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获“国字号”荣誉→

政务   2024-09-29 15:47   广东  

丰收时节,秋高气爽。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实施,肇庆迎来了一个个“出圈”瞬间——四会市跻身赛迪“全国百强榜”、高要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封开县杏花镇成功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肇庆两级法院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法治护航肇庆加速发展,服务保障肇庆奋力打造珠三角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门户枢纽。


向前延伸 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走进封开县大玉口镇群星村,微微发黄的稻田连成片,祥和安静的村道上,零零散散地走着几个去往山头的村民。


如今,村中超半数的牛办好了“身份证”,养牛户担心山间放养牛会遗失的忧虑,已慢慢消散。

为何要给牲畜佩戴“身份证”?

 

2023年,封开法院法官黎英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粤桂边界流行规模化、放养式的饲养方式,导致大型牲畜的权属纠纷时常发生。

 

“虽然案子不大但事不小,反映出省份边界地区牲畜山地散养存在着很大的纠纷隐患,也事关养殖户的民生大计。”为从源头上找寻解决之道,从2023年5月起,黎英带队展开调研。

 

半年间,一行人走访了3个镇22个行政村,3次到广西的苍梧县、贺州市八步区,4次去到农业有关部门。最终根据调研情况,封开法院向多个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推动为牛等大型牲畜佩戴标识,让农户有效辨别牛只权属,为省际边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作出有益探索。

今年4月,群星村里13头牛的耳朵上都多了一块黄色的小牌子,成为了粤桂边界上第一批戴上“身份证”的大型饲养牲畜。

 

上述案例是肇庆法院主动担当,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法官主动从审判桌走到群众当中、走到乡间,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2023年,肇庆中院牵头在广宁县最偏远的山区北市镇建立司法惠民中心,打通乡村社会治理“末梢神经”。中心建立以来成功调处各类纠纷148件,其中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86%,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85%,该镇北市村、国光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北市经验”也在全市推广开来。怀集法院在下帅壮族瑶族自治乡建立惠民中心,探索出民族自治与法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实践路径。

 

四会在13个镇街成立惠民服务中心,搭建起“一镇街一中心一法官”的“大调解”格局。

 

今年以来,肇庆两级法院通过成立的67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站)成功调解纠纷1819宗,成功率达51.65%


高效化解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我们的‘美丽渔场’改造项目已经完工了,银行贷款也快还清了!”秋分过后,卸下“包袱”的陈某斗志满满,将这份难以掩饰的喜悦传递给了法官彭敏玲。

立足地域资源禀赋,桂花鱼养殖近年成为四会市迳口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突出代表,正以“鱼跃龙门”之势助力当地乡村振兴。陈某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水产养殖户,创办的合作社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养殖户从事桂花鱼养殖。

 

今年4月,想乘着“美丽经济”的东风让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陈某,却因为陷入金融贷款纠纷而面临生存危机。

 

“我真的不是故意不还,但现在流动资金很紧张,货款没着落,银行又催得紧,要再这样下去我真撑不住了。”看到前来走访的调解员李春苗和特邀金融调解员泮乐,陈某大吐苦水。

 

缺“源头活水”,鱼塘就会变成一潭死水,经营也是一样。

“贷款不能不还,但也不能让这笔贷款压垮一个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的乡村企业。”李春苗和泮乐一拍即合,一边与原告一同考察被告的发展前景,一边协助被告申请政策补贴,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也帮助被告缓解燃眉之急,真正实现“放水养鱼”。

 

近年来,依托“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打造“法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金融副书记”解纷模式,把司法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四会法院共计解决矛盾纠纷315宗,涉案标的金额1.01亿元,助力30多家受困乡村企业重获新生,保住600多个就业岗位。

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振兴,如何服务保障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司法服务“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命题。

 

肇庆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产品综合保护体系,端州、高要、德庆法院建立端砚、五金、柑橘产业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封开法院出台“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农业品牌司法保护十条措施”……一项项举措陆续出炉,助力“肇字号”品牌做大做强。


筑牢屏障 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8月,在《珠江流域(西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基础上,云、贵、桂、粤四省(区)法院发出司法保护倡议,强调从深化流域系统保护、生物全面保护、做实前端治理等10个方面加强环境司法协作,齐心协力筑牢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以法治之力护航“百千万工程”,不仅需要跨区域协作,还需要跨部门合力。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肇庆法检共同签署《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司法保护协作的意见》,并为“星湖(七星岩、鼎湖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揭牌。这是环境司法与环境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起点,标志着法检“两院”将以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高效率的司法协作,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法检合力,共促执行护绿。在今年5月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执行过程中,封开法院与检察院就通过协同联动调解,让赔偿能力不足的被执行人阿龙以在原地补植复绿形式代替履行支付生态损害赔偿金的义务。

 

“惩罚赔偿不是目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补偿才是。”这种“以劳代偿”的方式,得到了河儿口镇林业站站长叶志勇的认同。

 

“我已经深刻认识到放火烧山的危害,一定好好按要求完成补植复绿,感谢法院、检察院给我这次机会。”执行当天,阿龙在法官、检察官等人见证下种下一棵棵新树苗。昔日“毁林者”变“护林人”,让更多人以此为鉴,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该案也因此入选“广东法院司法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典型案例”。

“百千万工程”是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保护生态的民生工程,离不开高质量的司法保驾护航。肇庆法院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改革,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建立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2023年至今,通过创新异地补植、增殖放流、以劳代偿、碳汇认购等替代性修复方式,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60件,判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约7.33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肇庆中院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何雪娜

采写:黄国涛 冼颖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正气,凝聚法治力量,推动法治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