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美债也不留?中方一举断了美国命脉,拜登急了:加大对华关税
文摘
科技
2024-09-18 07:02
上海
美债曾经是全球央行的“避风港”,也是美国维持霸权的重要工具,但如今它似乎成为了包裹着“蜂蜜”的“毒药”,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在过去一年里,中国连续三季度大幅减持美债,最近又减持了76亿美元,这引发了全球广泛的猜测:中国是否要彻底“清仓”美债?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正与美国金融体系渐行渐远?更重要的是,美债作为美国经济的命脉,中国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对美国的“致命一击”?01
过去,美债是各国无奈的选择,因为全球跨国贸易大多依赖美元结算,持有美元及美债成了全球金融的“标配”。
但现如今,随着美国国内通胀飙升,美债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数据显示,美国每年3%-5%的通胀意味着持有美债正在不断缩水,各国持有美债几乎是在为美国“交税”。中国连续减持美债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美国通过制裁、关税等手段不断打压中国,同时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在过去,中国大量购买美债不仅帮助美国融资,也间接支撑了美元霸权。而如今,美国频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试图削弱中国的经济力量,让中国感到继续持有大量美债不再有利可图。有不少人认为,中国逐步减持美债是为与美国划清界限的一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中国不仅不再依赖美国市场,还在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国央行在减持美债的同时,不断增加黄金储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7280万盎司,实现了连续18个月的增长。很显然,中国在为去美元化做准备,减少对美元和美债的依赖。减持美债只是中国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贸易本币化结算,尤其是在金砖国家内部。通过推动本币结算,中国及其盟友将逐步摆脱对美元结算的依赖,从而削弱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这对美国无疑是一场“釜底抽薪”。与此同时,美国并没有坐视不管。美债是美国经济的命脉,也是其维持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工具。看着中国大幅减持美债,拜登政府显然感到压力重重。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国再次挥舞起关税大棒,加大对中国商品的打压。据传,美国已考虑将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100%,试图进一步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可以说是“双刃剑”。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增加关税让中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土产业;另一方面,美国又指望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债,以帮助填补其高达34.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然而,拜登政府这种既要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又希望中国继续为美国巨额财政赤字买单的做法,显得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当下,中美博弈已经不再局限于贸易领域,而是扩展到了金融、科技等各个层面。美债作为美国经济的“七寸”,中国的减持行为无疑给了美国一记“重拳”。与此同时,随着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进程的加速,美元在全球的影响力也正面临削弱的风险。中国的减持美债行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美之间的经济脱钩正在加速,未来双方的博弈将更加复杂和深入。美国若继续一味施压,势必会让更多国家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共同对抗美元霸权。拜登政府的极限施压策略或许并不会如愿,而美债作为美国经济的命脉,若长期依赖外部融资,终究难逃债务危机的阴影。中国通过减持美债和推动去美元化的策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而美国通过加大关税等极限施压的手段,也试图让中国重新屈服于美元体系。
但历史已经证明,单方面的压制无法带来长期的合作。在这场博弈中,谁能够在未来全球经济中掌握更多主动权,还需拭目以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减持美债,即使是一分不留,也是一种合理的战略选择。而拜登政府的反应不过是对这场全球博弈的焦虑反应。中美之间的博弈远未结束,而新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