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 2025年1月26日 的一周小声说。这周市场整体“先抑后扬”,科技线特别是AI产业链是妥妥的“赢家”。
最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大基金三期)和国智投(上海)私募基金共同出资600.6亿元成立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点儿国家队要带头投AI的意思。
咱照例看一下这周的小范围调研——
从投票参与度看,大家比较关注降息、特朗普上任和中长期资金入市。
![]()
关于影响咱降息的最重要因素,大部分更关注汇率/美联储降息决策和国内经济状况。
还有少部分选择配合财政政策、金融市场运行(流动性、情绪等)等。
1月没降息,跟咱的稳汇率需求和去年四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有关。
关于特朗普上任,约一半事先猜测他最快会对外加征关税(毕竟这个跟咱关系最紧)。
不过从特朗普就职演讲来看,他提了两个“紧急状态”——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国家能源紧急状态,也就是移民(驱逐移民可能增加劳动力供给压力→升通胀)和能源(钻井挖油、增加原油供给→降通胀)的优先级比较高。
虽然这次关税着墨不多,但大部分人(70%+)还是觉得他先礼后兵、还是会加;咱还是要保持警惕。
关于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大多(70%+)比较冷静,近半目测第二天高开低走,实际看确实上演了冲高回落……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咱提了很久,这次也出了硬指标。
算下来公募(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去年四季度公募持A股市值5.89亿元,对应今年增长超5千亿)、险资(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来投资A股;目前口径不大明确,分类测算约4,000亿~8,000亿+)能带来高达万亿增量资金。
这个方案是偏长期的利好,落地效果要慢慢来;中长期资金从审美上偏向稳定收益的优质股,也有助于熨平市场波动。
接下来回顾这周比较精彩的宏观、行业事件——
- 总量目标平稳:今年31省市GDP目标加权平均增速是5.26%,略低于去年的5.41%。6个经济大省里,基本都在5%以上,继续“挑大梁”。其他25省市里,14个下调目标,天津上调目标,9个定在5%左右(包括京沪)。
- 消费目标务实:近两年公布社零目标的22个省市里,绝大多数都下调了目标(去年基本都没达标+一线城市甚至“异常”转负)。另外,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目标都从以往全国统一的3%左右下调到2%左右,目测今年全国目标也这样。这下就没那么“虚”、更可能完成了。扩大消费的方向,集中在以旧换新、文旅、社保养老金等。
- 投资边际改善:多数省市下调了固投目标,不过下调个数和幅度没去年那么大。随着化债深入,今年反而化债大省的固投目标整体有提升。
- 产业聚焦新兴:各地高频提到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节能降碳等。
对此1日闻小声说:历史经验上,各省GDP目标加权增速比全国目标高0.5%左右,另外京沪跟全国目标比较一致,估计今年全国GDP目标还是设在5%左右,跟去年一样。这个目标不算低,不少外资机构目前对咱今年的GDP预期还是4打头……比起GDP的“量”稳,“价”跌更让人头疼,今年大多数省市把扩内需、促消费摆在首要位置,咱就静待全国两会的政策部署了。如果经济好,财政里的税收一般也不错;如果经济不好,财政就会给大家减减税啥的,帮经济渡过难关。2024年全年一般财政收入同比(跟上年同期比)+1.3%(1~11月-0.6%),单看12月同比+24.3%(11月+11%),其中税收收入(+2.7%)连续3个月正增,非税收入(盘活国有资产、中央单位收益上缴、罚没)增速大幅抬升(40.4%→93.8%)。卖地、基建相关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年同比-12.2%,12月同比转正到4.9%、是2024年3月以来首次。全年一般财政支出累计同比+3.6%(1~11月+2.8%),单看12月一般财政支出同比+9.6%(11月同比3.8%)。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0.2%,其中12月同比+12.6%(11月+6.3%),指向专项债加快落地。对此1日闻小声说:全年来看,税收、卖地收入下滑影响财政收入,也制约了支出,最终一般财政收支(预算目标+3.3%/+4%)、政府性基金收支都没能完成年初预算目标。四季度看,财政收支情况都有改善。今年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咱可以关注着年初专项债发行、化债节奏,和两会对赤字率、专项债、特别国债等的部署。周二(1月21日)凌晨,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 移民:特朗普第一天的大部分议程都涉及到移民问题。具体包括宣布美国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物理上阻止“走线”)、取消出生公民权(不给身份)、暂停难民安置等。
- “登规川废”:废除了拜登时代的78项政策,其中包括推广电动汽车、允许跨性别者在美军服役、应对气候变化等。
- 财政:冻结所有的联邦政府招聘(军队等除外),结束远程办公,后续还要缩减劳动力规模;退出《巴黎协定》和世卫组织。
- 关税:目前先把关税大棒挥向近邻,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
- 其他:赦免2021年国会暴乱事件中被指控的人;延迟TikTok禁令;把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
对此1日闻小声说:整体来看,特朗普刚上任的做法主要是削减财政+回归美国优先(孤立主义)。他大概率会打出减税、削减财政、降息和关税的组合拳;不确定性在于政策节奏。逻辑上来说,削减财政+阻止移民可能会削弱美国经济、并导致失业率走高,因此咱们要对可能的危机(更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发生)做好准备和预案。
![]()
高速连接器是传输高速数据信号的桥梁,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数据中心、通信系统等领域。目前业内热讨的两种路线,分别是铜连接(铜缆/DAC)和光连接(光模块/AOC/CPO/OIO)。对比光连接,铜连接有低成本、低功耗、高稳定性的优势,但更适合短距离传输。铜连接“出圈”,主要就是英伟达的GB200机柜采用铜缆连接带起来的。不过,光连接也一直是各家AI芯片大厂努力的方向,所以市场上一直存在两边的“路线之争”。最近铜缆概念股上涨,比较直接是因为英伟达CEO黄仁勋“出面”,肯定了铜连接的价值,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他接受采访表示,公司跟台积电合作开发的硅光技术,还需要几年时间(落地);在这之前尽可能继续用铜,之后再看需求用光。有点“非必要不用光”的意思。对此1日闻小声说:目前还不好说铜连接和光连接谁退谁进,它俩估计很久都是共生的。业内对待两边都还在探索迭代中,而且它们有自己的舒适区,可以共存和互补。比如铜连接主要用在柜内连接,考虑到成本优势和工程难度,短期很难被取代;光连接可以用在机柜外交换机互联,考虑到未来的传输距离、速率需求,光可以说是趋势。咱可以通过观察大厂的选择,来大致判断俩路线所处的阶段。另外,AI硬件方向还挺丰富的,如果担心路线争议,也可以留意数据中心电源、液冷等领域的机会。当地时间1月21日,特朗普宣布一项名叫“星际之门”(Stargate)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个计划具体是,美国OpenAI(GPT系列开创企业)、甲骨文(数据库、云计算供应商)和日本软银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初始投资1,000亿美元,未来四年计划增加到高达5,000亿美元,用来大力投资AI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和实体园区。特朗普表示,这是史上最大的AI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预计会在美国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受消息带动,当天美股AI产业链普涨;A股估计也借了点“东风”,算力硬件方向活跃。OpenAI可以负责运营和技术测试,顺便获得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算力资源;甲骨文做软件供应商、拿订单。据说除了它俩,ARM(芯片设计)、微软和英伟达也是主要的初始技术合作伙伴。软银主管“打钱”和财务,不过截至去年9月底,软银账上现金和等价物只有约250亿美元(最近5,000亿美元从哪儿来引起不小争议);软银倒是手握很多公司的股份,比如通过持股(90%)ARM赚了不少,或许可以补补窟窿。对此1日闻小声说:特朗普“大赦”AI背后,是美国政治和科技的互相“渗透”;而且近几年美股“欣欣向荣”、国际产业资本流入,跟AI的发展密不可分。特朗普想继续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领头羊”地位。这种背景下,美科技股有机会受益。至于这个5,000亿美元大项目的实际“完成度”,有待观察。咱可以继续关注这场大国AI竞赛的进程和产业链上的机会。
成了,这周就先到这吧,散!散!散!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