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
(赵毅民、邢军、葛志、张顺、郗涛、寇玉芬、孙春元、徐振戌、耿耀、孙研之集体回忆,葛志执笔)
1942年敌人进行“五一大扫荡”后,在恶劣残酷的环境中,深县开展地道斗争,对于保存实力,减少损失,打击敌人,最终战胜日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五一扫荡”后的深县形势
1942年“五一”前,由于日寇侵占了深县城,修筑沧石路,后又修了深(县)安(平)路,深(县)磨(头)路,以后又修了石德铁路,这样就将深县分割成两大部分。为了便于对敌斗争,我们的深县分成深南县、深北县两个建制(1942年春,由于敌人加紧了对深磨路的封锁,深南县的路西部分,和束鹿县的一部分成立了深束县)。深南由冀中六分区领导,深北由冀中七分区领导。 1945年春,冀中形势好转,深南、深北和深束县的深县部分又合并成一个县,即深县,由冀中六分区领导。
1942年5月,敌人对深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极残酷的“扫荡”。 5月10日先“扫荡”深南,11日“扫荡”深北。敌人利用“拉网战术”、“梳篦战术”,“清剿”、“剔抉”,妄图消灭我抗日力量。此时我冀中主力部队已大部分转移到外线,我县大队和区小队则化整为零,区县干部也分散隐蔽起来,以保存抗日斗争力量。
敌人“扫荡”后,即在深县境内增设据点,修建岗楼,修筑公路,挖护路沟,还挖县界沟,封锁我抗日力量的活动。据统计, 敌人在原有的峪石、深磨、深安公路外,又修了20多条公路,形成公路网,长达300多公里。在与各县相邻处还挖了深两丈宽两丈多的县界沟,沟口设岗楼,驻有日伪军。敌人的据点由“扫荡”前的27个,增加到64个,岗楼由“扫荡”前的12个,增加到73个。日寇妄图以碉堡公路实施“囚笼政策”,消灭我抗日力量。在政治上,建立伪政权,以汉奸贾金铭为县长,还建立伪警察所23个,伪大乡23个;各村还强迫成立维持会,设伪村长,联络员,派粮要款,还要向敌人报告情况。“五一扫荡”前的大片游击根据地,都成了敌占区。由于形势的逆转,县委根据上级指示, 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掌握伪组织,一方面应付敌人,一方面为抗日服务。还对敌人实行“单打一”政策,谁坏打谁。在1942年敌人“扫荡”后的青纱帐时期,深北县县东打了叛徒伊向真,在县西打了驻西蒲町伪警察所长刘鹏飞;还镇压了辰时大乡长、坏分子潘老泽和秘书高绪五。.以后还打死坏蛋周鼠等几个坏分子。深北由于采取了这种政策,在伪组织中震动很大。从此,全县各村维持会和伪大乡都为我所掌握;伪警察所也乘机派进我们的人;有的伪军中也打进我们的人以了解敌人的动向。
虽然我们掌握住大部分伪组织,但敌人在军事上还是占绝对优势。频繁地“清剿”,突击“扫荡”,包围村庄,逮捕我抗日干部,杀害我抗日群众,强奸妇女,非常疯狂。如“扫荡”后于五、 六两个月,敌人为了抓捕抗日区长王特,曾3次血洗北周堡,杀死11人,烧房子百余间,奸污妇女多人;不少的群众被打得死去活来。又如1942年农历九月二十四在四区辰时据点,敌人用刺刀挑死我抗日群众38人,这是深北的一宗大惨案。深南六区,5、6 两个月的统计:全区被杀害的群众50多人。
地道是念样发展起来
在“五一扫荡”后的残酷环境中,两县县委均号召挖洞。早在“五一扫荡”前,深北县委即号召挖洞,准备敌人“扫荡”。有的村将洞挖在村里,有的村将洞挖在村外。由于深县是平原开阔地,挖在村外的地洞,易被敌人发现遭破坏。如1942年“五一扫荡”后的第二天,即5月12日,深北县县委宣传部长王云生同志, 和深北四区区委宣传干事魏振华同志,隐蔽在深北四区西堂旺村村南的地洞内,被敌人发现惨遭杀害。故隐蔽洞必须挖在村里敌人不注意的地方,洞口还必须搞得严密。
“五一扫荡”后,县委要求干部们都要找自己的堡垒户,都要搞自己的隐蔽洞。堡垒户的条件是:一、政治上必须绝对可靠。二、 必须挖一个秘密的藏身洞。三、堡垒户应是敌人“清剿”时不注意的地方,避免敌人搜查。1942年秋,大部分干部都有了自己的堡垒户,有的于部还不只一个。如深北县委书记蔡毅同志、县长李芸华同志,他们坚持深安路西的工作,在寇辛庄、冯家营、张村、寺头、刘家庄、尚村等村都有自己的堡垒户。又如深北二区区委书记邢军同志,他的堡垒户在近敌村兵曹村,村东即有敌人岗楼,他经常在该村隐蔽,在二区坚持工作两年多,从未与敌人遭遇。
1942年秋所挖的隐蔽洞,大多是短而小的所谓“螃蟹窝”、 “卷子柜”式的洞,洞口仅一个,不够安全。以后发展成连家洞洞身也较长了,洞口发展成两个以上,就安全多了。敌人发现一个洞口,可以从另一个洞口逃出。1943年春夏,县委号召挖地道。 地道连接儿户、十几户,以至几十户。地道长十几米,几十米,以至几百米。洞口设两个以上,有的洞口设在墙壁上,有的设在锅台下,有的设在喂牲口的槽内等不易发现的地方。地道挖在房屋底下,敌人发现后不易破坏。地道设有通气孔、瞭望孔,洞口房还设有射击孔。地道还有防毒、防火、防水的设施,以防敌人发现地道进行破坏。有了这种地道就更安全了。敌人“清剿扫荡时, 伪军发现了这种地道,不敢向日寇报告,怕日寇叫伪军钻地道找干部而受害。1943年秋到1944年初,这种地道就初具规模了。 1944年初以后,又进一步发展成能战斗的地道。如深南八区董家庄,有120户人家,该村挖了总长2200多米的地道,是在3条主街房下挖的。中间还挖了一条高1.3米、宽1米、长200米的战斗地道,前后两街是隐藏地道,总长400米。战斗地道设瞭望孔和射击孔,并在地上形成鼎足形的三个战斗工事相连接。隐蔽地道有宽有窄,有深有浅,蜿蜒曲折,能防水,能防毒,并有村西通向张庄、西北通向大寺李庄的两条转移地道。董家庄由于有地道作屏障,村民抗日斗争情绪高涨,民兵武装很快发展到24人。 由于该村有险可守,县大队、区小队及分区部队经常驻在此村,县区干部也经常在此村工作。该村距护家池据点很近,敌人想摧毁此村,于1945年春曾3次包围此村,均未得逞。
此外,地道斗争开展好的村庄,如深南的东张庄、东杏元、北黄龙、东阳台、英武村,深北县的里边营、赵八庄、大凌霄等村庄,地道工程都建设很好。
地道斗争在深县起了哪些作用
这里举一些具体事例。如深北四区北周堡村,1942年5、6两月3次遭敌人血洗,村支部即开会研究带领群众挖地洞。首先由党员干部带头。支部书记满慧君(女)、支委刘书学、王宗耀,党员干部王来池、李殿英、满老通等同志,首先在自己家挖了隐藏洞,并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户户挖洞。后来逐渐挖成户户相通的游击洞。这村出现了很多堡垒户,掩护了很多区县干部和工作人员。又如深北一区区委组织千事寇玉芬同志(女),“五一扫荡”后她暂时隐蔽在家,她家是一区寇辛庄,距西蒲町敌人据点8华里; 村东是深安路,还有岗楼。县妇救会主任王均同志,在“五一扫荡”后也隐蔽在她家。两个人即在她家挖藏身洞,由她母亲和她弟弟协助。先挖了一个“卷子柜”式的小洞,洞口设在屋门口。敌人来了即钻人洞内,由她母亲给盖洞口,有时白天也钻人洞内,两人点灯看书。晚上再出来活动。她说:“有了洞就感觉安全了。”后来青纱帐起来后,县委书记蔡毅同志,和他的警卫员万书同志,也在她家隐蔽,他们同心协力,挖成了连户洞,以寇玉芬家为中心, 向南、向北、向西挖成妹网形的地道。地道挖在房屋底下,敌人发现了不易破坏。挖成几十米长的3条地道,地道口有的设在墙壁上做了伪装,有的设在锅台内,还有一个洞口设在磨棚里,敌人来了她母亲就套驴子磨面迷惑敌人。地道还设了通气孔,并有望孔监视敌人,还有防毒、防灌水、防烟熏的措施。有了这种地道就更安全了,再加该村政治条件好,蔡毅同志依托该村,指挥全县工作。还有时开个小型会,县的不少领导同志也来此请示工作或隐蔽。如公安局长苏克同志,县敌工部长刘健同志,都常来此隐蔽和坚持工作。
1942年7月,六地委决定成立《团结报》社,由刘咨周、耿耀、郭建章、魏辛斋、刘振海等同志组成。报社分散在深南的小位村、英武村、东阳台、浅庄等村为基地。以后又以何家庄、董家庄、束安庄等村为备用基地。编辑先有刘咨周、耿耀同志,以后孙研之、徐文兰、张栋瑞同志参加。刻写员有魏辛斋同志、印刷发行有郭建意,刘振海同志,机要交通员有朱占奎,刘老朋同志。报纸每3天出一期,每期500余份,由机要交通员送到六分区机要交通站,分发给六分区各县。《团结报》社的同志们,都是分散在这几个村的堡垒户掩护下坚持工作的。这几个村的堡垒户都挖了隐蔽洞。1942年冬,耿耀同志住在小位村郭建章同志家,也挖了洞,洞口设在院子里,利用一个木箱子堵洞口,箱子内种了一株夹竹桃做伪装。发现了敌情,将箱子搬开,钻进洞中,由郭建章的老人给盖洞口。有一天,深县城里的敌人,跑步来到了小位村,上了郭建章家西房。这时耿耀同志正在屋里印报,来不及坚壁印刷器材和钻洞。幸好敌人未发现,跳下房走了。经这次险情,感到洞口设在院子里不安全,又改在屋内。在1943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日本鬼子和伪军100多人,包围了英武村。游击组长刘骒子的妹妹刘小响,发现了敌人,立刻跑到报社的堡垒户刘老朋家,招呼“敌人来了,快钻洞。”这时住在刘老朋家的刘建章、 刘振海和地委的刻写员杜敬波同志,立即将印刷器材坚壁起来,钻了洞。住在刘咨周家的徐文兰同志,也机警地抱了刘家一个孩子, 随群众跑出了村外,钻入青纱帐内。刻写员魏辛斋、高敬同志,也及时钻进了洞。后来敌人发现了洞口,向洞内打枪,放烟,灌水, 一直折腾到下午。由于洞身较深、较长,里边堵好,没有受到任何损失。1944年春,编辑部住在浅庄村杜老梦家。一天黎明,敌人包围了浅庄,刘咨周、徐文兰、孙研之及时钻进地洞。杜老梦大嫂将洞口盖好。敌人到屋里遛了一圈,没有发现地道口即走了。 敌人走了后,3人继续工作。这个地道,据现在在深县工作的刘芳同志讲,保存还很完好。
《团结报》之所以能够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就是依靠地洞, 依靠堡垒户。没有好的堡垒户作掩护,没有较好的地道作依托,是不能长期坚持的。
下面再举几个事例。
1943年2月,六地委领导同志在深南县英武村刘咨周家开会,被敌人包围。地委书记张逢时及张雪峰、杨枫、李铨等同志及时钻了洞。警卫员韩星林同志,手持双枪冲了出去,痛击敌人后,向刘家庄方向跑去。敌人集中力量追击小韩,解除了对刘咨周家的包围。韩星林同志在群众的掩护下,也躲开了敌人的追捕。
在1942年7月,“五一扫荡”后,深北县委利用有青纱帐敌人活动较少期间,决定组织宣传室,出版《黎明小报》。由冯再生、 葛志、杨浩然、王天一等同志组织,先后参加的共13个同志。先由杨浩然、葛志利用旧收音机,改装成收报机,接收新华杜电讯。 收报机改装成后,试收了一次效果还好,即进一步组织出版。为了便于隐蔽和掩护,报社的几个同志分散在冯家营、唐奉、里边营、北斗几个村。这几个村都是敌人的“爱护村”,距敌据点远的村6华里,近的村3华里,但这些村第一政治基础好,能掩护抗日干部。第二,报社工作人员都是本地人。编辑冯再生同志是冯家营村人,他家有洞可隐蔽。刻写印刷是冯长顺、冯恒宗,也是冯家营村人,是高小学生,他家也有洞可掩护。译电员王天一就住在冯恒宗家。报务员穆万士,住在里边营王玉英家,王玉英是报社交通员,穆万士早晚收报时由王玉英站岗放哨。他家有隐蔽洞,收报时守着洞口,敌人来了可及时坚壁收报机和钻洞。葛志住在亲戚家。交通员郭振,也是冯家营村人。小报从8月1日创" 刊,每两天出版一次,一直坚持到1942年底七分区的《黎明报》 出版。
1943年春,八分区地区队,遭饶阳方面的大股敌人追击,跑到了深北县四区大凌霄,钻了地道,躲过了敌人的追击,区队指战员无一伤亡。
还是1943年春,深北县一区20多个干部,正在里边营开会, 敌人突然包围了该村。干部们都钻了地道,藏了一天。后来县大队闻讯赶来,打枪引走了敌人,干部们继续开会。
深县凭借地道与敌人作过战的,就是深南八区董家庄和蔡园村。这些村是抗日的模范村,以地道为依托,发展了群众武装,与敌人斗争,一直战斗到日寇投降。如1945年,日寇曾3次包围董家庄。第一次是7月,几百名日伪军包围了董家庄,妄图摧毁住在董家庄的县区机关。董家庄的24名民兵,配合深南二区小队, 利用地道打击敌人,活捉鬼子两人,打死打伤鬼子和伪军十几人, 大获全胜.8月1日午后,敌人第二次到董家庄报复。我四十区队、 饶武支队和董家庄民兵配合,与敌人展开激战,当场击毙敌人14 名,又获全胜。8月2日凌晨,敌人从石家庄调来千余名日伪军, 再次包围董家庄。原深南县大队一个排,和八区小队一个班,配合董家庄民兵,利用董家庄地道打击敌人,激战至天黑,六分区部队赶到,敌人不支撤退。敌人死伤30多人。这是深南八区董家庄,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典型战例。
深县的地道斗争,对于保存实力,掩护干部和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战胜日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内容来自超星图书馆以下面图片文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