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明确:这是青岛的五张新名片!

时事   2024-08-28 19:45   山东  


"

8月28日,由商务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开幕。


作为“东道主”,青岛得到了在开幕式上进行单独推介的宝贵机会。


面向台下450余家参会的跨国公司嘉宾,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用五个“城”——开放之城、产业之城、创新之城、海洋之城、品质之城,向世界递出了青岛的城市名片。

"


1

联通世界的开放之城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是青岛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上,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曾这样诠释开放之于青岛发展的地位。

此次青岛峰会,曾赞荣也将“联通世界的开放之城”置于首位,进一步确认了开放的重要性。

而之所以将“开放之城”放在首位,曾赞荣在现场给出了答案:“为跨国公司到青岛开展投资贸易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物流条件”。

诚然,对于具备全球视野的跨国公司而言,便捷的交通条件正是企业择址的重点考量因素之一,就像特斯拉选择在上海建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上海的交通运输优势。

基于此,曾赞荣进一步介绍了青岛在开放方面的优势所在,并重点提到了青岛的两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和青岛自贸片区。


作为独一份的“国之重任”,上合示范区被赋予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任。

近段时间,上合示范区被频频提及。上合阿斯塔纳峰会明确提及要“用好农业示范基地、地方经贸示范区、生态环保创新基地等平台促进区域合作”;山东和青岛年内也相继相关政策,明确要支持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召开前夕,山东省省长周乃翔也专程前往上合示范区调研,并对上合示范区提出了“提升开放能级,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动能,深入谋划推进‘海陆空铁’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的要求

除国家级开放平台外,港口也是青岛打造“开放之城”的核心支撑。据曾赞荣介绍,青岛港已链接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前发布的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中,青岛位列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15位。其中,青岛港口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五。

便捷的港口通达条件,对跨国公司而言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支出,这对企业显然有极大的吸引力。要知道,在我国,沿海运输成本约为铁路的40%,水运越发达,企业运输成本就会越少。

这一点,也得到了在青岛实现增资扩产的跨国公司贝卡尔特集团的认证,企业中国区负责人李克表示:“青岛站在开放的前沿,有天然的港口优势,接近更广阔的亚洲市场,便于我们抓住商业先机。这也是贝卡尔特选择青岛并增资扩容的原因之一。”

2

基础雄厚的产业之城


紧随开放之后,曾赞荣提到的第二座“城”是“产业之城”,并对此冠以“基础雄厚”。

之所以说青岛的产业基础雄厚,一方面是因为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当然这一点也是近些年来被反复提及的一点。

相较于此,曾赞荣提到的另一点,更值得拿来说说:“一、二、三产呈现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势头”。

言下之意,这决定了青岛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广度。

比如曾赞荣致辞中提到的,在青实现增资扩产的益海嘉里,与青岛合作的主要领域就是农业;还有同样在青岛不断投注重金的希杰集团,合作领域也包括了农业。

再说回到产业层面,实体经济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现场,曾赞荣提到近年来青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思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突破,基因与细胞、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作为青岛品牌的一面旗帜,海尔在智能家电产业领域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其实也为青岛与跨国公司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现场,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提到:海尔在全球拥有十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5个工业园,143个制造中心和23万个销售网络,通过构建全球的研发、采购、制造与销售能力体系,实现全球资源高效配置。

作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海尔抓住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浪潮,通过参与国际分工,现已成功吸引四十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

近年来,青岛制造在全球舞台上的声量愈发凸显,这样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完全可以成为青岛吸引跨国公司来青投资合作的“王牌”。

3

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


紧接“产业之城”其后的是“创新之城”。

在今年8月16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曾赞荣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那么,到底什么是青岛的“核心竞争力”?透过此番曾赞荣的推介,或许能看出一二。

首先是高能级的科创平台载体。现场,曾赞荣专门提到四个国家级的科创平台:全国唯一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以及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三个国字号产业创新中心。

对青岛而言,这些高能级的平台将为城市集聚创新要素带来助益。以崂山实验室为例,公开报道中就曾提到,这一实验室汇集了由中科大、清华大学科学家领衔的国内顶尖团队。

其次则是对于科创氛围的营造。

现场,曾赞荣透露出了青岛的“家底”:拥有29所高校,84家省级以上实验室,79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了38名驻青两院院士,678名国家级人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80万。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竞争力,同时也是青岛与跨国公司实现创新合作的底气所在。

4

潜力无限的海洋之城


接下来是“海洋之城”。对此,曾赞荣用到的表述是“潜力无限”。

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671.6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GDP增速。同时,从全国层面来看,青岛海洋生产总值也可以排到全国沿海城市第三位。

同时,青岛还拥有全国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以及近30%的涉海院士,富集的科创要素,蕴藏着青岛在海洋领域实现更大建树的新动能。

青岛想要实现在全国位次前移的目标,海洋自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引擎,而这也是曾赞荣所提到的潜力的具象化体现。


眼下,青岛也在海洋领域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首次提出建立“4+2+4”海洋产业体系,将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旅游、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

现场,曾赞荣也从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个方面推介了青岛的海洋经济,并提出要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客观来说,这些年来青岛在海洋领域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此番以峰会为媒,进一步为城市贴上“海洋之城”的名片,也将有助于青岛在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时,可以更加鲜明地展现自身优势。

5

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


最后是“品质之城”。

现场,曾赞荣提到青岛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并专门提到了青岛的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不仅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断升级,百年历史城区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城市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这些年来青岛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而这不仅显著改善了城市面貌,也增强了青岛的吸引力。

这里重点说一下宜业,其所关联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营商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第四次参加峰会的英国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王磊,也在峰会期间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阿斯利康决定再次增资青岛生产供应基地,累计总投资额达到7.5亿美元。”

而谈及再次增资的原因,王磊也专门表示青岛优渥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加分项:“阿斯利康去年在青岛投资建设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施工许可,这样的‘青岛速度’在公司内部绝无仅有,是我们持续增资青岛的底气。”

在峰会现场收获这样的利好,不仅能够鼓舞人心,同样也是青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好证明。

在此基础上,曾赞荣也在现场发出了“青岛之约”:

希望以此次峰会为契机,邀请各位企业家关注青岛、走进青岛、投资青岛,进一步深化产业、科技、经贸、海洋、文旅、绿色能源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让大家在青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


在新的招商引资形势下,青岛还需要进一步擦亮这五张城市“新名片”,增强城市对于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进而真正用好峰会带给城市的发展红利。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灯塔望海
灯塔望浩海,登高览神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