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镇公众村统筹村庄发展实际和长远谋划,积极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党群联动腾退土地闲置空间,重构土地空间功能,健全基础设施、提升整村风貌、建设中高端民宿、完善旅游配套,探索整村运营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2024年,公众村成功创建自治区“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示范点”。
强化组织牵引,做好“三个靠前”,促进整村提升提质增效。针对村庄环境“小散乱”,村党支部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立足村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特点进行全要素整合,全面吸纳社会期望、党员群众智慧。靠前联动,做好“顶格”规划。坚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成立了工作专班,依托“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强化调研论证,全过程参与项目招标、设计、安全施工、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在制定规划、选择项目时,采取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交流、走访农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梳理群众需求,确保问题发现精准、收集全面,使整体规划充分体现民意民情。靠前宣讲,激发“满格”状态。为确保符合规划实际、切合群众需求,村党支部对村内的土地资源进行梳理,清查各地块利用情况,统计闲置及规划土地面积、位置。村支部书记带头、“两委”干部全面下沉“敲门入户”,召开数次整村推进工作会议,同村民讲政策,逐项解决难点堵点。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衔接,加快推进初步设计,对10余处施工图纸内容进行调整及部分内容增减,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靠前分类,解决“真格”问题。针对收集的拆除老旧建筑、牛棚、围墙等各项问题,对群众迫切程度进行细化分类,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分别明确村班子成员的任务范围和任务数,逐网“过筛子”、逐户“开方子”,以点带面一户一户的推进,用心用情化解整村推进建设存在矛盾纠纷、信访等问题。
强化党群联动,做好“三个坚持”,形成土地释放良性循环。为解决土地空间不足问题,村党支部将土地产权不清、乱圈乱建腾出的小而散的土地统一清理、统一规划,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产业发展腾挪空间。坚持因地制宜,“高效化”推动拆除腾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将老宅腾退作为改造村史馆、文创馆使用;党员在拆除工作中带头示范,让出除宅基地面积标准以外的圈占土地;离任干部、双联户户长将打麦场、牛圈等腾退作为改造土特产卖场、书吧等使用。村党支部经过“一事一议”对无使用意向的腾退土地,适当补偿后进行统一收储,商讨确定对拆除的菜地每年每亩1200元,牛圈、猪圈等每年每亩800元保底等方式盘活拆后腾出的集体土地,释放土地6802平方米,为村庄发展腾挪了有利的空间。坚持全程服务,“安全化”推动土地利用。镇级包村领导、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主动靠前,切实肩负起“服务员”作用,下沉一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矛盾纠纷调处,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风险、危险源、用电隐患等,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与村民之间签订施工安全协议24余份,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项目部、村委会三方的合法权益,及时会商兑现群众投工投劳资金,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稳定。坚持项目建设,“精准化”推动空间利用。依托整村推进项目,配套建设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有效补齐农业基础短板。充分利用释放土地空间,新建游客接待中心280.15㎡,重建打麦场,新建公共卫生间、村民活动中心、杂物间等,新建主道路、入户道路建设5663米。整村强弱电暗埋,同时改造村中高端精品民宿27间,进一步释放土地资源转化潜能。
强化模式创新,做好“三个关键”,科学激活土地发展活力。依托资源禀赋,用好用活上级扶持资金为“杠杆”,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1+1>2”的组合效果。用好资金整合关键一招,让群众变股民。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入正轨,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盘点村庄现有的资金来源,村党支部牵头召集党员、村干部、群众商讨举措,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入股,通过农户小额担保的方式,共获取信贷资金1368万元,成功收购林芝广东中旅在公众民俗旅游村的股份,激活群众产业发展参与度。做活土地资源关键一棋,让资源变资产。坚持用好“党建+”工作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与部门协同配合,实行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的原则,征用土地600余亩,流转土地970余亩,建设巴宜区建筑构建产业园区,村集体年收益达97万元,每年为27户村民增收超过380万元。探索托管合作关键一环,让资产变资金。用好当地经营主体,顺应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半自住+半经营”的民宿,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高峰期每晚营收达到4000元,月均收入超过10万元。实施招商引资等专项行动,引入社会资本等外部资金渠道,积极争取新型托管主体合作,探索出“支部+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托管合作模式,升级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村,影响覆盖林芝市全域。
来源:巴宜区公众村
责编:赵嘉年
审核:么传法
投稿:johnbowie9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