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颈动脉斑块危害大!
颈动脉位于颈部两侧,可以通过手触摸感知其搏动。
颈动脉存在一个呈“Y型”的分叉,在该分叉处,血液会产生湍流现象。湍流会使血液对血管壁的剪切力增大,进而更易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为脂质沉积创造了条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是反映心脏冠状动脉状况的“窗口”:
国内某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率<40%的患者,91.7%同时存在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颈动脉狭窄率≥40%的患者,100%同时存在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
颈动脉斑块危害大:
在40岁以上的国人中,超过四成存在颈动脉斑块;6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超过80%”。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
25%~30%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5件事,加速斑块生成!
1、吸烟——血管的“隐形杀手”
吸烟的人颈动脉更容易长斑块。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内皮,升高血压和心率;焦油等毒素引发慢性炎症,加速脂质沉积。
戒烟!
脑卒中危险度在戒烟后2年内明显减少,5年后可回到不吸烟时的水平。
2、“三高”饮食——高盐、高糖、高油
每日盐摄入>5克,高血压风险升高17%。
高糖饮食导致胰岛素抵抗,促使血管壁脂质堆积。
高油(油炸食品,反式脂肪酸)可直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加速斑块形成。
3、久坐不动——血液循环的“沉默杀手”
久坐导致血流缓慢,代谢废物堆积,血管弹性下降。每天久坐>8小时的人群,颈动脉斑块风险增加32%。
建议减少久坐,每隔30分钟活动一次。
4、熬夜——睡眠不足引发“炎症风暴”
睡眠不足会抑制抗炎激素分泌,导致血管壁炎症加剧。
睡眠<6小时的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27%。
长期睡眠>9小时人群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高达50%,每天睡眠7小时糖尿病风险最低。
5、肥胖——血管老化的“加速器”
肥胖者颈动脉斑块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肥胖者,通常伴随着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这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会进一步加剧血脂异常和炎症反应,促进斑块的形成。
5个关键措施,稳定和逆转斑块!
1、生活方式:从细节入手
戒烟限酒:戒烟1年,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50%。
限盐限糖:每日盐<5克,添加糖<25克。
选油:橄榄油、深海鱼类富含Omega-3,可抗炎护血管。
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血管弹性20%。
2、控制“三高”:血压、血糖、血脂
血管内皮损伤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初始步骤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承受更高的压力,这会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高血压还会使已经存在的斑块变得更加不稳定。
与血压正常者相比较,有高血压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要高4倍。
高血压病是卒中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不仅可以增加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增加继发于脑卒中的死亡率。
我国成年卒中患者中约14%合并糖尿病。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的主力军
颈动脉斑块导致了≥50%的血管狭窄是使用他汀治疗的明确指征,无论是否伴有缺血症状,无论胆固醇高不高,都应该予以他汀治疗!
4、稳定和逆转斑块的条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
LDL-C控制在2.0mmol/L以下,多数斑块将不再继续增长;LDL-C控制在1.5mmol/L,大多数富含脂质的动脉斑块将可以逐渐缩小!
5、B超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限盐限糖、运动等),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1次。
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应当每天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
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70%)且预期寿命>5年者,建议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等。
科学治疗,拒绝误区!
误区1:“发现斑块就吃他汀。”
轻度斑块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善。狭窄≥50%或高危人群需用药。
误区2:“保健品能溶解斑块。”
鱼油、纳豆等保健品,缺乏临床证据支持其可溶解斑块,患者切勿擅自替代药物治疗。
误区3:“血脂正常后可以停药。”
停药血脂就会反弹。他汀不仅降血脂,还能稳定、逆转颈动脉斑块。
特别提醒
不要发现颈动脉斑块就使用他汀。
他汀是好药,但不是神药!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或肌肉疼痛(发生率较低),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水平!
参考文献:
1.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2017年)
2.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年)
3.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
欢迎投稿
小编微信:druglive,vipnote
稿件要求:临床用药相关的专业文章
稿件格式: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