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5点,位于磨憨镇龙门村委会的042联防所被夕阳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金色。但呈贡区派驻此地的联防所所长杨雄斌却没有准备下班,他转身钻进了身后的原始森林,开始当天最后一次巡逻。
昆明托管磨憨后,联防所修通了道路,村卫生室设备升级,杨雄斌也成为乡亲们最信任的人……
守好边关
杨雄斌今年31岁,是呈贡区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2024年6月,他开始驻村工作。
蛇年春节是杨雄斌工作6年来第一个没有回家过年的春节。从除夕到大年初八,杨雄斌巡逻了30次。
走进原始森林,参天的大树和遮天蔽日的芭蕉遮挡住了光线。“时间再晚些,就看不清路了。”杨雄斌说,3月份天气回暖后,森林里的湿度和温度会急剧升高。最热的时候,气温会超过40摄氏度,野生动物也纷纷出来活动。
下午5点10分,原始森林里非常安静,只听见溪流声、风吹过芭蕉的阵阵响声。没走多远,突然传来扇动翅膀的巨响,杨雄斌头都不抬地说:“是野鸡受惊了。”
巡逻的路,被当地人称为“毛毛路”,当地方言就是指小路,也是巡逻时间长了用脚踩出来的路。
2.5公里长的巡逻路崎岖不平,倒下的树木和芭蕉横在路上。最难的是“毛毛路”走一段就没有了,要蹚进小溪里走。溪水虽浅,但河底的石头却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雨季时,水会猛涨,人在溪水里站不稳,水鞋里也灌满了水。巡逻路上有三座用树干搭建的独木桥。有一座独木桥就建在山坡上,稍不注意就可能会摔下两米多深的河沟中。
每日三次的巡逻风雨无阻,驻守联防所的7个月中,杨雄斌走了4000余公里巡逻路。
巡逻路的尽头是一块界碑。杨雄斌在界碑处稍作休息,一只黑色的蚂蟥趴在水鞋上。夏天时,蚂蟥很多,从小溪里钻出来,杨雄斌的小腿上爬着四五条蚂蟥。有的蚂蟥已经深深地钻进皮肉,前辈告诉他要先拍,再撒点盐,蚂蟥才会出来。硬拉蚂蟥就断在身体里的,但在伤口上撒盐的处理方法却很疼。
修通道路
巡逻回来已是傍晚6点30分了,杨雄斌汗流浃背。联防所共三间房,一间卫生间、两间宿舍,4名队员都住在这里。房子外面,用彩钢瓦搭了一个露天的厨房。厨房里有冰柜、冰箱和灶台。2024年6月,杨雄斌来联防所时,联防所没有空调、冰箱,甚至连路都没有修通。
在联防所门口,从原始森林流出的溪水汇聚成河,挡住去路。虽然,联防员们用竹竿搭建了独木桥,但遇上涨水期,桥被淹没后,联防员们只能望河兴叹。
就算过了河,从联防所到龙门村也没有路可以走,“毛毛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除了出行难,没有空调和冰箱等电器,让联防所的生活变得艰难。
“夏天被热醒了就去冲个凉水澡,一晚上醒来好多次,太难了!”杨雄斌向呈贡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反映情况。
呈贡区委、区政府了解到联防所的情况后,立即为联防所配备了摩托车、冰箱。2024年11月,从龙门村到联防所的道路全线贯通。一座新修的4孔桥取代了边防所门口的独木桥。道路的修通也带给龙门村的村民很多便利。
龙门村党总支书记介绍,因路途遥远,龙门村存在“拉进来的东西贵,拉出去的东西便宜”的问题。可如今,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杨强说:“以前芭蕉花等蔬菜因为交通问题拉出去卖很难,现在骑着摩托车就拉出去了。”
全面帮扶
杨雄斌入户宣传时,也会去龙门村卫生室转一转。这里也是呈贡区委、区政府最为关心的卫生室之一。
卫生室医生王冬从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毕业后,子承父业管理起卫生室。他介绍,呈贡区卫生健康局先后两次安排他到昆明进行培训。加强学习后,他对管理卫生室更有信心了。
王冬有了信心,村民们对卫生室也有了信心。村民钟师傅说:“以前我会去镇上看病,现在有个小病痛就在卫生室看了。”
除了加强人员培训,呈贡区还对卫生室进行了升级,配备中频脉冲电治疗仪、制氧机、急救车、打印复印一体机等18种设施设备以及50种药品。“我们希望通过卫生室的帮助,让龙门村的老百姓感受到来自呈贡人民的温暖。”呈贡区卫生健康局相关领导表示。
一年多来,呈贡区多方筹措资金给予龙门村更多支持,捐赠药品和器材金额达3万余元。为吸引游客,傣族村落龙门村龙门小组已经完成整村改造。为了让游客住得舒服,呈贡区组织建设的龙门村第一个客栈龙门客栈也已经投入运营,拥有10多间客房的龙门客栈将拉动龙门村旅游业发展。新年伊始,针对龙门村产业帮扶的计划也正在积极筹划。
责编 | 包崇正
编审 | 李学刚
终审 | 李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