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聊聊心理学~
豆瓣上曾有一则有关于一个“空心”症的讨论。
在话题下的评论中,很多人在诉说自己的“空心”状态。来自学业、工作、生活、感情方面的压力,犹如千斤重担,感觉自己就好像“一具空壳”,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这种“空心”的状态,正在一些年轻人和中年人之中存留着。有一些想要逃离这种状态的人,开始了“躺平主义”的生活,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空心”的症结。
我自己和身边人的真实故事,让我找到了如何打破这个“症结”的方法。
你之所以“空心”,是因为你只会“生存”
我听到过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对夫妇,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对夫妇家庭条件富裕,有两套小区房,两辆车。他们诉说自己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每个月有高昂的房屋贷款要还,两个孩子课外辅导的学费,给保姆的工资,养车和月供的费用,还有一家人日常生活开销,这些加起来,犹如一座大山,重重压在他们两个人的肩上。
两个人对工作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怠慢,生怕工作有变动影响收入,更不敢生病倒下,怕这样的生活受影响。夫妇俩宁愿顶着压力,也要住好的小区,投资有前景的房子,给孩子优于别人的教育,给家人高质量的生活条件。
原来生存条件优越的人,依然还在努力的“生存”着。这对夫妇,身处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也会被周围条件更加优越的家庭所影响,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担心被看不起,担心低人一等,于是继续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奔波劳碌。
这个社会,不仅穷人在努力生存,富人也一样。大部分人都把自己放在了“生存”这一个人生课题上,不断的被“内卷”,从不敢给自己“躺平”的机会。像一个不断向前滚动的车轮一般,不知道未来走向何方,只知道不能让车轮停下来,而且要越来越快。
很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敢满足,不断的鞭策自己。仿佛只要感到满足,心里就是堕落了一般。时间一久,慢慢会觉得不知道努力是为了什么,失去了意义感,仿佛“空心”了一样,一些情绪和身体的症状也跟着出来了。
不停转动的车轮,没有思考,没有感受,怎么会有“心”去看见和感受自己?
所以,“空心”是因为你只会“生存”,却从不敢让自己停下片刻之余,去享受生活。
你之所以“空心”,是因为你不懂“生活”
说到生活,又有人说了“生活太安逸,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工作受影响,生存都受威胁了,还谈什么生活?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生活是“安逸的生活”。
安逸的生活是什么都不做吗?这,不是安逸,而是颓废。
安逸是安闲舒适,是一种心安和惬意的状态。这样状态的人,内心很容易满足,对生活的也是热爱的。只要热爱,就是富有能量的,让人看起来神采奕奕,精力旺盛。他会打理好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家里整洁,安排好一日三餐,运动读书,工作上尽心尽力,不麻烦别人。
那再看看周末在家里懒洋洋躺着刷手机刷剧,什么也不想做的人,看起来是疲惫不堪,缺乏一种朝气。对待生活可能马马虎虎,懒得去沟通,懒得运动,熬夜到很晚,很不想上班却又不得不上班,好像在过一种被动的人生!
恰恰是因为你能过好生活,才能够好好的工作。
我有一位同事花(化名),花是一位非常活泼开朗的女人,每天有着精致的妆容,周末也很喜欢参加各类的聚会和活动,尤其是乐于在大街小巷中寻找各种美食。朋友圈都是她在下班和周末晒的美食照片,还有夜跑时、参加活动时的照片。她还很喜欢插花、摄影等。
她对待工作,那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她对工作要求很高,对服务客户的品质很重视,对客户的照顾很细心,工作汇报也很有条理。最重要的是,还能常常谈成很多的合作,合同上的金额总能一次次震惊到公司群里的伙伴们。
生活的精致,生活的乐趣,生活的丰富,一点也没有影响到她对工作的热情。相反,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生命活力,也被带到了工作中,让工作富有创造力,富有激情。
好的生活,不仅会给工作注入能量,还能调节你的心情,为心情注入能量。
台湾的心理咨商师哈克在他的书中也分享过,他调整心情的方法,就是给家里阳台上的几盆花浇浇水。慢慢的浇水,也是在慢慢的消化一些琐事,慢慢的沉淀自己的复杂的情绪。鲜艳的花朵,绿色的叶子,总能让人莫名的感觉到生机和美好,似乎在传递着一种治愈的力量。心情调整好了,再回去面对事情,会顺利许多。
如果回到家,都不愿意为自己和家人精心准备和享受一餐饭,不愿意享受跟孩子“厮混”在一起的时光,不愿意整理房子,甚至不愿意插一束漂亮的花,泡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和茶,你如何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努力拼搏的“生存”,不就是希望此刻“生活”的美好吗?
如果我们的“空心”是因为不知道努力生存是为了什么,至少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是你应该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
生活中蕴藏的智慧,需要你用心的体会。
“空心”,还因为你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
曾经在一个团体活动中,有一个成员分享了她那段时间的状态。她将自己的状态比喻成一盆兰花,盆中有两支兰花。一支笔直的挺立着,很有精神,一支无力地垂着头,好像蔫儿了一样。她说自己工作时候的状态,就好像那支笔挺的兰花,而这支蔫儿了一样的兰花,才是真实的自己。持续一段时间后,工作渐渐没了动力,平时对生活有所追求的她,也开始懈怠了,找不到以往的热情。
真实的自己出现了无力感,连生活和工作也都无法燃起它,那还有什么可以呢?
想起了我的另一位同事。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心理讲师,部门里很多项目的课程排队约她,客户的反馈和评分也很好。有一个月,她一连讲了60几场课,而且很多课程不在广州,常常需要出差。60几场课平分下来的话,几乎每天要讲2场课。她这个月陪女儿的时间也少了,还经常把工作带回家去做。
是什么让她坚持下来了呢?她曾分享说,在给客户讲授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时,当大家对生活有了一些感悟,自己有了一点改变,甚至有了心理上的成长,对她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她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并从中实现自我。她对此很热爱,也愿意克服暂时的劳累,为完成这样的使命和意义不懈努力。
找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寻找到生命的意义,虽然工作依然奔命,但心却不疲倦,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那如何能够在“空心”的时候,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使命呢?
心理学家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一个启示:
总结来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职业、社交、爱和婚姻的过程。在解决这三大问题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满意的人生状态,最好有利他心。在不断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具体做法是,树立人生目标、有爱地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上的每个人,在婚姻中分工合作,达到幸福和谐的状态,从而找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对阿德勒的话依然不“感冒”,那就去亲自探索、体验、寻找和发现属于你自己的生命意义吧。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意义。
你的“空心”症,可以不治而愈
书籍《生命的意义》作者杜兰特,曾给当时社会上百余位名流寄送“询问关于生命意义”的信件。
其中一位达特茅斯学院院长欧内斯特·霍普金斯的回信内容中说到:
尊敬的杜兰特先生:
我其实无法想象居然有人会怀疑生命的价值。
比如有一天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一望无际的蓝天上飘着朵朵轻盈如絮的白云,天气宜人、树木葱郁、百花齐放,黎明时分,鸟儿也唱起了歌,你还会质疑生命的价值吗?
在我看来,这些经历都无法用价值来衡量,他们足以让普通人感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特权了。
生存,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承受“生命之重”。
每个人的人生有三个层面:生存、生活、生命。
不要让一个“生存”,承受你所有的“生命之重”。
生存是保障,我们要学会知足和感恩;
生活是养料,为生存带来充足的养分;
生命是航标,不管经历什么,你都不会迷失。
三个层面都要有,你的“空心”症就可以不治而愈了。
撰写:郭郭 @上馨心理
编辑:郭郭 @上馨心理
郭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以体验影响体验,用生命陪伴生命。
上馨心理课程培训中心以打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心理学应用人才体系为办学宗旨,被誉为应用心理学的“黄埔军校”。由广州上馨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控股子公司广州上馨心商健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权运营。
课程包含:基础认证课、咨询师实操课、心理疗法课、家庭成长课、技能应用课。不仅可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更能获得个人和家庭成长的机会。目前已培养数千名心理学应用型人才,有10万+学员通过课程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