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深刻内涵

文摘   2024-08-31 18:53   江苏  

引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一直位居中国正统,但为何梁武帝后佛家怎么会在中华大地大行其道?原来儒家一直高高在上,儒家成员至少都出自士林,儒家为封建王朝承担统治者社会的功能,但是没有人能照看百姓的内心。

后来程朱理学更是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百姓不仅承受肉体之苦,更是要承受精神之苦,百姓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王阳明先生也饱受“格竹”之苦,经历上官场上的黑暗,九死一生后在龙场悟道,在剿灭山贼中认识到“灭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也深受佛教影响,从关注社会本身,回归照看自己的内心。

一、“心即理”的判断标准

1. 王阳明说“心即理”,就是告诉我们道理在自己心里。不能只把权威的话当标准,要用自己心里的良知或理性去判断事情对错。比如不能因为一个人很有名就觉得他说的都对,要自己好好想想对不对。

2. 权威和伟大的人说的话也可能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要用自己的良知理性判断。如果他们说的对,还对大家好,就算和自己利益不一样也要支持;要是不对,就算对自己好也不能听。

二、“心即理”与民众权利

1. “心即理”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权利。世界上没有神仙来帮我们做决定,我们要自己为自己的判断负责,我们是自己生命和世界的主人。

2. 这体现了开放独立思考、理性和科学精神,还有让民众当家作主的精神。虽然没有详细说“公”是什么,但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呢。

三、“知行合一”强调实践

1.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主要是说要行动起来。如果只是知道却不做,那就跟不知道一样。不能光说不做,要把知道的道理变成实际行动。

2. 要用行动来检验我们知道的对不对,实现我们知道的好事情。这代表着要说实话、办实事,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致良知”的两层含义

1. “致良知”一方面是要坚持真理。每个人心里都有良知,要勇敢地去做符合良知的事,改正错误的事,不要怕别人议论和有压力。

2. 另一方面是要关爱他人。用良心去帮助别人,不做有害的事,克服自己的私心,实现公平正义。这要经过实践,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达到良知的境界。

五、“致良知”的过程艰难

窗外的白杨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敬请关注公众号《窗外的白杨》,在这里会让你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文字的力量;欢迎文艺范和有军人情结的朋友赐稿,在这里我们会给你的人生留印。投稿邮箱76525508@qq.com,联系方式:QQ7652550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