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于《闽北日报》2024年11月7日5版
稻
草
堆
深秋,在闽北,天气还不是很冷。
一条绕过田野的小河,不紧不慢地流动着。近处的山上有东一簇西一株的红叶,在那儿火红着它们的秋天。远山则是一片灰蒙蒙的蓝紫色,整个秋天,高远的意境就这样被衬托出来了。
村头小路边的一棵柿子树,正挂满红彤彤的果实,秋风中分外耀眼。
此时,乡村田野里,随处可见的是稻草堆。那是农民收割之后特地堆起来的。一堆堆的,堆在空旷的田野上,还有一些捆成一把站立着的稻草,它们就像一个个稻草人,成排成行,或成堆儿地立在满是稻梗茬的稻田里。有的干脆骑在弯曲有致的田埂上,好像准备向着冬天进发的队伍。
其实,这些稻草做成的堆或稻草人,它们是在充当着收割后田野里的守望者。农人为什么要把稻草弄得这样艺术,就是为了用时方便。
记得幼年的冬天特别冷,用滴水成冰来形容那些冬日是最恰当不过的。那时农村人家的床上都少不了用到稻草。晒得干干的,铺在草席子下面,身子一动就会发出细细的簌簌的声响,静静地躲在被窝里还能闻得到稻草所发出的香味儿。在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棱,水田里的冰如镜子一样发亮的冬天,有了这些稻草给予的温暖,大家就不会感到那漫长的冬夜太过寒冷了。
当然,农民留稻草,一是取暖,二是给牛吃,三是冬春种菜时,可以在上面盖一层厚厚的稻草,防止霜冻把那些娇嫩的菜蔬给冻坏,四是在猪栏里用,那时家家户户都喂猪,人怕冷,猪也怕冷,要给它们也准备过冬的草被子。
如果冬天要种其他作物,农民就会把那些稻草拿来焚烧。烧稻草很有趣,那些被丢进火堆里黄褐色的,失去水分反复扭曲缠绕的干稻草,会疯狂地吐出火舌。若有风来,它们还会一大堆集中向上卷起,好像要腾云驾雾而去。
那一刻田野像一幅大油画,画面的色彩感非常强烈。那些被留下来的莫奈笔下的干稻草堆,被冬日的阳光晒过后,就成了梵高永远迸发激情的艺术品,一直在寂静的田野里熊熊燃烧。整个画面,透视出一种苍茫而神秘的色彩。
冬日在村子边有稻草堆的地方,是老人和小孩子的天堂。老人会带着火笼坐在草堆不远处晒太阳。有了草堆,身后的冷风吹不到他们身上,他们静坐红尘,在蓝天白云下,聆听心之禅意;而孩子们特喜欢背靠着松软厚实的稻草堆晒太阳,又暖和又有依靠。抬眼处,光秃秃的树枝朝着天,显得格外的苍劲有力。只是孩子们的定力有限,晒一会儿,身子暖了,有活力了,就会一个个猴子似的爬到草堆顶上坐着,看风景,或看屋顶黑瓦片上厚厚的霜花,在阳光里一闪一闪后就不见了,这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有风吹来,一些草堆外围的草尖开始摇曳,草叶、草秆相互碰撞,那哗啦哗啦的声响,有着美妙的节奏与旋律。那些山野小孩玩着玩着就困了,有的就钻进草堆主人家取草时留下的洞里美美的睡上一大觉。醒来时发觉太阳早已落山,远处传来了母亲唤他们回家的声音......
来源:闽北日报
编辑:张 婷
责编:张旭东
编审:罗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