20元购买交警大队集中采购的合规头盔。柔性的管制做法无不温暖着出行群众的心。总结不论是限还是管,都是治理电动车的手段,如果让这些治理手段沦为形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的交通管理难题。那么,治理的意义又何在?在此,再次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和规则,不要单纯以创新和博眼球赢取城市的发展,不要以粗暴的严厉处罚换取安全和文明,请多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找到既能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和文明进程,又能满足百姓出行需求的平衡点,而非一刀切粗暴管制,以限代管,寒了百姓的心。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2025朗涛突破丨产品与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