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人民摄影报将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摄影作品中,逐幅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融媒体时代,在“新闻摄影何去何从”的质疑声中,刚刚公布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给出了答案。一幅幅反映时代精神和人类情感的照片让我们惊喜地看到,依然有许多摄影记者选择坚守在新闻摄影这块阵地上,他们用热情奔赴每一个新闻现场,用汗水记录发生的每一个瞬间。他们努力拥抱新科技的同时,始终秉持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让每一个镜头都成为时代的印迹,让每一幅画面都成为历史的见证。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护送回国的庄严肃穆,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与油田采油工人的和谐共处,张雨霏拥抱克服病患重回泳池的日本运动员池江璃花子,科研人员海中寻“碳”的敬业风貌,石油工人身处大山里的奉献精神,消防救援人员暴雨中护送被困群众的惊险一幕……
这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时代主旋律、彰显新闻价值的优秀作品,将我们重新带回新闻现场,去感爱时代的脉搏,倾听人民的声音。正如有新闻摄影人说:视频时代,照片不死!
本报记者 李旻晖
01
“您认识这位年轻人吗?”
新华社 李学仁 摄
拍摄故事: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中午,美国旧金山郊外的斐洛里庄园,习近平主席结束同美国总统拜登的晤谈,出席拜登总统举行的宴会。
宴会厅里,灯光璀璨,装饰典雅。作为东道主,拜登总统在宴会厅门口迎候。只见他掏出一部手机,用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像是在寻找什么。
当习近平主席走到他跟前时,拜登总统举起手机请习近平看,问道:“您认识这位年轻人吗?”
“认识啊,这是我38年前。”习近平主席说。
原来,拜登在手机上展示的是1985年习近平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访问旧金山的一张照片。
“您一点都没变!”拜登总统说。
现场顿时响起一阵欢笑声。
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两位领导人一起步入宴会厅。
评委评语:
首先是瞬间难得。此稿瞬间在既定程序之外,十分珍贵难得,充分反映了作者在复杂环境中捕捉新闻的能力。在常规的会晤画面之外,拜登在手机上向习近平展示照片的难得瞬间不可或缺,记者及时跟进,在最佳的拍摄角度按下快门,捕捉到这个重要瞬间。前方编辑积极与领导机关负责同志沟通,最终促成这组鲜活生动的照片在发稿程序框架内安全播发。
画面语言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充分表现了大国领导人在国际政坛的风采和人性情怀。抓拍照片的曝光、快门等参数准确,主要人物表情清晰,环境好,背景人物表情氛围得宜,
瞬间情节故事性强,反映了作者扎实的采访功底。宴会开始前,拜登向习近平展示他手机里的38年前习主席照片,这张照片是1985年习近平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访问旧金山时拍摄的。记者在拍摄的同时,准确记录了双方的对话和现场细节。
新闻独家。这一现场细节瞬间意义重大,充满故事性,成为新华社独家佳作。
02
中国队陈海威晋级决赛
中国新闻社 杜洋
拍摄故事:
2023年9月24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男子个人花剑比赛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作为中国新闻社摄影团队的一员,我尽可能早地赶到赛场,做一些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观察场地内的拍摄角度。
击剑运动有三种武器:重剑、花剑、佩剑。三种武器的有效击中点及比赛规则亦有不同,每种武器都有其竞技特点。相比而言,花剑更具运动性,不仅考验运动员的技术和速度,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注力、灵活性和战术意识。运动员需要在瞬间做出判断和反应,同时运用各种技巧和策略来进攻和防守。想要拍好击剑比赛,提前熟悉场地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男子花剑半决赛中,中国队陈海威对阵中国香港队蔡俊彦,当陈海威蹲下身体,巧妙地向上刺出一剑时,蔡俊彦飞身腾空反击,几乎同时命中对手。击剑项目我拍摄过不少,但这样精彩的比赛并不多见。我一边回看相机屏幕确认拍摄画面,一边庆幸自己选对了角度和位置,有幸能够见证并留下这一精彩瞬间。
体育摄影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捕捉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力量与灵动,力量是运动员们经过艰苦训练所积攒的能量释放,灵动则是他们流畅的动作,和敏捷的反应,运动员仿佛在挑战身体的极限,却又如此优雅自如,通过摄影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评委评语: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男子个人花剑比赛,2023年9月24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中国队陈海威战胜中国香港队蔡俊彦晋级决赛。记者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抓取了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跃起反击精彩的瞬间。构图精美,用光准确,细节生动,动态十足。该图片播发后,被多家国内外媒体采用、转载。
03
暴雨中转移群众
咸宁消防支队 朱燕林
拍摄故事:
2023年7月22日,湖北省多地出现大到暴雨。当天8时,湖北省咸宁市部分地区因暴雨引发内涝。救援中,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金桂路特勤站消防员发现,一辆中小型卡车内,3名群众被困。由于水位过深,车门无法正常打开。消防员伸出双手紧紧抓住车门,用肩膀搭起“人梯”,让被困群众踩着自己从车窗爬出来,并将其成功转移至安全地带。图片所拍摄的一幕,正是消防员背着受灾群众,从深水区游向安全地带惊险动人的一幕。
评委评语:
2023 年防汛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中国应急管理报立足专业报纸定位,派出记者赴一线采访的同时,还向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发出约稿需求,通过多篇图文报道,及时展现各地防汛救灾的生动实践。图片被选用后,编辑部根据图片效果新闻价值,特意将其安排在一版突出位置刊发。编辑对其进行了精心剪裁,以突出图片主体、增强画面冲击力。这张照片虽构图简单,但人物主体突出,冲击感十足。是广大应急人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的缩影。照片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关注度。诸多相关单位在报道宣传2023年防汛救灾工作时,纷纷引用这一照片。
04
候鸟栖息地竟“长”出连片捕鸟网
南方日报 董天健
拍摄故事:
每到秋冬季节,广东陆续迎来南迁的候鸟。跟随朋友的几次寻鸟经历,让我从鸟类的灵动中感悟到生灵之美以及“绿美广东”建设的成果。然而,在此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地方仍存在盗猎候鸟的不法情况。
在那期间,我们往返省内外多个地方,和护鸟志愿者一起与盗猎者较劲。在广东汕尾,由于盗猎者行动极其隐蔽,为了捕捉现场,我们不得不在湿地中涉水来回穿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蹲守了十余日后最终抓到候鸟交易“现行”。报道推出后,广东各级单位高度重视,立刻进行专项会议。当地组织力量对捕鸟行为严肃打击,加大对候鸟保护的宣传力度,斩断候鸟交易链条,提升全民护鸟爱鸟意识。
青山绿水来之不易,你我护之有责。在新闻摄影行业及南方日报社,无数前辈用手中的相机践行着这一理念。照片无声,却胜千言。
评委评语:
这组照片揭露了广东汕尾潭西镇捕杀野生鸟类的问题,是一个用新闻照片进行舆论监督的生动案例。
作者通过一组8幅新闻照片,形象、细致、翔实地披露了野生鸟类在汕尾潭西镇被捕杀的事实。作品中有被捕杀的野生鸟类冻品,有被捕获的野生鸟类,有被网缠住的可怜的扇尾沙锥,有诱捕鸟类的“鸟媒”外放器,有令人震撼的捕鸟巨网,甚至有被捕鸟网缠绕致死的鸟类尸体,当然也有执法人员将发现的捕鸟巨网拆除的画面。作品不仅揭露了捕杀野生鸟类的可耻行径,也展示了保护鸟类、制止犯罪的正义之举。照片画面生动,新闻事实交代清晰,较为完美地讲述了捕杀与拯救的故事。
05
成都成就梦想
中国日报 魏晓昊
拍摄故事:
2023年8月4日,在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项目女子10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吴艳妮夺得亚军。凭借12秒76的职业生涯最好成绩,吴艳妮获得了直通巴黎奥运会的资格,也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该项目参赛资格的亚洲选手。
田径场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是一个极其繁杂的拍摄环境,多项比赛同时进行,记者们时刻要清楚中国运动员的出场时间、项目特点以及自己选取的摄影位置,要明确每一分钟自己需要做什么。我在大运会田径比赛中,感受到了热烈的现场气氛,用纪实和体育摄影相结合的手法,记录下了吴艳妮在典型场景中的瞬间并与看台观众相结合,点题“成都成就梦想”。
评委评语:
该作品构图精彩,在瞬间的选择上亦有独到之处。在当下体育赛场镜头“无死角”的覆盖下,体育摄影靠视角取胜殊为不易。成都大运会上,作者拍摄了参加女子100米栏决赛的来自四川的中国运动员吴艳妮,抓取到主人公抬头正待起跑(恰好身边其他运动员还没有抬头)的“决定性瞬间”,并以重重叠叠的栏为框,形成一种由虚到实的视觉引导,突出主体的同时,“成都成就梦想”的主题也呼之欲出。
06
海中寻“碳”
(组照之一)
海南日报 张茂
拍摄故事:
2023年初,我与新闻同行无锡日报记者共同深入探讨如何围绕“双碳”这一主题进行摄影报道。同年4月,我得知有一群科研人员将到海南陵水开展野外科研,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探索海草床碳汇的评估方法。“海洋”“碳汇”“生态”,这几个关键词迅速调动了我的新闻敏感。这个选题经报告后立即得到海南日报采编领导的重视,并给以全力支持和指导。我很快与这群特殊的“赶海人”建立联系,他们来自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做足前期资料搜集等准备工作后,4月6日,我背上沉重的摄影包从海口一路南下,开启这趟不寻常的海中寻“碳”之旅。不同于一般的采访,此次采访几乎都在海上,许多简单的拍摄都会比陆地上困难得多。这也是一场高强度、快节奏的采访。科研人员在黎安潟湖设置了25个点位,以期对不同时期各点位海草床的数据进行监测,因此他们往往清晨6、7时就要开始工作,直到日落,甚至采集完数据还要回到实验室通宵实验。为了完整记录海中寻“碳”过程,我始终坚持在渔船上,一边向科研人员请教,了解相关科学知识,一边观察他们的动作、表情,力求在每一个精彩瞬间出现时按下快门。
经过长期的坚守、细致的拍摄,我用镜头捕捉了许多精彩瞬间。随着《海中“寻”碳》这一图片专题慢慢成型,科研团队的 “‘碳’路之旅”也跃然纸上。摄影表达的优势在于具体、形象和生动,将枯燥高深的科学研究,用图片方式向公众介绍传播,不仅将科研工作者日常之中世人知之不多的工作模式、严谨精神和敬业风貌,以多角度、多侧面地立体展现,也彰显出此次科研的重要价值,引导公众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评委评语:
科技专题报道对于摄影人来说,是向“难”而行的题材。用数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不仅需要在构图、景别、光影等摄影语言上,精心琢磨,体现丰富性与差异性,同时还要在主题表现、节奏把握、逻辑关联等方面,进行完整呈现,这些都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这组作品走出室内实验的传统画面,深入野外科考现场,主题明确、画面丰富、细节生动,故事连贯,鲜活而不生涩。有大场景有小细节,有故事性有逻辑线,既报道“蓝碳”这一新生事物,又直观呈现科研工作,画面具象却不失主题深度。
本组作品,除了对上述内容的处理精准得当之外,较好地彰显了现场代入感和抵近观察感,在塑造拍摄者个人影像风格方面,也注入了耳目一新的创造力和持久的稳定感。该作品视角独特、故事完整、逻辑清晰、直击人心,是一组兼具传播价值、纪录价值与凸显时代特点的精品力作。
07
和平之手
中国日报 王敬
拍摄故事:
在中方的支持下,沙特和伊朗于2023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主持对话闭幕式。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出席。同日,沙伊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摄影记者用镜头捕捉到了这一极具意义的握手瞬间,第一时间向世界展现了沙伊双方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以及中国为改善两国关系、推动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评委评语:
在我国的积极倡议下,沙伊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这为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打开了道路,也为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国家间矛盾分歧树立了典范。作品中,在中方的斡旋下,沙伊双方握手言和。毫无疑问,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是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标题“和平之手”不仅是指沙伊双方代表伸出的“和平之手”,也是指中国向世界伸出的“和平之手”,展现了我国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大国担当。作者精准抓取了最佳瞬间,画面稳重和谐。
08
同爱同在 情动亚运
(组照之一)
浙江在线 倪雁强 董旭明 王建龙 徐彦
拍摄故事:
激烈的赛场是传统概念里佳作频出的“富矿”,但要在全亚洲的摄影同行中脱颖而出绝非难事。场地内的拍摄区域都有严格控制,专业摄影记者的镜头全部聚焦在竞技场上的激烈比拼中,往往比赛中的一两个“名场面”大家的照片都难分伯仲。
近年来的热门体育赛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赛场外的情感细节往往能得到更广泛的网友共鸣。因此,在关注比赛成绩之外,记者也会把注意力留在赛场之外,关注运动员的成长史,寻找赛场内外的情感爆发点。
2023年9月30日晚,亚运会田径赛场上演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国选手谢震业是夺冠热门。开始前,赛道附近多个摄影位置让记者有点难以取舍,然而走了一圈后,记者倪雁强敏锐地在终点线旁的看台上看到了其的妻子陆敏佳低调地带着墨镜和帽子。果然,当谢震业率先冲过终点不久后,身披国旗似乎有跑向看台区致谢家人的趋势,倪雁强赶紧换下长焦镜头,带着超广角轻装上阵,拍下谢双手托住妻子的脸,二人深情对视、相拥的过程。
同一组照片中四位记者记录了多个亚运赛场内外的感人瞬间,如张雨霏和池江漓花子互相追赶超越金牌的友谊,丘索维金娜突破年龄为子而战的坚决,葛曼棋泪洒赛道兑现和已故教练的夺冠约定等等画面。这些饱满动人的情感瞬间背后,离不开记者前期对运动员整个运动和成长历程做的“功课”。于是,在镜头里的亚运选手们不只是传统印象里突破极限的“英雄”,反而因其有血有肉,有哭有笑,有情绪温度,让更多普通人能感受到专业竞技体育外的人性之光。
评委评语:
一届伟大的体育盛会一定不止于在赛事规模和竞技水平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体育比赛给所有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杭州亚运会上,亚洲健儿奋勇拼搏,实现了众多历史突破,更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情感记忆。
对手间的相惜、夺冠时的激动、与家人的恩爱、老将的坚持、离别时分的回望……这些都是从运动中体现出来的高贵精神。这组照片建立起一条情感主线,串起不同场景、不同故事、不同角度的多个瞬间,展示了超越国家、超越比赛的体育精神,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刊登于《人民摄影》报45期1、2、3版
最近微信改版了
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人民摄影』
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