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生动展现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实践,全面宣传各地各校奋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开放融合、卓越创新”教育样板示范高地、扎实推进高标准教育强省建设的新作为新举措,“江苏教育发布”开设专栏,展示江苏教育系统积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图景、鲜活经验和典型案例。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已被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目前,江苏已有3所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遴选认定15家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积极探索工程师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新路径。今天,跟随“交汇点新闻”实地走访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瞄准真难题,项目制育人助力企业“大步快跑”
“一个月三十天,二十几天我都在对接企业。带着导师、学生和企业科研团队、人力部门聊技术、聊就业,是我的工作常态。”今年10月,来自东南大学各学院的290多名研究生新生,经二次选拔进入东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卓工学院”)。这边研一的基础课、企前培训刚启动,那边卓工学院副书记陈扬又开始忙活起来。
项目制育才,
所有学生都入企入项目
2022年8月,东南大学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0个高校牵头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首批试点牵头建设单位。2023年6月,东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并于同年9月开始招生。
从企业“卡脖子”问题中提炼出工程关键问题,东大卓工学院以项目为单位面向全校招收跨专业类别的研究生,致力于培养有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学校硕博士人才培养改革高地,卓工学院采用项目制招生,以校企联合的方式,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群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所有入院的学生都要入企入项目,学院每年的招生规模也随项目需求而动态调整。”陈扬告诉记者,在这里,硕士需要入企一年,博士则入企两年。只有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才能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此外,每年新设的卓工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今年学生一入学,我们就得马不停蹄开始物色明年的项目,确保是项目等人,而非人等项目。”
自成立以来,学院已完成了书院制育人环境、开放式校企合作办学空间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包含实训平台、一体化信息平台、学生实验室、智慧教室等功能。目前学院已与10个单位建立卓工技术中心,企业在中心发布课题,面向全校师生揭榜挂帅。此外,学院还打造了具备类企业级别的仿真环境及工程技术实践平台,为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提供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科研、产出真成果的真实环境。
在实践中学,
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
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张荷是首批入选卓工学院的学生之一。研二开始,她便进入南瑞集团电力人工智能团队,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解决负荷预测和电力调度问题。张荷告诉记者,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新能源发电的电量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人工很难预测。此外,在电力调度方面,由于新能源机组的加入,导致调度机组网络变得非常庞大,传统的人工计算方式往往耗时近数个小时甚至要数天,效率很低。
“刚开始进入企业团队时,因为缺乏电力相关知识,我很难跟得上大家的节奏。但为了不拖大家后腿,我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不断拓宽自身知识边界。”在张荷的团队中,有来自计算机、电气工程等多个学院的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往往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我们开发出了相关深度强化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智能进行负荷预测,且实现了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的快速电力调度。”
“对企业而言,我们非常需要高校科研团队的加盟,卓工项目的青年学生们也为我们带来了创新活力。”南瑞集团教培中心研究生处处长陈瑞芳表示,一方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与就业无缝对接,企业可以定制化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专业人才。“项目学生出站时如果选择继续留企,很可能直接跳过实习期,迅速成为企业团队骨干。这对于我们来说也降低了不少培训成本。”
据统计,2023年至今,31个卓工项目的研究课题超过200项,580名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了400多名学生的全流程培养,多个领域发布合作指南近百条。
复合交叉深融,
推动校企合作更深入
“卓工项目由院士或各行业、学科带头人牵头申报,涵盖内容涉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低碳城乡建设、智能EDA工具攻关等多个重点领域。”陈扬介绍,这些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院,研究课题也复合交叉,打破了过去单院系、单学科、单导师零散化培养的组织模式。
“此外,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也打破了‘唯论文论’的标准,实施阶段性动态考核。学生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新装置研制等都可作为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陈扬说。
11月7日,东南大学牵头的“大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供需平衡计算与主动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在江苏交通工程领域的首个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作为东南大学-南京城建“智慧城市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宏微观一体化仿真软件与系统平台,首次实现了贯通规划、设计、管控等多部门的全链条一体化仿真,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工具。这一获奖项目也标志着东大卓工学院在校企合作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该项目第二完成人、东大卓工学院副院长刘志远教授表示,卓工学院的主要目标和宗旨在于强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推动高校优势科研力量和企业顶级技术研发平台相结合、优势互补,对企业、行业发展之难点、堵点,进行科研上的联合攻关。“基于东南大学优势学科基础,我们已与多家企业在多个不同领域进行了行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此外,我们还通过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的‘四共’机制,以及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通’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只有校企走得更近,人才培养才能走得更远。”刘志远表示,未来我们将不断动态调整项目内容和招生规模,以适应最新的产业革命及科技革命。期待未来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具有创造性贡献的卓越工程师,为紧缺行业、国家战略领域输送人才。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