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当下极具参考意义。
【正文】
本文聚焦里根时代的美国对外战略。
一、为什么重温里根时代对当下很重要?
特朗普是同为共和党人里根的追随者,其诸多政策均带有里根时代的印迹,因此重温里根时代的对外战略对于当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里根其人简述
1、罗纳德·威尔逊·里根(英文名称为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2004年6月),先后于1967-75年担任美国加州州长(两届)、1981-1989年担任美国第40任总统(两届)。
2、里根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名望非常高,如作为其副总统的老布什便借着里根的光环于1988年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总统(不过其在1992年总统选举中败于克林顿)。
3、里根最初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但于1962年转为加入共和党,据悉其加入共和党的原因是认为共和党更有能力对抗共产主义。
这一点特朗普也有类似经历,不过相较而言特朗普要显得更为善变,如最初为民主党人的特朗普于1987年转而加入共和党、1999年转投改革党、2001年再次加入民主党、2009年又转投共和党、2011年退出共和党、2012年第三度加入共和党至今。
4、和特朗普类似,里根也曾遭遇刺杀,只不过其是发生在第一任总统胜选后,但这次刺杀确实给里根本人带来较高的人气。
(二)特朗普提出的MAGA最早源于里根
特朗普从第一任期开始,便不断向对外宣称其“美国优先”(American First)和“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简称MAGA)的战略,这是典型的孤立主义政治立场,通常被美国共和党所采用,而里根正是其中之一。
“美国优先”通常强调美国例外主义、不干涉主义和美国民族主义,最早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6年竞选的过程中使用(主张美国不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MAGA则最早由里根总统使用,如在1980年7月15日共和党的参选政纲(《Republican Party Platform of 1980》[1])中,便三次提及“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如“our dedication to a prosperous and energetic rural America is part and parcel of our commitment to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和“We Republicans pledge ourselves to work with farmers, ranchers, and our friends and neighbors to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等)。这意味着着,特朗普和里根的战略方向基本是相近的
(三)里根时代极度反共仇共,外交战略中全面聚焦苏联
特朗普本身是反共、厌恶反犹太主义者,这一点同样和里根比较像。例如,在1980年与1984年的参选政纲中,共和党多次提及共产主义,其中1980年44次提及苏联,1984年26次提及苏联,且均明确批评民主党对苏联的缓和态度。
特别是,在1980年的参选政纲中,共和党提出要帮助盟友和其他非共产主义国家保卫自己免受共产主义的侵略(To help our allies and other non-Communist countries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Communist aggression)。
这与当下特朗普2.0时代明确提出要全面聚集中国有点类似。
二、里根时代的对外经济战略:开启贸易保护主义、与日本打贸易战(广场协议)
里根时代的对外经济战略体现着“美国优先”这一战略,其本质是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认为美国对其它国家开放的程度远大于其它国家对美国的开放程度。
(一)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贸易战略由“自由”转向强调“公平”
1、20世纪60年代末,美欧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开始占据上风,为此美国开始寻求西欧、日本扩大对美国的市场开放,给美国提供对等的竞争机会。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新经济计划”,规定对进口物品一律增收10%的附加关税,标志着实行了30多年的低关税自由贸易政策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
2、随后于1974年,美国国会出台《贸易改革法》(The Trade Reform Act of 1974),将过去的“自由贸易”提法调整为“公平贸易”,同时扩大了总统的权限范围,增加了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措施,此后美国便进入了新贸易保护主义时代。
(二)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通过301条款行使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对美国出口和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进一步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1984年美国国会出台《贸易与关税法》(Trade and Tariff Act of 1984),授予美国贸易代表主动行使301条款的权力,随后于1988年出台的《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of 1988)增补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的301条款,设立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这些均使得美国可以经常挥舞贸易大棒,威胁其它经济体。
(三)里根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要体现在美日贸易战上
里根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要体现在美日贸易战上,1950-1951年美日签订的《特许订货协议》和《美日安全保障条约》标志着美国市场对日本的全面开放。期间,日本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通信、半导体等领域逐渐占据了美国市场。
1、数据上看,1979-1985年期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规模由5.77万亿日元增至15.58万亿日元,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则由1.32万亿日元扩大至9.37万亿日元,而美国在1979年与1985年的进口金额分别为2486.96亿美元和4109.51亿美元,逆差金额分别为245.66亿美元和1218.79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分别贡献了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38%以上。
2、在日本成为出口大国的过程中,其出口产品也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了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如从20世纪50年代的棉纺织品和服装到60年代的晶体管收音机、唱片机和体育用品,再到70年代的电视机、电子消费品和钢铁,以及80年代的汽车、半导体等,这些也让美国愈发感受到威胁。实际上,这一变化也基本覆盖了美日贸易战的主要领域:
(1)1961-1971年期间的纺织贸易战与钢铁贸易战:
第一,以纺织贸易战来看,1961年美日签订《美日棉纺织品短期协定》,设定了总出口限额和三类产品限额,1963年签署《美日棉纺织品长期协议》,规定1964-1965年日本对美纺织品出口增速分别为3%和5%,1971年再次签订《美日纺织品协定》,规定随后三年内日本合成纤维和毛纺织品的平均出口增长率分别限制在5.2%和1%之内。
第二,以钢铁贸易战来看,从1963年起,美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钢铁产品对美国的出口,日本被迫于1967年7月实施钢铁产品对美出口限制,同时要设定最低价格。
(2)1968-1980年的彩电贸易战:1968年3月,美国电子协会起诉日本11家电视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电视和彩电征收反倾销税;1977年美国要求日本限制出口彩电数量,日本随即被迫限制;1980年4月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则支付和解金。
(3)1978-1995年的汽车贸易战与通信贸易战:
第一,以汽车贸易战来看,1978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而引发美国汽车行业的贸易保护主义;1980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要求美国政府对日本汽车实施进口限制;1981年5月,美日签订《美日汽车贸易协定》,设定日本出口限额;1995年6月,美日签订《美日汽车、汽车零部件协定》,要求日本增加从美国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
第二,以通信贸易战来看,1978年美国列举了美日通信器材领域的不平等问题,要求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对器材采购商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80年美日达成有关政府采购器材的协定,迫使日本加大对海外器材的采购额;1984年,美日签订新的《政府采购器材协定》;1994年达成《美日电话会议协议》,开放日本国内市场。
(4)1985-1986年的半导体贸易战:1985年9月,美国半导体厂商以日本半导体出口倾销问题向美国国际货币委员会提出诉讼;1986年,美国半导体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提高从日本进口半导体关税并征收反倾销税。
随后于1986年7月《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签订,规定日本半导体厂商按美国商务部确定的价格销售;日本应增加低美国半导体进口,使美国和其他国家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市场占有率从8.5%提高到20%以上;美国停止对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倾销调查。
(四)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其它经济体的市场对美国更加开放
1、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国内并不认同其施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反倒认为其施行的是公平贸易政策,即美国把自己当成了其它经济体施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即其它经济体市场对美国的开放程度远小于美国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
实际上,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后,谈判的结果也基本能够如其所愿,即贸易伙伴不得不顺从美国的意愿,更大力度地向美国开放其国内市场,并通过限制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对美国的进口等方式缓解短期内的美国贸易困境。
2、里根时代的美日贸易战虽然让人印象深刻,日本也的确在部分产业(如半导体)上做出牺牲,但当时日本对美国的施压并没有给予强烈反抗,更多是顺从,这对于当下的中美贸易战的启示意义可能并不十分明显。
例如,除对日本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外,美国还要求日本向美国开放其国内市场,如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威廉•布罗克在1983年便曾说“美国市场对日本商品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日本市场对美国商品的开放程度,这既是一种感觉,也是一个事实。”
当然,除加征关税、要求开放市场外,里根总统在其第二任期内的1985年9月,通过签订的《广场协议》逼迫日本和欧洲提高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来扭转贸易现状,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日本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陷入危机。
三、里根时代的对外地缘战略:全面聚集苏联(开启星际大战计划)
(一)里根上台的地缘背景:正在施行勃列日涅夫主义的苏联为美国最大对手
里根于1979年胜选、1980年上台之前,正赶上苏联入侵阿富汗,当时也是苏联第四位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晚年时期(执政时间为1964-1982年)。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奉行军事强国主义(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
勃列日涅夫主义的核心是在对外扩张方面采取进攻性战略,即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将过去追求的苏美合作主宰调整为力求取代美国的霸权主主义,在社会主义阵营进行思想和政治控制、一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重点来决策国内外大事、东欧地区推行与马歇尔计划相对应的莫洛托夫计划以及东欧卫星国(主要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德、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在政治与经济上依赖苏联。
(二)里根上台后寻求主动与苏联竞争,推出星际大战计划以消耗苏联
1、由于勃列日涅夫主义的推行,美国在当时与苏联的竞争中一度处于落后态势,而里根之前的美国总统(如尼克松、福特和卡特)对苏联基本上也是采取缓和的态度,而这恰恰成为里根上台后所要着力改变的地缘格局,即里根选择强硬地与苏联直接对抗。实际上,里根上台后,美国已经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身,而苏联则于1979年陷入阿富汗战争,于1983年上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地缘战略上与里根亦不谋而合(均高姿态地反共及对外奉行强硬主义),这为里根主动寻求与苏联竞争创造了条件。
2、1983年3月,里根将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并直言“我相信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可悲而怪异的一页—仍在进行中的最后一页”。
随后里根通过电视讲话提出战略防御倡议(亦称星际大战,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tar Wars Program,简称SDI),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打击敌方的外层空间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层空间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而英国、意大利、西德、以色列、日本等盟国也在美国的要求下参与了这项计划。
地缘上看,SDI的背景是当时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里根认为美苏之间的“核平衡”局面已经被打破,美国需要重建其威慑能力。
3、星际大战计划最终有没有被真正实施目前仍是未知数,但从外交和地缘层面来说,这一计划对拖垮苏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迫使苏联在经济形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与美国的地缘竞争上,使苏联主动谋求与美国和谈。
(三)里根被视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最主要推动力量
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里根已经下台,但其普遍被认为是推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因为正是在里根执政时期,苏联被拖垮了。
例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便曾直言“里根不开一枪便赢得了冷战”;1989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尔便评价里根为“他是个抱持着坚定原则的人,毫无疑问是他促使了共产主义的垮台”,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则说道“里根总统是共产主义的坚定抵抗者,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终结了共产主义以及二战后欧洲的分裂”。
再比如,1987年6月12日的演说中,里根对戈尔巴乔夫言道“推倒这堵墙”。而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对里根的评价则为“他的出现是这个世界的幸运。在里根呼吁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后的2年,柏林墙就真的倒了,而11个月后德国便统一了”。
正是由于里根在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使得欧洲国家对美国及里根有一种莫名的依赖,如波兰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列赫·瓦文萨在2004年时曾言道“当谈到里根时,我必须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他、我们在波兰的人都会以我们的角度来谈论他。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得到的自由是他给予的”。
四、结语
通过前面的分析,大致可以明晰里根时代的对外战略,即经济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地缘上主动与苏联进行对抗,这与即将到来的特朗普2.0时代颇为相似。
(一)不过和里根时代不同的是,里根时代所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几乎是完胜,与美国打贸易战的西欧和日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完全处于顺从状态。而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即将发起的贸易战可能不会那么顺畅,但最终的结果估计也会差不多,即美国的贸易对手将会在开放国内市场、主动限制出口等方面作出一定让步。
(二)在地缘上,特朗普2.0时代与里根时代也有点像,即地缘对手均为社会主义国家,里根时代为苏联,特朗普时代为中国。参照里根时代的经验,特朗普2.0时代的地缘做法应该是使美国从欧洲、中东战场快速抽身,以全面聚焦与中国的地缘竞争。
(三)当然,和里根时代不同的是,特朗普2.0时代的贸易战主要对象和地缘竞争对手均为中国(里根时代的贸易战对手和地缘对手分别为日本、西欧和苏联),这意味着特朗普2.0时代的对外战略应会更加复杂和和多变,即美国应该会采取更为激进的对外战略。
(四)逻辑上来说,美国对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打贸易战,主要是秉承的交易思维,即希望其它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方面对美国做出让步。从地缘的角度考虑,这种让步大概率会体现在迫使其它贸易伙伴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以形成打压中国的合力。换言之,日本、欧洲等经济体可能会迫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转而与美国一起对中国施压。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有货有料有依靠,包含全部公众号文章的完整电子版(含被删文章)及其它有价值的观点与信息,且通常会早几天在星球发布、内容也会更完整。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