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长回应“撤市划区”

时事   2024-10-08 20:01   山东  


"

尽管国家层面已经“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但近年来青岛坊间关于推动胶州撤市设区的讨论一直未能停歇。


日前,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冬泉做客网播节目时,又一次就“胶州撤市划区”作出回应。


实际上,早在即墨区区划调整后不久,胶州便已经开始筹划撤市设区的相关事宜,后因相关政策收紧的影响,慢慢趋于停滞。若是胶州撤市设区现在依旧在推进,那么,胶州市距离“胶州区”还有多远?

"



撤县(市)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而是需要所涉县市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标准的身份变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所以撤县(市)设区是有门槛的,其对地级市的人口规模和市辖区的人口比例、二三产占比以及GDP和财政收入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就胶州而言,2023年其常住人口104.13万人,GDP达到163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6.3亿元。县域经济排行全国第18位、山东第2位。


同时,作为上合示范区、青岛胶东临空经济区等重大机遇的承载地,胶州在青岛市“十四五”规划中被赋予了主城片区的使命,不管是在推动青岛实现“环湾引领”,还是在联动青潍同城化、推动青岛都市圈发展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



也就是说,在撤市设区的必要性上,胶州并不缺乏。基于此,在即墨撤市设区一年后,胶州撤市设区便出现在了山东省级的官方文件中。


但撤县(市)设区有严格的程序。县、市、地级市、省政府要统筹考虑,最后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


流程一般为:地级市政府对撤县(市)设区进行调研→确定撤县(市)设区的基本思路,并且和县(市)级政府进行交流获取反馈→将撤县(市)设区的总体方案上报省政府并请省政府转报国务院→民政部有时会对改区后的地名,区域等因素提出建议→国务院批准,省政府批准,地级市政府宣布撤县(市)设区。


据此前公开报道,在2021年山东正式暂停区划调整工作前,胶州撤市设区便已展开了调研、论证、审核、报批工作,但相关流程依旧还停留在省内阶段。


2018年7月,山东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山东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等7个规划。其中提到,将适时推进青岛胶州市等撤市设区。


次年年底,《中国社会报》刊文《齐鲁大地铺开温暖民政图景》,报道在介绍山东省民政厅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工作时提到:指导青岛市按程序启动胶州撤市设区工作。


到了2020年5月,时任胶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公开表示,胶州确有撤市设区的计划,但具体流程还需等待各级批复,尚无确切时间。


两个月后,胶州市政府为取消与青岛市区名字相同的道路,一次性调整全市89条道路名称。


进入2021年,国家关于撤县建市设区的政策逐步收紧,山东暂停全省各级各类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论证、审核、报批工作,胶州撤市设区的进程也随之停滞。


不过,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哪怕在政策相对宽松的早些年,撤县(市)设区也是一个复杂的行政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层级政府的审批和实地考察。


设想一下,如果当初胶州撤市设区的总体方案顺利上报国务院,民政部和国务院也还是有可能会对改区后的地名、区域等因素提出建议,确保各方面达标后方批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这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即便是国务院批复同意后,胶州市想要变成“胶州区”,也还是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以确保行政管理的连续性和社会的稳定。


以即墨为例,其此前在撤市设区的申请阶段便历经了提交申请、审批评估、区划调整、机构更名、政策过渡和管理等不同阶段。而在过渡期内,即墨区也从行政管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证照有效性‌、‌证照更换等不同环节设置了详细的实施细则,确保了其由即墨市到即墨区的平稳过渡。‌


当然,当胶州平稳度过过渡期跻身市辖区后,如何做好与主城区的衔接,又会是篇大文章。


如今,伴随撤县(市)设区进入“冷静期”,胶州撤市设区非短期能够实现。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灯塔望海
灯塔望浩海,登高览神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