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停战的最后一劫:韩国为什么会缺席停战协定的签署?李承晚与美军的矛盾塑造今天的朝鲜半岛政局

文化   2024-10-18 21:25   湖南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朝鲜战争系列节目。
在上一讲中,我们回顾了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意外去世后,朝鲜战争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苏联新领导层的介入,社会主义阵营在长期僵持的战俘问题上作出让步。停滞已久的板门店停战谈判也因此在1953年4月26日得以重启。5月3日,双方完成了名为“小交换”的行动,互相交换了伤病战俘。到5月7日,双方又在成立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印度这五个国家组成的“中立国家遣返委员会”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样,双方谈判代表的分歧就只剩下一些枝节问题了。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韩国总统李承晚以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停战谈判表示了反对,并采取了自行其是的行动。李承晚的这些举动对朝鲜战争的停战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天朝鲜半岛的政治格局。
在继续讲述这一段历史之前,我们先从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件说起。
2021年12月13日,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韩澳双边峰会上透露,美国、中国和朝鲜已原则上同意发表朝鲜半岛终战宣言。这一新闻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提醒了人们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事实:实际上,朝鲜战争至今仍未正式结束。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与社会主义阵营军队的代表签署的仅仅是一份停止军事行动的停战协定,而并非正式宣告战争终止的终战协定。更为关键的是,韩国代表并没有在这份停战协定上签字。换句话说,朝鲜半岛的战争状态,实际上到今天仍未彻底结束。
那么,经过三年多的流血冲突后,为什么朝鲜战争的交战双方只签订了这样一份停战协定?韩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协定上签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顾朝鲜战争最后两个月的历史。



停战前的最后波折:李承晚与美军的矛盾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后来进入由美国卫理公会创办的西式学校学习,早年便投身于反抗日本统治的韩国独立运动。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亚洲人,1910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取得这一学位。1919年,海外流亡的韩人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李承晚成为首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他长期在美国进行政治游说,致力于争取美国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推动韩国独立事业。1945年日本战败后,李承晚乘专机从美国返回祖国,并在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时当选首任总统。
在担任总统期间,李承晚对国内的社会主义势力采取了严厉镇压政策,同时高调推动朝鲜半岛的统一。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首尔的陷落,大韩民国政府被迫迁往釜山。
尽管李承晚接受了相当西化的教育,他始终是一位坚定的韩民族主义者。1945年返回韩国后,李承晚积极倡导民众穿上韩服以表达民族认同,他本人也以身作则。此外,他的统治风格带有强烈的独断专行色彩。
1952年,李承晚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按照当时的韩国宪法,总统由国会选出,而李承晚的支持者在国会中并不占多数,因此他的连任希望渺茫。为了确保连任,李承晚积极推动修宪,试图将总统选举方式由国会间接选举改为由全民直选。然而,他的修宪提案在1952年1月18日遭到国会否决。
面对这一挫折,李承晚采取了强硬措施。他首先在同年4月24日宣布在釜山实行戒严,接着于7月2日出动警察和宪兵,强行将国会议员带到国会,并在恐惧气氛中通过了修宪案。这一系列行动使李承晚最终在1952年8月5日以绝对优势连任总统。
李承晚强制修宪、无视基本政治程序的行为,导致美国对他产生了极为负面的看法。进入1953年后,美韩之间因李承晚引发的摩擦愈发严重。1953年4月24日,正值板门店谈判重新启动之际,美国驻韩大使向总统艾森豪威尔传达了李承晚的强硬立场。李承晚明确表示,如果停战协议允许中国人民志愿军继续驻扎在鸭绿江以南,那么韩国军队将脱离联合国军司令部的统辖。李承晚这一立场使美韩关系在朝鲜战争的关键时刻变得更加紧张。(金阳明:《韩国战争史》第十二章《停战》)
1953年5月,双方的谈判聚焦于如何运作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印度五国组成的“中立国家遣返委员会”,引发了激烈的辩论。联合国军代表提出,在遣返战俘时,朝鲜战俘应被作为平民释放,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居住地,而只有中方战俘需要移交给“中立国家遣返委员会”。这一提议是为了在谈判中向态度强硬的李承晚做出一定让步。
李承晚强烈反对这个提议,认为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中立国”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他担心允许这些国家的代表进入韩国接收朝鲜战俘,会带来大量的红色特工。李承晚曾强硬表态:“决不允许把韩国青年移交给任何中立国,去接受社会主义走狗的欺骗和说教。”他的立场进一步加剧了美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金阳明:《韩国战争史》第十二章《停战》)
对于联合国军的提议,中朝代表于5月13日明确拒绝,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并促使一场持续到5月25日的休会。最终,联合国军在华盛顿的命令下做出妥协,同意将朝鲜战俘与中国战俘一并移交给“中立国家遣返委员会”。
6月4日,中方代表表示接受联合国军的大部分建议,6月8日,双方终于在战俘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至此,朝鲜战争的停战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然而,联合国军的这一妥协引发了李承晚的强烈不满。6月6日,他发表声明,坚决反对联合国军与中共方面的协议,认为该协议对韩国不可接受。他同时提出,必须首先签订一项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才能确保韩国的安全与利益。李承晚的强烈抗议为即将到来的停战增加了新的变数。
为了抗议联合国军的妥协,李承晚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他下令撤回了在美国受训的韩国军官,并指示韩国代表退出了板门店的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团。6月18日,李承晚更是直接下令韩国军队采取擅自行动,打开了位于釜山、马山、论山等地的四个战俘营的大门,释放了大批不愿被遣返回朝鲜的战俘。
由于这些战俘营主要由韩国军队负责看守,营内的美方人员几乎无力阻止战俘的逃跑。被关押在这四个战俘营中的3.5万名朝鲜战俘中,第一天就有2.5万人逃走,分散到韩国各地。到6月底,四个战俘营内只剩下了约8600名朝鲜俘虏。
通过这一强硬行动,李承晚表达了对停战协议的愤怒,并成功获得了美国尽快起草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7月9日,李承晚作出妥协,虽然声明韩国不会签署停战协定,但也表示不会破坏停战协议的执行。(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六十二章《最后的危机》)



金城反击战



在朝鲜战争的最后两个月,社会主义阵营试图通过战场上的攻势向联合国军施压,迫使李承晚尽快接受停战条件。因此,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战线上发起了一系列规模不小的进攻行动。
此时,联合国军在战线上部署的军级单位从西向东分别是:美军第1军、美军第9军、韩军第2军、美军第10军和韩军第1军。而社会主义阵营的兵团级和军团级单位从西向东则分别是:志愿军第19兵团、第9兵团、第20兵团、朝鲜人民军第3军团和第7军团。
5月25日,志愿军的三个兵团在战线的西部和中部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最初,美军第1军部署在战线最西侧,首当其冲,遭遇了猛烈攻击。
到了6月10日,志愿军将进攻的重点转移到了战线中部,针对美军第9军和韩军第2军展开攻势。这一轮猛烈的进攻持续到了6月18日,虽然志愿军攻势凌厉,但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攻势结束时,隶属于美军第9军的韩国首都师在金城一带的战线被迫后退约3.2公里。
到了7月13日,志愿军第20兵团集结了大量兵力,并在1360门火炮的掩护下,对美军第9军和韩军第2军发起了又一轮大规模攻势。这场进攻即为我们所称的“金城反击战”,也是朝鲜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在这次进攻中,韩军战线一度被志愿军突破,尤其是韩国首都师遭遇了严重溃退,战线被打穿,蒙受了巨大损失。这场战斗凸显了朝鲜战争末期双方的激烈对抗,也为停战谈判增添了最后的战场压力。
在美军第9军下属的美第3师和韩军第2军的各部队顽强阻击下,志愿军的进攻逐渐减弱。到7月16日,稳住阵脚的韩国第2军开始反攻,成功夺回部分失地。到了7月20日,双方恢复了对峙局面。尽管如此,在这场最后的攻势中,志愿军依然推进了约9.6公里,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1953年临近停战的最后阶段,志愿军的主要攻击目标始终集中在韩国军队身上。这一策略可能是为了加大对韩国的军事压力,迫使李承晚政府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推动停战谈判顺利进行。
1953年6月1日,以入朝志愿军代司令邓华为首的一批志愿军将领曾致电中央军委,表示“目前反击作战的主要对象”是韩国军队,且“应坚决打击,求得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而“对英国等仆从军队暂不攻击,对美军亦不作大的攻击(只打一个连以下的)”。至于他们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则是“根据目前的形势和板门店的谈判”,“使此次战役打得更策略一些。”(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第二十四章)



告一段落的战争:签署朝鲜战争停战协定



尽管经历了种种波折,停战谈判最终仍然顺利推进,甚至在韩国方面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达到了最后的阶段。7月23日,双方完成了对停战军事分界线及其两侧非军事区的划定工作。接下来,历史性的时刻即将到来。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板门店上空阴云密布。在一座为停战协定签字仪式专门建造的小屋内,联合国军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将军和社会主义阵营首席谈判代表南日将军没有任何寒暄,径直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一时刻被历史的镜头所铭记,标志着持续三年多的朝鲜战争正式停火。
签署完停战协定后,这份历史性文件被迅速送往附近的汶山里。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将军在那里等待,下午1时,他正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随后,停战协定被送往平壤,由金日成以朝鲜军最高司令官的身份在当晚10时签署。根据停战协定的规定,停战时间正式从这一刻生效,标志着战火的停止。
最后,7月28日上午9时30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开城来凤庄签署了停战协定。在彭老总签字时,停战协定已经正式生效。这一连串的签字仪式不仅为战争画上了句号,也为未来几十年的朝鲜半岛局势奠定了基础。
最终,这份停战协定上并没有出现韩国方面代表的名字。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并非一份国与国之间正式终止战争的国际条约,而仅仅是由各支军队司令官签署的停火协议。
尽管如此,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激烈交战后,朝鲜半岛上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终于平息了下来。虽然在法律上,战争尚未彻底终结,但交战双方的停火成为了事实。然而,这场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朝鲜半岛本身,不仅在于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还深刻地改变了全球冷战格局,并持续影响着今天的国际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这一系列节目的最后一个阶段,深入探讨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及其深远影响。这场冲突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变革。
最后给大家推荐本文的参考书籍《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本书是一部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有关朝鲜战争的综合性著述。波谲云诡的战场上,影响双方胜负的是综合实力,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战场上,血与火、生与死交织,“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别说打赢,可能连残酷的战场环境都难适应。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将士们的心理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和诱惑的能力如何,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方是正版链接,对朝鲜战争内幕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