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评价一直没有触及真问题,这才是“考核难”的症结所在

财富   2024-12-13 07:04   安徽  




作者|  包政 ,包子堂创始人,人民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EMBA营销讲席教授,《华为基本法》主要起草者之一,深度分销和社区商务理论的开创者,中国德鲁克思想研究的权威。

来源 | 包子管理学堂 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因为考核评价是整个理性化过程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在这个关键环节,或者处于核心的命题当中,我们会演绎出整个体系的理性化建设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企业当中需要的是从考核评价开始入手。

我们在做很多企业的顾问工作过程中,而确实他们现实的命题也是这样,就是如何确定考核评价问题,这非常现实的。

所以,我们从这开始讲起,然后把薪酬激励制度,以及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演绎过程,它的逻辑关系讲清楚。

01

所谓的考核评价大部分是在应用领域

首先是人事考核的定义,我们是对工作中的人和人的工作做出评价和考核,对工作者的行为及其结果,或者是实际贡献做出价值评价或者界定而这种界定是建立在制度性强制基础上的,也建立在制度性规范的基础上的,它确保的是分散状态下的人事考核具有一致性,满足于整体协同的要求。因此它理解为是管理的绩效过程,管理的一个环节,所以它的基本结构就是任职资格,职务,主要是对人的担当工作、执行工作和完成工作。

因此呢,整个考核评价,它的工作和人,包括能力、态度、绩效,就是人事考核,所以它能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它要解决的是人怎么有效的去担当工作。如果这个工作着眼于体系,就是他在工作体系当中是如何工作并做出贡献的。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潜能测评和适应性评价不在这个体系当中。潜能测评它解决的是人还能干什么,适应性评价解决的是他应该干什么。而人事考核或者人事考核评价解决的是他现实做的怎么样,然后把考核结果应用于晋升、薪酬,包括信息,人事信息、规划、培训、解聘、晋升、降职,研究,那么这个是讲它的应用领域。

那么理论上来讲,不能量化的就不能管理,那么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理解这句话,我们真正要进行管理,如果是对整个目标实现,进行管理,那么我们说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如果要对人的行为以及他的结果进行量化,在一个复杂的分工协作体系当中,既成本太高,也做不到。因此,我们看一看对人的量化,态度缺多少,能力缺多少,绩效缺多少,都非常难以做到。

02

所谓的素质模型其实是着眼于职业化行为评价。

所以说,为什么有些管理专家他的所谓的方法能够大行其道呢?就是因为他们着眼于对人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他有一套方法,素质评价模型,素质模型,他有一个评价方法。所以,这个呢让人很有诱惑力,就是你的行为和素质都能进行评估了,那真的是很厉害了。

因此,讲课的时候就要证明,比如说秘书应该有什么素质,于是讲了一套秘书的素质,然后要能够整理文档等等。

刚才我们给大家看了,下午看到的,就是品牌经理应有的素质,所以这个过程让人感觉到,哦,原来素质也是可以描述的,所以这样的话就有很诱惑的地方,等到描述出来以后,花了很大力气就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比方说我对于教师工作很熟悉,我也是从事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的。那我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怎么去刻画一个教师的素质模型?我想半天想不出来。我对咨询工作也有很多体验。

以前清华大学有一个学生,专门研究咨询师的资格认证问题。那我想半天,咨询师的素质模型应该是什么?跟他讨论半天,讲不清楚。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讲的只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如果说存在的素质模型,然后这种存在性是如何把它表达出来的?这是很让人郁闷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就讲了现在人们讲素质模型,讲的实际上是一个职务工作的分解和他职务工作应知应会的内容。

所以,他的素质一定要定义,所谓素质模型讲的是应知应会的要求。

学过心理学的人很清楚,它素质是以人格的方式整体存在的,所以我们对素质模型的研究一定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事情,而不是所谓组织理论或者管理理论意义上的东西。

所以,这个过程研究是非常困难,艰难的,因为它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研究素质模型的时候,你如何对素质模型准确的定义,你就知道我们该不该研究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原来早些时候,我们曾经有一个硕士生,他研究素质模型。然后他找不到衡量素质模型的基准,包括年龄结构,什么受教育程度,这都不是素质。

03

管理学当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模型

所以说,一个人的能力,他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那心理学是清楚的,它有心智模式当中的一些衡量标杆。但是在管理学当中,它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模型。

所以,我曾经跟他们这些所谓的专家讨论过,像我这样的人可能适合于当律师、也适合于当教师,也适合于当咨询师,也能当职业经理人,那么你说你对我进行描述,你就可能会投射出来,比方说律师的素质模型,然后是教师,还有职业经理人,还有别的东西。

最后我讲了一个人的能力它很难用他的专业来表达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天赋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所以说他的敏捷、他的协调、他的表达能力、他的沟通能力等等。

所以说,一旦具备了这种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那么你给他一个机会和职位,他最终能够发育出他的素质的。如果你没给他一个机会,他也发育不出来。如果他没有这种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这个天赋,他也发育不出来这种素质,所以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对素质的理解。

因此,我认为一个人一定是有个性上的职业倾向,这是我同意的。但是一个人的这种职业倾向一定是更加宽泛的,不能反过来说一个职务应该拥有它的特定的素质模型。

所以,我们讲了要全民素质教育,这是对的,而不是讲的是职业的素质模型,这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就讲了一个人要全面发展,然后再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些东西都比素质模型更为重要。而比这些,一个人能找到他适合才能发挥成长和价值的自我实现的,这个东西可能在我的整个体系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整个体系的整体激励机制,然后行为规范更为重要。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了素质模型它的地位和作用并不重要,我们没必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描述一个所谓的素质模型。那么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那这就是,现在有绩效管理模式,那么职业化行为规范不是标准化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那个《基业长青》当中就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马里奥特的一个老板,他叫马里奥特,到哥伦比亚大学去讲课还是怎么样,记不大清楚了。

有人问他当有一个人,客户拿着显而易见穿过的衣服来退换的时候,你的员工将会怎么处理,你知道吗?

他说,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因为,我们都把这员工当作一个专家,我们只告诉他理念,应该以客户满意的方式去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因此他有足够的职务空间,让他认为合适的方式去解决它,那这就是职业化行为的要求。

因此每一个马里奥特的员工进入公司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个通知,说本公司只有一个要求,让你们按照顾客满意的要求提供最优秀的高质量的服务,你进来以后你可以通过跟别人学习制定高标准,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你完全有权力充分调动你自己的才能,然后来有效地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当你有困惑的时候,你去问你的上司,他会给你有意义指导。除此以外,本公司没有第二条规定。

04

高层面的职业化行为规范是让一个员工懂得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问题。

那么因此我们讲了职业化行为规范,它是更为低层面的事情,高层面的事情是让一个员工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来面对复杂多变的这个客户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一些复杂问题和情况,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我们有这样一种思想去指导的时候,那么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有没有必要存在,我是表示怀疑的。

比方说,有一个跑堂小姐端着一碗汤到我面前去,她手指头显而易见是扣在汤里的,然后我就跟她说了“小姐,你手指头扣在我汤里了。”

那她会很客气地跟你说,“不烫,没关系。”

因为她没犯错误,因为领导没有告诉她职业化行为,手指头不能扣在汤里。

如果你要把这个东西都规定了,就像浙江移动的一个教员,跟我说你一定要对营业厅的管理,细到什么程度呢?

给你打个比方,就是当一个员工把名片递出去的时候,他要保持微笑,微笑呢俗话讲笑不露齿,但是不露也不行,因此要规定,只能笑露出三颗牙齿。

他是举例给我说,我抓住这个话就跟他说了,四颗牙齿我是能描述的,三颗牙齿我不知道怎么表达。

那我就知道了一个人该怎么干,他是通过传帮带,按照一个既定的理念和要求,将心比心,因为人有共情能力,然后让客户得到满意的,因此我们要有这样的机制,有这样的授权空间然后去带好这支队伍。

所以,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这是形而上的东西,它并非是在我们组织价值创造过程中绝对重要的。

绝对重要的是理念,让人们去接受,像良子小姐能否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这只“脚”无论是大还是小、男还是女、干净还是不干净、硬的还是软的,它都是你的饭碗。你只有当面对这个“脚”的时候,你表达出来一种让客户感觉到,你真的是真心对他这双脚,得到一种人的待遇,你别把它当成猪蹄就可以了,那么这种理念的教育可能更高于职业化行为规范的要求。

因此,当你把规范都规定到了,说一个手指头不能扣在汤里,那你等于是要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有一条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种最基本的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就要这么定义,包括等同于“一针一线”价值等价物,包括棉纱线和丝线以及金属线都不能拿等等,那毛主席没办法带领百万大军打过长江。简便才能易行。

所以,我们知道这些教授唯恐人不知道该怎么干,所以要把所有东西都机械化的描述出来,就想出来叫职业化行为评价和素质模型,很可笑的一件事情,而忽略掉了企业的大政方针的建议。

因此呢,我简单把这个地方讲一讲,我希望大家知道比这个更为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本文完)

END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家深入了解AI及其在降本增效中的应用,实现卓越绩效,欢迎扫码添加助教老师加入我们的社群!与更多企业家朋友共同把握AI新时代,在线和线下进行更多交流,共同探索未来机遇!

扫码请备注“AI进群”谢谢



                                                       喜欢这篇文章

请为我点赞和在看




管理智慧
为世界贡献中国管理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