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片源难得,屡次下架!(无删完整版)​

文化   2024-08-28 19:41   山西  
强烈建议你立即观看,罕见片源,希望别再被下架。
“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当中成长,别无选择。”
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在战役中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年仅26岁。此时距离抗战胜利只差三个月。
回忆抗战胜利那一夜,齐邦媛写道:“我受不了这样的狂欢。在昏天暗地的痛哭之中,我度过了胜利夜。”
死对于齐邦媛而言完全不陌生。在她漫长的一生中,早已见过众多的死亡。如今齐邦媛也离开了,在一片坡地上遥望太平洋。每一天都有新生和死亡,她在世时虽然见惯,却始终难忘。许多年过去了,巨流河也流到了终点。一个世纪的家国风云,终于是她眼睛的一睁一闭,而太阳明天将如常升起。



▲毕业照上,标注十字架的年轻人相继殉国

1812年卫国战争之后,俄国有了《战争与和平》,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有了《生活与命运》。犹太人有《安妮日记》和《苏菲的抉择》,法国人有《桤木王》,德国人有《铁皮鼓》,日本人也有《广岛札记》《长崎的毁灭》等数以百计的个人叙述书籍。

然而从1931到2009,八十年间,几乎没有出现一部真正杰出的,用中文写作的,记述战时国人生命的个体回忆作品。直到齐邦媛的《巨流河》面世。
《巨流河》手稿
《巨流河》在两岸收获无数好评,与同样描述这段历史的其他作品相比,齐邦媛更被称道的是她深沉而内敛的写作风格,哀而不伤,尤显出一份高贵的尊严。
能在文本、情怀、气度、人格、思想各方面同时抵达齐邦媛这样境界的,真的太少了。齐邦媛凭一本书,就做到了。她的《巨流河》,是滋养我灵魂的一脉清澈水源。
齐邦媛直到81岁才开始写《巨流河》,用她的学生简媜的话说,叫“一出手,山河震动”。她的文字就像静静的河流,从心灵的原野上缓缓流淌而过,最后汇聚成一个深潭。仅是这样的语言韵味和人文情怀,就让我把这本书翻了十几遍。
3月28日凌晨1时,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在这样的日子,我特别希望大家捧起这本书,追随齐先生远去的身影,感受她“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的情怀与力量。
读这本书,你会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分子,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贵族,我们为什么需要温和洁净的文明人。


对大陆读者来说,《巨流河》是一种极为少有的阅读体验,因为大陆少有人这样讲历史。齐邦媛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她如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挥斥文字的千军万马,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悲壮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血泪抗争、生死离合的画卷。

其实,齐先生书写的这一段近百年史,我们是知道的;不过,是理论上的、疏离的、概念化的、冰冷的;而由她笔下人物的呐喊、苦难、战火、抗争演化构成的百年史,却是生动的,有血有肉,可触可感的。齐先生让我们真正地触摸到了这段不平凡、苦难深重的百年史。

齐先生个人的丰沛感受,正好填补了很多大陆作品的空白,和一个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时代。很多回忆,都和教科书建立的认知不一样。很多问题,似乎都可在这里找到答案……

齐邦媛:我喜欢说真话,但是,真话往往是别人所不想听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要说出真话,持平而理性地说话。《巨流河》这本书大陆敢出版,算蛮勇敢的。大陆读者读它,我蛮高兴的,也许时代不一样了,他们也想听一点官方说法之外的话。

俞敏洪说,自己累了,看看《巨流河》,就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卢跃刚形容,“这是本拿在手里不敢轻易打开,打开了不能轻易合上,合上了心里却时时牵挂,隐隐不能释怀的书。”

书友静待花开说,”我看了两遍,每次读起来,都好像第一次读,有感动,有温暖,有悲伤,有无奈,文字写得如此悠远平静,又如此地蕴藏着力量。“

记录那个战火纷飞时代的书很多,但能以独特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完整记录这场历史巨变,还是非常少见的。本书豆瓣评分9.1,口碑极佳,已经断货多年。现少量复活,殊为不易。

先生已逝,《巨流河》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力荐你读读这本书,如果你没读过,那太幸运了,还有这么好的书待你享用。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书信博WU馆
从尺牍到书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