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鸡皮肤”,知道它是毛囊角化症,属于皮肤病的一种,一般无需治疗。但“鸡皮胃”您听说过吗?需要治疗吗?
日前,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来到市中研附院消化科查胃镜,他说:“我平时总有胃痛的毛病,知道是胃炎但始终没有查过,最近症状总反复,还胃胀、胃酸、烧心,吃药也不见好,于是就想来查一查。”
在做胃镜过程中,消化科主任王毓麟发现患者的胃窦黏膜弥漫分布着一些颗粒状隆起。
您看像不像拔了毛之后的鸡皮?
胃窦“鸡皮样改变”是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窦部黏膜及腺体发生萎缩、增生,形成多发结节样隆起。由于隆起一般较小,大小约在1-2mm,且排列密集,使胃窦外观看似鸡皮样改变。我们叫它鸡皮样胃炎。而正常的胃,它的黏膜是光滑的。
王毓麟主任介绍:“鸡皮样胃炎,又叫“鸟肌样胃炎”,也称结节样胃炎、淋巴滤泡性胃炎,大多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我们镜下发现鸡皮样胃炎后,首先要了解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这种多数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根除Hp后鸡皮样胃炎可以减轻或消失。另外鸡皮样胃炎被称为年轻人胃癌的温床,为什么这么说呢?研究表明,鸡皮样胃炎与年轻人胃癌具有密切联系,有发生未分化癌、低分化癌的可能。这种类型的胃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所以我们说胃镜检查后如被诊断为鸡皮样胃炎,一定要重视,做好两件事:第一,立即进行规整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二,定期进行胃镜复查 ,防止胃癌的发生。
王毓麟主任表示:“如果鸡皮样胃炎伴有黏膜活动性出血,我们可以通过胃镜下止血治疗;若患者鸡皮样改变发展至局灶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早癌,我们可以在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
王毓麟主任提醒:“胃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食物,不要吃太饱,太油腻,禁烟酒,不喝浓茶,咖啡。太甜、太咸、太硬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同时我们注意定期复查胃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癌变,也能够明确胃部的具体问题,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对症治疗。”
来源:中研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