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强的人,就像一台超高算力的计算机,能处理很多知识

文摘   2025-01-06 22:48   北京  

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先记录下生活,今天孩子想吃糖葫芦,蓝姑娘觉得外面买的不太卫生,就给孩子去厨房做了一盘子糖葫芦,最后用糯米纸包好,她说很多事情非常简单,都能自食其力。

我一直觉得蓝姑娘是一个很富足的人,并不是财富上的富裕,而是对于自己生命和生活的掌控。

她不追逐世俗标准的名牌有房有车,也不介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更没有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一门心思琢磨自己的世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打磨和付出。

真正富足的人,是对于生活的掌控,对于时间的掌控,能有自己的选择,没有那么多的违背内心和身不由己。

今天这篇文章稍微有一点难懂,我用好理解的方式表达记录。
每个人都想拔得头筹,所以就会有比较整齐划一的标准,就像市场里每天不同的领涨板块一样,如果以某个板块去看,那其他肯定受冷落,但是风水轮流转,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
现在这个时代,最好的一面就是百花齐放,就像以前只能考大学,现在能够立足的途径肯定更多,甚至能够放大不同兴趣,都会获得成果。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冷热区分的,这个没办法,但是人总不能在兴趣和行业也追涨杀跌,不如踏踏实实耕耘自己一亩三分地。
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也都有劣势,可能有的人优点多,有的人缺点多,但是不太存在完美的人,和完全一无是处的人。
如果以考试的标准去看,一个班里优秀的孩子可能就几个,但是我们换别的标准去看,就会有另外几个优秀的孩子,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上面这段话,是我们本文思考的一个根基,如果这段话都不认同,那就没法交流了。

优缺点就像阴阳一样相辅相成,集中在每个人身上,不同的判断标准,结果就不一样,比如青春年少是判断的点,那即使是世界首富也不满足。

至少每个人的岁月长河之中,也是优势和劣势并存的,因为都年轻过,也都年富力强过。

北京人爱说一句话,叫做两眼一抹黑,其实这是一种状态, 在迷茫和走投无路时候的状态,就很像两眼一抹黑,机会少,也人生地不熟。

我曾经给自己的比喻,就是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寻找机会,就像在黑夜里找到一丝亮光一样。

这个机会,就是用我自己拥有的,自己的优势,去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那个时候涉世未深,但是我早已甚至这个江湖的规律,就是交换和平衡,千古不变。

不断用自己拥有的去交换自己想要的,这是交换。

但是每个人的精力时间都很有限,所以要取舍,这是平衡。

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也曾经不断付诸实践,可能别人未必能理解,我只能用文字记录下这种感受和经验。

昨天文章里,我说过这么一段话:“其实,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别人的经验都是二维的,自己的感受才是立体的,任何人都无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所想整体给到其他人,只能靠悟性。”

我曾经想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书读薄,然后再读厚,说白了就是归纳总结,然后扩展,为什么需要这样呢?因为维度差。

即使放到如今的人,能理解维度差,都非常有悟性。

只有理解到这个层面的人,才能更为客观去看待这个江湖里的智慧,经验,知识等东西。

很多人经常抱怨,读了书也没用,懂了道理也没法过好这一生,听了很多前人的经验,到最后还是一地鸡毛,然后开始抱怨,否定,质疑,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我今天告诉大家,如果能领悟到维度差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抱怨了,会更为客观去看待能获取到的知识和智慧,定会走向一条让自己越来越通透的道路。

人和人之间其实一直都有信息差,知识和智慧就是为了抹平信息差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靠行动走出来的,这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不是某个经验能告诉你的,因为每个人遇到的事情和感受不尽相同。

道可道,非常道,这里面前后不同的道,就是不同维度的信息。

说白了,用文字记录感悟,但是这一路真正的感悟只属于亲身经历的那个人。

举个例子,比如山上有一种水果,味道好不好,能不能吃,有没有毒,这是信息差,前人不说,后人绝对不知道,而经验和智慧,解决的是这个事情,而解决不了你的口感,你吃下去的时候入喉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行动能提供,而不是别人的经验,同理你吃完之后,也无法将这种感受传递给他人,也只能说一个降维版本的经验。

所以,古代的文言文比较简洁,一般这么说:“山上有果,味甜,无毒,可食。”

学习经验的目的,就是要知道无毒可食就可以了,你就可以尝试,然后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这个果子到底什么感受。

一个人去80个景区,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风景不错。

一个人吃了80种食物,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味道不错。

你不能说他分享的不对,但是降维的东西就是没有差异性,即使扩展一下,也不如亲身体会来的更为实际

就像一本书,一个手机,一张桌子,可能影子都是形状差不多的一块长方形黑色影子,但是升华到三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所以,大家要明白,别人给到你的经验,都是公式,都是影子,你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扩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在自己的头脑中,再次还远成三维立体,更为高级的一个维度,有能耐的人甚至还远到了四维,这各看本事。

我再举一个例子,希望有助于大家消化理解,既然聊了,就聊透。

假设一个场景,求职或者相亲都适用,对于相亲就是了解对面的那个人,对于求职就是员工了解公司,公司了解员工,大家互相匹配的一个过程。

相亲就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可能在没有见面相处之前,互相了解到的,就是对方的一张照片和一纸介绍。

这两个人,是真实维度的信息。

照片和介绍,就是降维的信息。

二者之间,存在维度差,就像书本和影子一样,有关系,但也不绝对,毕竟你透过照片看不出性格,看不出人品,看不出心态。

从高维到低维的信息,都是记录者人为处理的,因为没有办法,只能以更低维度的方式留存传递。

就像一个人出去旅游一天,回来写了一篇日记,拍了一些照片,即使录了一天视频,那也是二维的,与他真正一天的感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而获得这种投影信息之后升华的能力,就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了。

同样一本书,有人看出了喜怒哀乐,有人看出了阳春白雪,有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构建了一个富足的体系架构,有的人不敢苟同,这才是区别。

人和人之间,第一层差距,就是在于信息差,别人不知道你知道,你就有优势。

第二层差距,就是你知道,但是你能吸收理解,将这个降维的信息升维,还远出来一个你理解的高维模型,这是拉开差距的地方。

同样是一张照片,一张简介,有的人就能通过这个照片在脑海里想象出这个人的样子,这时候就是三维了,因为人总是立体的,他不可能给对方想成一个纸片。

还有的人,会通过以往的经验和面相,去判断这个人的性格,当然会有误差,但是有的人就会去思考。还有人会根据对方的介绍,比如家乡,目前工作,然后展开联想,这就是加上了时间的维度。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说一万个读者,就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或者说我们活在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里。

其实,我们在读书和吸收他人的经验时候,也是一样的过程,不是书的问题,而是阅读者能力的问题,不是经验的问题,而是践行者的问题。

学而思,思而用,简单的六个字,差距就在这里。

所以,不是对着相亲对象照片抱怨,说这个没用那个没用,而是在仅有的信息里如何获得更多自己想要的,这需要思考和精神世界的强大。

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哪里?

叫做信息的处理能力。

也就是说把各种信息输入给计算机,算力强的计算机,就能输出处理后的数据和模型。

算力弱的计算机,输出的数据要么是错的要么是失真模糊的,最后还有可能电脑死机了。

在人和人之间,这个算力就是悟性,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有时候,我们一个要注意自己的优势,一个要注意信息的输入,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悟性。

这个悟性能不能提高,我感觉有天生的成分,但是有的人想明白了,悟性也就提高了,毕竟有顿悟和渐悟不同的方法。

所以,为什么有人读100本书,效果不如有的人1本书读100遍,就是前面的100本,没有一个在思维里升级构建模型的过程,而后面这种把二维信息升级成高维的了,更为受用。

计算机有编码解码,这是两个过程,人在阅读的时候,其实就是解码过程,有的人解不出来当然不敢苟同了,这就是区别。

我会在明天的文章里,讲一下一些实际的例子,就像我之前说的怎么背井离乡从身无分文开始,能够赚口饭吃,其实就是利用了自己有的优势,没有本金也有路,起步难就难在这,也就是因为困难所以才劝退了很多人。

明天是腊月初八,预祝各位读者腊八节快乐。

晚安,各位读者。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江湖的一些看法Ⅱ》

雪球花甲老头
记录生活,分享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