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成铁榜样丨余建宏:怀揣工匠之心的专家号“钢轨医生”

企业   2024-11-03 09:00   四川  


新时代·成铁榜样

余 建 宏
成都工务大机段

余建宏,男,汉族,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2024年“新时代·成铁榜样”候选人,本科学历,199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成都工务大机段检测车间探伤数据回放工区工长,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工班长等荣誉。


一排显示着钢轨检测波形数据的电脑前,黑框眼镜下,一双眼睛紧盯着屏幕画面,他右手握着鼠标在桌上轻轻滑动,空气仿佛静止,只有偶尔传来“放大缩小”鼠标滚轮拨动的声音。他就是成都工务大机段检测车间探伤数据回放工区工长余建宏,他正在专注分析钢轨伤损情况,回放检测数据。



匠心独运、微处见精


钢轨探伤工作好比在刀尖上“舞蹈”,防住是功劳,折断就是失职。今年6月,在成都工务大机段检测车间探伤大数据分析中心内,无损检测员常斌斌正在回放探伤车当日回传的检测数据。“余工长,这个地方钢轨左侧轨腰焊缝处检测数据有波动,是不是因为钢轨焊缝打磨粗糙造成的?”常斌斌发现异常后向工长余建宏报告。


余建宏紧紧盯住显示屏上波形图的细微变化:“不对,这个地方超声波产生了二次回波,不是钢轨焊缝粗糙的原因。”随后,他又把该地点上一次探伤车检测数据和工务段手推探伤仪检测数据一一对比。





“上一次探伤车数据无异常显示,但探伤仪检测数据有明显异常,这是铝热焊边缘未打磨干净,侵入母材形成了较大伤损,并且这个检测周期内伤损发展很快。”余建宏深思熟虑后说。最终,他的判断经过设备管理单位现场复查后判定为重伤轨,并及时更换下道。


1993年余建宏进入铁路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钢轨探伤工作,他便暗下决心,要努力成为一名“钢轨医生”。在三十多年的探伤工作经历中,学理论知识多、现场探伤里程多、钢轨伤损总结多,是他练就“火眼金睛”透过波形异象“抽丝剥茧”,把钢轨的“隐疾”探出来的关键。


今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已确认钢轨伤损377处,其中2处危及行车安全的伤损得到了有效处置。



敢为人先、突破创新


2014年初,余建宏首次接触钢轨探伤车。当时,探伤车日工作量相当于人工手推小车的10倍,一个个钢轨疑似伤损被第一时间发现,但通过现场确认后有很多伤损属于误判,极大影响了伤损确认率。


“这么好的设备,难道不能适应西南地区铁路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持续研究西南铁路钢轨伤损的特点,将钢轨探伤车和人工探伤仪的优点相结合,利用探伤车、探伤仪、焊缝等探伤总数据库,对伤损进行多周期探伤数据纵向对比、多设备探伤数据横向对比,经过三种方式对疑似伤损复查,最终完成了所有疑似伤损的闭环销号,并总结提炼出“1231”探伤数据分析法,通过运用该分析法,2022年集团公司探伤车伤损确认率达到了全路第一。



余建宏还以钢轨防断工作室为载体,坚持对每一处钢轨伤损部位进行纵、横断面手工解剖,带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年轻技术骨干不断收集素材充实《典型伤损图谱》,以伤损实物对照探伤车“B超”图形,增强探伤人员判伤能力。同时,针对探轮故障损坏率极高的现状,余建宏和他的工作室多次对其进行拆解研究、制定方案,编制了探轮修理指导手册,成功修复了10余个探轮,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了钢轨探伤车的使用效率。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高质量发展需要团队支撑。为了培养更多的钢轨“神探”,四年来余建宏把每一次疑似伤损复核作为指导教学的好机会,开展现场传帮带教学218次。他注重收集教材里没有提及的钢轨伤损现象,坚持用好《典型伤损图谱》一一拍成视频、制作PPT,作为职工业务学习教材。


现如今,在钢轨伤损陈列室展示区,一件件伤损轨件实物模型被搬上“展台”,并在前面贴上了一张“二维码”,拿手机一扫,不同伤损轨件对应的“伤波”便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清晰明了、生动有趣,非常便于学习。余建宏常说,探伤工作不可能仅靠几个人,而要让每个探伤人都练就“火眼金睛”,成为钢轨诊断“B超师”,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查出钢轨损伤,消除隐患。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成都工务大机段解决了近年来探伤人员判伤经验少的现状,为集团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已经成为钢轨探伤防断事业的中坚力量。



“技能人才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聚焦铁路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继续组建一批有能力、有干劲、有担当的人才梯队,为钢轨探伤事业永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谈及团队的未来发展方向,余建宏信心满满。


31年,余建宏用青春和行动,在西南这片大地上,诠释了“把脉问诊服务万里铁道,精准分析守卫平安血脉”的使命担当,用时光守护着1.2万公里钢轨的安全健康。




来源:成都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成都工务大机段



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北车辆段
弘扬北辆文化,彰显北辆精神,传递北辆故事,服务北辆职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