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 让优质教育成为群众“看得见的风景”

政务   2024-11-22 11:44   江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生动展现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实践,全面宣传各地各校奋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开放融合、卓越创新”教育样板示范高地、扎实推进高标准教育强省建设的新作为新举措,“江苏教育发布”开设专栏,展示江苏教育系统积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图景、鲜活经验和典型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江苏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让优质教育成为群众“看得见的风景”

走进学生课堂,感受教师教学魅力;参加“父母日记”讲座,奏响心灵共鸣曲;和任课老师面对面,共话成长蓝图……日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举办家校活动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化身为“特别的学生”,融入孩子们日常学习活动。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家长们深刻体会到孩子的在校状态和教师的辛勤付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今年秋季学期,无锡市梁溪区桐华中学投入使用。该校建有地下接送系统并实现智能化管理,一部手机就可控制全校所有照明设备,查看空调运行、空气检测等情况。南通市虹桥二中新改造了食堂、风雨操场、综合楼,三楼的室内篮球场、乒乓球馆为学生锻炼增加了活动场地。


享受优质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省政府每年都将教育资源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同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顺应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打造更多“好学校”。


近年来,我省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启用一批新校园,更多学子能够“近”享优质教育。除了家门口的好学校持续“上新”外,我省各地各校聚焦“关键小事”,持续发力,想学生之所想、念家长之所念。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添置“可躺式”新课桌,学生实现午睡“躺平”自由。扬州不少中小学校门口增设“候学驿站”,除了配备座椅外,还有饮水机、充电插座、书报栏等设施。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进一步激发和强化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渐探索出颇具特色的集团化办学之路,越来越多的薄弱学校走出“洼地”,农村学校焕发生机。


常州市始终围绕教育“公平”“质量”两大主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资源供给,打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持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如今,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率由2017年的62.04%提高到86.68%,95个县(市、区)已有75个申请省级评估、44个通过省级评估,12个接受国家督导评估。


“老师的解法可以同步到自己的屏幕上,我的学习效率更高了。”近日,在沛县中学高二年级数学课上,学生刘宇飞熟练地使用平板电脑对题目进行标注记录,所有题目的解法、错题归纳一目了然。日前,沛县完成了初高中两学段智慧课堂建设,为师生提供微课、教案、导学案、习题和模拟实验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大数据学情分析的精准教学。


近年来,我省努力以信息化手段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联通城乡。2019年,我省出台《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成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实施城乡结对互动课堂试点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学校同步共享优秀名师课堂、同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同步开展备课研修。省“名师空中课堂”上线以来,越来越多学生感受到线上课堂的便利与高效。2022年,江苏被确定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2023年,《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指南》印发,30个县(市、区)被确定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进多样化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持续做大,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江苏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从“常态化”进入“高质量”




下午的课表课程结束后,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小学各教室传来阵阵笑声和掌声,各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排练课本剧。今年秋学期,该校不断升级课后服务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同时引进校外优质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全力打造特色活动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重要举措。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省在校内减负增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两方面同步发力,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有力加强,课程更有活力,服务更有温度。


今年5月,我省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聚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关键领域15项重点任务,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工作站为孩子们提供学业辅导、课外阅读、互动游戏等服务,缓解了家长的带娃压力,太好了!”学生家长口中的工作站,是连云港市海州区组建的家校社联动工作站。该站毗邻海州区大庆路小学,依托新海街道西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教学、活动、娱乐于一体的家校社阵地。这样的“工作站”遍布全省各地各校,不仅融合校园育人资源与社区育人资源,而且打造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全领域”。


2019年,我省正式施行《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该条例不仅弥补了江苏在家庭教育促进工作方面的法律空白,还为调动全社会力量重视家庭教育、推动家庭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2020年底,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纳入中小学幼儿园的职责范畴,为家校合作进一步提档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省以教育“温度”标注人民群众的幸福“刻度”。2023年7月,省教育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指导意见》,率先在全国构建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并重的资助服务体系。2024年,我省明确将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不断完善保障型政策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都不失学”,力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都不掉队”。


承诺是“告白”,更是扛在肩头的重任。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关切,我省不断打出推进落实的“组合拳”。


学校食品安全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发展大计。近年来,我省中小学校食堂全面普及“互联网+明厨亮灶”,全面实施“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确保食品安全全流程可溯。今年暑假,全省中小学共投入38550余万元用于食堂新建和改扩建,升级改造食堂安全卫生设施设备。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科学调整教育预算框架内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优化补助资金使用方向,加大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苏北5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资金倾斜力度,让校园餐真正成为师生家长满意的“放心餐”“幸福餐”。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关乎民生福祉。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我省积极推进智慧就业平台全覆盖,省级“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对全省毕业生就业供需动态的实时监测;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级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百校联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项项政策接连出台,一个个举措扎实落地,江苏教育持续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新期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了坚实保障。


锻造新时代大国良师,

从“软实力”变为“硬支撑”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规律和节奏的。‘苏教名家’要用‘教育家精神’铸魂自己的职业生命。”近日,在“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名家领航·无锡行”活动期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党总支书记杨树亚表达了培养对象的共同心声。他和48名培养对象一起深入基层指导教育教学,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我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教师第一资源属性,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条件保障,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支撑。


教育家精神是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力量。一经提出,就极大鼓舞和鞭策了全省百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2020年,我省接续“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启动“苏教名家”培养工程,每年面向全省遴选50名培养对象,有力促进了具有江苏风格、江苏特质教育名家的产生与成长,推动了“教育家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


“强师”,正成为强省建设的厚重根基。近年来,我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标,加强名师梯队的建设引领。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不断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加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实施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创新培育、卓越教师校长创新培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培育等计划,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在全国率先部署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强化师范生培养,蓄足“源头活水”。


目前,我省已形成超万人的省级高层次人才梯队。全省持续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江苏产业教授计划、高校“青蓝工程”等,高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0%;深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综合性大学和工科类大学参与职教教师培养,教育部立项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我省入选39个,位列全国第一。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省获奖206项,占全国10.3%,居全国第一,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全覆盖。


教师代表教育发展水平的“软实力”,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性支撑。我省推进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以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为主,实施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支持开展团队式交流,促进紧缺学科教师校际共享;将到乡村学校或办学条件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


言传身教,师德为先。我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为全省教师厚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土壤,引导广大教师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生的修炼、一生的勤勉、一生的清贫”“我愿做一束微光,照亮学生心中的梦想,让每个学生皆可成才、尽展其才”“只有不同的孩子都教过,才会对教育有完整的理解,才会明白什么是学生,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教育”……李庾南、眭碧霞、于洁,一批批江苏名师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内核,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接续传统、弘扬师德,全面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支撑。


在典型引领下,全省广大教师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把师德师风转化为鲜活实践。今年教师节期间,江苏教育系统涌现出2024年“最美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2人,“全国优秀教师”2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4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21个单位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正在江苏万所校园蔚然成风。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点击词条回顾系列内容↓)


【答卷】

牵线搭桥通四方 产学研用做文章

生动描绘全面育人“新图景”

打好体教融合“组合拳” 构筑全员参与“新常态”

在兴农强国新征程中勇担使命

江苏携手非洲,结出职业教育合作累累硕果

响亮回答新时代“育人三问”


【实践】

南京:答好“公平普惠”“优质均衡”时代命题

无锡:“三堂”构建教师发展新格局

常州:以“双创”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泰州:探秘科学“泰”有妙招

淮安:点亮关爱之光

扬州:为学生成长注入新动力

连云港:“山海课堂”展现思政育人新气象


【笔谈】

南京:省会担当 教育先行 奋力推进南京教育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南通:聚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推动现代化教育高地南通新实践再攀新高

常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点亮“在看”吧!

江苏教育发布
发布教育资讯,推进政务公开,服务广大网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