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没有比这里更“热闹”的地方了:“小姑娘,你帮我查下,我的案子到啥程度了?”“你好,我是XX律所律师,我们的合同案件,应该属于咱这边法院管辖,你帮我看看”“你好,我来咨询一下,我想向X省X县法院立案,但不会操作线上平台,你们能帮我吗?”……这些不同的群众需求,都汇聚到同一个“窗口”单位——华州区法院立案庭。
立案等于“挂个号”?这是一种误解!这不,陈女士将一份感谢信递进了高瑛的窗口,“你的热情与耐心,让我不再逃避婚姻带来的不堪,法律的公正与温度是我绝望人生中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0913—4732933这个号码,一定给过很多无助女性安慰和鼓励……”
离婚后的陈女士身心受创,在深圳独自抚养孩子多年,奈何天不遂人愿,小孩突发重病,辗转多地医院,花光了所有积蓄仍不见效,前夫的“消失”更是让缺失父爱的孩子倍感煎熬。面对孩子日益严重的病情,陈女士最终鼓起勇气向华州区法院提交了执行抚养费的申请。 由于先前从未进行过网上立案,陈女士先后多次提交的立案申请都因存在一些问题而未予通过,负责立案审查工作的高瑛综合考量之后,拨通了陈女士的电话。
面对手足无措又崩溃大哭的陈女士,高瑛耐心劝解,反复多次的指导陈女士修改立案申请信息,及时为这位远在深圳的陈女士顺利立上了执行案件。
之后的时间里,陈女士有急难愁盼问题都会拨打“0913-4732933”这个电话,高瑛总会安抚她的焦躁情绪再讲明办案流程,碰到不懂的执行问题,也会及时向执行局的同事请教后,再耐心地解释给陈女士听。一个月后,抚养费执行案件出现阶段性成果。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面对急难愁盼不断交织、情理法不断碰撞的复杂情境,窗口4名姑娘好似多个系统同时高速运转的“机器医生”,为整个大厅的“疑难杂症”开具“良方”,分别提供诉讼引导、立案登记、12368热线、跨域立案、绿色通道等综合性立案服务。
在每年完成至少接待15000人次的立案服务中实现“零差评、零投诉”并不是那么简单。被当事人戏称为“全能窗口”的背后,是这群姑娘们坚持以耐心、热情、细致的务实作风,十年如一日地做到了不推诿、不扯皮、不为难,把“要怎么立”“为什么不能立”的道理讲透彻,让当事人欣然接受。
集约高效 力促质效
官司难不难打?不仅要看“门”难不难进,还要看效率高不高。
“如果长时间确定不了损失,铺子无法正常经营,我这半年就白干了!现在二十多天就调解完、执行完,该给诉前司法鉴定记一功。”拿到赔偿款的柳某高兴地说到。
原来,柳某与史某在夜市相邻铺位经营小吃生意,6 月 21 日,史某店铺内冰箱爆炸,造成柳某店内的冷藏柜、厨具、桌椅板凳、墙面等不同程度毁损,双方曾协商通过司法鉴定确定最终赔偿金额,但考虑到鉴定期间得数月之久,在这段时间的实际损失由谁承担的问题上犯了难。
“诉前鉴定就是把司法鉴定程序前移到诉前阶段,提前帮你们厘清责任,促成调解。”立案工作人员分析利弊后,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引导其进行了诉前鉴定。
“整个鉴定的环节和流程也是清清楚楚,我愿意赔付相应损失13000元。”8月8日,纠纷调解现场,史某看完鉴定结论后说到。随即双方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并即时履行,这起损害赔偿纠纷得以便捷式、低成本、高效率化解。
如何建立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机制,彻底让审判团队从繁重的辅助工作中解脱,集中精力提质效,一招一式都得靠庭室干警摸索出来。
鉴定导致审限过长?将医疗、建设工程等案件的鉴定提前,缩短平均鉴定时长10余天,同时引导当事人形成理性预期,实现定分止争。调解率上不去?推行“立保调一体”,探索“诉前保全+诉前调解+速裁”模式,今年已受理诉前保全276件,申请保全金额达1亿元,调解率上升至全市第三。民事案件“送达难”?成立集约送达中心,以电子送达为核心,囊括邮寄、公告、自行取件等多种方式,累计完结送达文书数量9797件,电子送达成功率达88.5%。
“三诉前一断后”集约服务至今,全院平均结案时间下降至35.89天,位居全市第二名。
把握焦点 解决争点
“现在组织调解,双方是否同意?”远程视频调解室里“调解老兵”郭政文稳重缓慢的声音响起,这是他今年受托调解的第78件案子。
谷某等业主于2019年购房时参加了开发商组织的“老带新”营销活动,拿到了《物业服务费赠送协议》,至今多年,协议如同虚设,业主们辗转问了小区物业回复说按照合同相对性,业主应找开发商履行义务,咨询开发商,工作人员说《赠送协议》还存在程序问题,还需等待时日才能兑现承诺。
调解员结合双方调解需求,组织公司代表与业主“云见面”,释法说理后不到30分钟就圆满化解了18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你看,调解员几句话说的,开发商就给咱承诺月底清款,还得是来法院才行。”隔着屏幕,业主们竖起大拇指。
要速度,也要温度;更高效,也更公平。调解效率这么高,得力于“诉源治理工作站(点)调解—诉前分流—司法确认—速裁审判”专办团队。其中诉讼服务中心衔接配套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智能分流、跟踪指导,电子送达、短信签收等“一站式”的非诉服务;30名特邀调解员、3名书记员、2名速裁法官协同配合,打造了“N+调解+确认”三联调解模式,重点对涉金融、简单合同类、婚姻家庭类案件进行快调快结,实现纠纷“线上收、线上走、线上解”,同时,当事人可全流程实时追溯纠纷调解的环节、进度和结果,达到“一案一账户、一案一记录、全程可追溯”的效果。
今年立案庭已办理司法确认430余件,审结简案460余件,实现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多元共治 一体推进
百闻不如一“践”。华州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倾力打造“一三三”解纷模式,立案庭设诉源治理办公室,线上一网统管,实现视频连线到村、远程调解到人、司法确认实时办结;线下一站化解,发挥村镇“人熟、事清、家门近”优势,对一般性矛盾3个工作日内调解到位。现已通过在线平台诉前调解分流2754件,成功调处2220件,协助村镇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
“眼看又到春耕了,这地荒着两三年了,又不给租金,又不让人耕种,把人着急的。”
“146亩地啊!再不开垦,今年一年又荒废了,真不行了,我们村明天就下地抢种去。”
2017年,华州区某镇辖区甲、乙、丙村委会与西安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和《贫困户产业帮扶补充协议》,约定将各自村一百多亩土地承包给公司,承包期限为十九年,公司每年按期支付承包费用。现土地已荒废两三年,公司因前期投资全部损失,无力承担到期租金。
区法院诉源治理办公室里,村代表们向工作人员诉说着土地流转的困境,盼望法院帮他们解纷争、护春耕。
了解情况后,受托调解员便与镇政府联合开展调解工作。镇人大主席与调解员实地查验,确保租金、亩数等信息真实准确,同时从法律、政策方面对村委代表和公司代表进行释法析理,一天内多番协商,双方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地面设施归村委会所有,由村委会自行复垦。
调解书拿到的第二天,村民们已经成群结队吆喝着下地春耕了。
多元共治改革背后的是勇气,更是对群众的冷暖感知。3场座谈会把脉问诊、4期《诉情简报》剖析成因、31份司法建议明确方向、12个典型案例提醒警示、2次“以保促执”专项行动,3次联动化解区域信访案件……立案庭一次次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优化了纠纷预防化解体系,突破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瓶颈。三年来,华州法院调解、撤诉结案3888件,同比增长74.35%,推动民事行政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5.67%。
如今的立案庭集多元解纷、立案服务、审判辅助、分调裁审、涉诉信访多功能于一体,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级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立案庭将继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思考未来,坚定地守护着人民群众与人民法院的“初次相遇”,做好法院的“门面担当”。
编辑|魏 曦
审核|樊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