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美国和中国的生物科技公司都在密切关注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立法进展。盛德合伙人Michael Borden(白梦阔)和Andrew Shoyer(邵安翥)专门撰文介绍该法案的最新发展并解释为何受到高度关注和宣传的法案可能无法成为正式法律。
出于对美国知识产权和人群基因数据被窃取的忧虑,《生物安全法案》拟禁止五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在美国运营,并可能进一步扩大涵盖其他“受关注的生物科技公司”。我们注意到,虽尚未正式成为法律,该法案已在生物医药市场引发了实质性的变化。作为应对策略,众多美中两国生物科技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其战略,部分公司在合同中加入防范备用条款,以期减少法案一旦通过可能造成的风险。
特别在总统大选年,美国国会两党早已达成共识,认为有必要“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同时,对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在研发和制造方面日益依赖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他们也深表担忧。然而,《生物安全法案》目前仍是一个提案,其支持者此前试图通过法案但并未成功。他们仍在修改条文,解决两院目前存在的分歧(对于任何法案,参众两院均必须通过相同版本)。因此,无论11月的大选鹿死谁手,《生物安全法案》在今年年底国会休会前将始终是一个热门议题。
目前的信息显示,该法案的发起人会试图将《生物安全法案》作为一项独立的立法提交审议。一项独立的法案获得众议院支持的可能性很高,但在参议院可能面临较大挑战。若要在今年成为法律,更大的可能性是将《生物安全法案》作为一个附件包含在一个范围更广的立法中,例如提供年度国防开支的《国防授权法案》。
然而,众议院规则委员会已于 6月11日拒绝将《生物安全法案》列为《国防授权法案》的修正案。规则委员会通常对拟议的修正案适用所谓的“相关性测试”(germaneness test)。规则委员会的决定表明其并不认可限制“受关注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商业活动与美国国防开支相关。
当然,《生物安全法案》仍有可能被纳入《国防授权法案》中,路径之一是通过参议院提交法案版本(虽然目前尚未包含在内),路径二是通过参众两院在协调委员会上解决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在协调会议期间,“相关性测试”有时会被忽视,参众两院甚至可能添加新的修正案,无论这些新的修正案是否满足“相关性测试”。
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于7月宣布,《生物安全法案》另有一可行的立法路径。他表示众议院正在制定“一揽子与中国相关的立法”,准备于今年秋季通过,当中包括《生物安全法案》。他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将这一揽子法案签署成为法律,但这同样需要得到参议院的同意,而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否正就该等法案的范围或内容与参议院进行谈判。
无论是作为独立法案、众议院的一揽子中国相关立法方案抑或《国防授权法案》的修正案,《生物安全法案》有多种立法路径可能获得通过,也有可能于2024年年底成为法律。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生命科学公司,应继续关注《生物安全法案》的进展,以及时了解法案为业务运营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将分享更多内容,探讨中国和美国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可做的五件事情,为《生物安全法案》可能成为法律做好准备,敬请关注盛德。
请点击阅读原文参阅英文文章全文。
主要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