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 如果你的活儿够好......

健康   2025-02-02 19:30   甘肃  

导语:《梁品本草》精华版-导读001)


我读的《梁品本草》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目前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


很多同学都会说:“难道我们平常在书店里看到的那么多《本草纲目》,都是假的版本吗?”


不是,但是各种阉割版。这些版本的来龙出处很有意思,请容小梁和你念叨一下。



今天正式翻开这本《本草纲目》,我读的版本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华夏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总顾问是先师邓铁涛老师,同时还有其他的国医大师:路志正、马继兴、张灿玾老师。整本书的主任是上一任的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先生,还有佘靖,执行主编是房书亭。

这个版本是一个非常好的版本,可惜现在网上已经买不到了,已经绝版了,现在我们看到都是二手书。

小梁在十五到二十年前,购下这一套的《本草纲目》,还有《伤寒论》、《金匮》这一系列,现在看来真是幸运。因为在此之前我看到的《本草纲目》不是这样的,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本草纲目》是如此的浩瀚而伟大。


学霸李时珍


尽管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花了一些时间去介绍李时珍在明朝出书的情形,但是在这本书的导读里,有一些故事和个案,我仍然觉得需要和大家分享,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会最后选了这个版本的《本草纲目》。它的来龙出处很有意思,容我花点时间听小梁和你念叨一下。

李时珍一生当中写过若干本书,他编著的书包括有《医学八脉法》、《四诊发明》、《痘疹证治》、《人参传》、《蕲艾传》、还有《濒湖脉学》,还有这本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

他完完全全是个学霸。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一读起书可以几乎十年不出门。凡“子、史、经、传(子部、史部,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这个人几乎把当时你能想象到的书籍全部都浏览过了,一个人怎么可以那么博学。

我们觉得,就算每天、每个小时、每分钟都在看书,你也坐不下来,其实这真的是个误会。如果把现在一个年轻人每天刷短视频的量累积在一起,对于一个十年乃至五年前的普通人说,也觉得这是一个天量了。

现代人不看书了,所以觉得一个人读了几十万、上千万字甚至上亿字的书,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和“一个人怎么可以看那么多视频”是一样的,只是看时间分配在哪里而已。

李时珍花了差不多三十年时间,和他儿子一起,从用医、用药,到处去寻访民间高人,实地考察各种书籍......前后二十七年,三易其稿,编撰出了这本光耀千秋的《本草纲目》。


无法出版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在定稿之后要出版,明朝当时的出版业很发达。但李时珍先后到黄州府、武昌、南昌,去找那些大出版商,竟没有一家愿意出版《本草纲目》。

因为李时珍自己是个医生,有大量的临床经验,又有很多修行经验,所以他知道所谓的道家修行人哪些是真活,哪些是纯粹骗人的。所以他的书里,有对道家比较过分忽悠人的方法进行了揭露。所以他受到了道家人士的攻击,甚至有人说要对他进行吊打。

虽然《本草纲目》当时没有书商愿意出版,但真正学医的人、真正用药的人知道这是好东西,于是疯狂传抄,出现了很多传抄版。

很多有识之士觉得很心痛,就去向李时珍建议,“不如找文坛领袖王世贞先生为你做序,可以提高你的品牌影响力,让你这个ip被打造得更好,同时令到《本草纲目》可以引起朝野的重视。”

▲王世贞,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李时珍不能免俗,于是去南京的太仓县拜会了王世贞,向王世贞推荐这本书。

伟大的人对自己的作品从来都是有信心的,哪怕别人不了解,也觉得自己的作品非常牛。他对王世贞说“愿乞一言,以托不朽”

意思就是:“如果您能够给我做一本书序的话,可以搭借着您的英明,让这本书成为一本长销书,而不是一本畅销书。

其实王世贞后来没有意识到一点,他是因为帮《本草纲目》写序才得以传世。如果不是王世贞帮《本草纲目》作序的话,可能现在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再提到他。

但王世贞与李时珍的第一次碰面并不愉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于方士进行批判和驳斥,而当时王世贞正在迷恋道家的养生修仙术,李时珍劝王世贞不要太过迷信,以免延误身体。对于李时珍的恳切之言,王世贞不屑一顾,甚至是特别反感。

于是两个人发生了争执,王世贞说既来求我,你还来教育我,凭什么?于是写了一首诗来嘲讽他,“李叟维稍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华阳真逸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

大概的意思是“你这个李老头还假模假样的想出书,还认为自己搞了一本能够通天地泣鬼神的书,现在还找我来写序,你要不要脸了,你注的本草是一本错误百出的书,误注本草迟十年。”

李时珍发现他们完全不能够在一起聊天,只能够离开了。王世贞不可能帮他写序,他没办法出版《本草纲目》,就只能回南京悬壶行医,继续给人看病,再利用这个时间寻找书商帮他出版。

这个时候的李时珍很沮丧,他用了二十七年时间,带着儿子辛辛苦苦把这本过千万字的《本草纲目》弄出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心血,但竟无法出版。


活儿好的李时珍


不过给人看病有一个好处,如果你真的活儿好,哪怕别人不喜欢你,还是有人求你。

你干中医,没有办法透过行贿来完成你的医名,成为一个好医生是很难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命来赌。

如果你是我爸,你作为医生看不好病,那我作为你儿子,我也不会让你碰我。如果你是我的仇人,但你能看好我的病或者能看好我爹妈的病,哪怕你是我的仇人,我也会回来求你。

中医的几副药下去有没有效果,很快就能看到结果。在中医行业里,如果没有其他的因素干扰的话,仅凭本事吃饭,那些很多人来看病的大夫一定是有本事的。

李时珍也一样,虽然他在出版方面受到很多人攻击,甚至很多道家的人在诋毁他。但他活儿好,看病好,当时很多有钱人和政商名流都在找他看病。最后这里有人又把《本草纲目》再次推荐给了王世贞。

当年很不喜欢李时珍的王世贞,此时再度被朝廷启用,出任南京的刑部尚书,也就是当时华东地区的公安部长。王世贞能文能武,本来是文坛巨匠,但同时能够做刑部尚书,很了不起。

这一次因为是朋友推荐的,王世贞就认真看了一下。看完之后,结合这些年用方术导致自己身体有很多难言之隐的切身体会,深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讲的内容是“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这本来应该是帝王拿来收藏在太医院里面,偶尔拿一两个方子出来,有疫情的时候赈灾用的秘籍。

王世贞很慨叹,想不到这么好的一本书,当年因为受人影响,他看都没看就把李时珍赶出去了。于是他欣然答应帮李时珍写序,赞扬李时珍是“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他在序中写道: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
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作序的词特别的靓丽皎洁。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有些人把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写得荡气回肠,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

一个人为什么读点书呢?否则的话,你经常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状况。所有好的东西一律是“牛逼”,所有差的东西一律说“傻逼”,所有说不清楚的事就是“我靠”。

这个语言的背后是文学底子的苍白,就用六个字把所有你想表达的情绪都表达出来,这不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吗?


多个版本的《本草纲目》


在王世贞的推荐之下,《本草纲目》终于出版了。南京著名书商胡承龙当时读过《本草纲目》的手抄本,认为这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当他知道王世贞给《本草纲目》写序后,马上出资刊行这部旷世巨作。

但这本书即将印刷的时候,李时珍那口气终于吊到不行了,他一辈子就写这本书,编撰这本书。虽然他也写其他的书,但他认为这本书是最重要的,他毕生的心血就在《本草纲目》上,当这个目标快要达成的时候,他终于扛不住了,在一五九三年与世长辞。

一五九六年,这本划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在南京首刊出版,我们称之为叫「金陵版」。这个版本可以说是最开始、最原教旨主义、最精妙的版本。

后来又有很多人去复刻、重组这个版本,还有人觉得原文很长很复杂,就搞各种缩减版,越弄越乱。比如说把一千万字缩成十万字、一万字、两万字、五千字的各种简体版。

这种情形就跟今天很多人不愿意看电影,去看抖音、视频号看短视频讲解,比如“三分钟带你读世界名著”,“三分钟带你看豆瓣评分最高的一百部电影”......好像你看了,但其实又没看

所以这并不是新鲜事,在以前也是这样。在《本草纲目》最精华的、最全面的金陵版本出来之后,后来又出现了很多阉割版,所以不同的版本在同时流传。

今天我们去书店或者是打开网上书店,你会看到很多版本的《本草纲目》,但却难以找到最完整的版本。当然不是说不好,因为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需要知道。

他只需要知道《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不是周杰伦写的,这已经比较有文化了。

如果还知道《本草纲目》是由王世贞来写序,那是相当有文化了。


最全版本的《本草纲目》


到了一九五七年,建国以后大家都需要有一个现代化印刷版本的《本草纲目》。于是就找了清代张绍棠味古斋的一个刊本发行出来。一刊出来之后,发行了四十万册,影响力非常大。

但其实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版本跟本来的版本相去甚远,甚至有学者批评是一本伪书。

但没有办法,一九五七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卫生出版社才请长期从事于中医古籍整理刊教的刘衡如先生来校新的《本草纲目》版本。希望能够在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一年,可以分四册陆续出版,以解燃眉之急。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本草纲目》刊印出来,其实是很令人遗憾的。

刘衡如先生点校,他的儿子刘山永先生协助,他们重新整理这本《本草纲目》的时候,正值于文革的中后期。

在最严肃的时候、最严重的时候,没有人读书,大部分的人说“读书没有用”,“中医早就该扫地出门”。但还有那么一些人,凭着自己的信念,带着自己的儿子力排干扰,克服种种困难,点校了一万两千多个条目,根据不同的版本来整理这本书。

看着这些历史的时候,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时间到了一九八七年,刘衡如先生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刘山永先生承接他的工作,继续校对整理。此时社会各种次序已经恢复,有机会、也有条件再回看到最老的「金陵版

根据这个版本重新刊校,终于出了这套我现在手上拿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华夏出版社的《本草纲目》。

这套丛书,也是我现在看来市面上最全的一本《本草纲目》,厚厚的三大本。如果你不看这个原装本的话,你几乎不知道《本草纲目》其实是一本医书,很多人都以为它就是一本讲药学的书。

但其实在《本草纲目》前面有很大篇幅去讲,各种病的本质是什么,适合用什么样的药,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治疗,甚至我们怎么看待身体的疾病,乃至于“命门”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这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讲的。

这套丛书有意思极了。你没有看到这一本书,你都不知道《本草纲目》这么伟大,李时珍是如此伟大的人,那一个曾经对中国的科学史研究非常深的人。

李约瑟曾经说过,他认为明朝时期中国人的最高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鲁迅先生这么一个如此反对中医、中药的人,也认为《本草纲目》是相当有学术水平的。

这套书现在已经买不了,小梁正在努力的联系出版社,如果有机会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再来联合出版社重新出这本书。


自在睡觉
睡好觉的人,运气才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