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胡同:再回米市大街(上)

幽默   2024-09-01 10:01   中国  
米市大街,一个在北京地图上消失了的地名,小年轻们未必知道,老北京们却都念念不忘!
米市大街是在1947年北平全市统一地名时消失的,并入了东四南大街。可至今在煤渣胡同东口的东单北大街上,103、106、108路无轨电车还设有米市大街一站名。
米市大街,形成于明代,当时的朝阳门内有九大粮仓,京城百姓的口粮基本均来源于此,如今的“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地名,那都是当年存放官粮的仓库。
米市大街由此形成,位置在东单牌楼以北,猪市大街(今东四西大街)以南。
清末兴修铁路,正阳门外设马家堡火车站,南方来的米粮改铁路运输,千年漕运“南粮北运”就此消失,米市大街成为了纯粹的地名。
地处市中心,历经明、清、民三代的米市大街,注定了会有不平凡的经历。
多项之最——协和医院
协和医院前身是1906年,伦敦会与其他5个教会在京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买下协和医学堂,用12.5万美金购得原满清豫王府房产,改建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启了一段属于近现代中国医学的传奇历程。
前协和医院生理系主任林可胜
“北京人”头盖骨之谜,在协和医院被揭开;生理系主任林可胜创办了《中国生理学杂志》,使中国生理学与世界同步。
协和第一位公共卫生学教授美国人兰安生在中国呆了16年,促进了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他的名言“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永远记存于中国公共卫生历史。
建国后,虽几经风雨,可协和医院的“扩张”速度依旧令人乍舌,如今“版图”面积已经横跨整个东单路口,在北京的诸多三甲医院里,协和医院是领跑者,这里的号是公认最难挂的。
前阵子,因为《春风十里不如你》,因为冯唐,协和又在屏幕上大刷了一把存在感。小北不禁感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协和挂上号,瞧回病!
煤渣胡同口“锄奸记”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避居上海的原民国财政部长王克敏被日军任命为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行政院长。
王克敏来到北平后,在中南海怀仁堂宣布“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了卖国的宣言,发表了伪政府的组织人员,并公布恢复以五色旗为“国旗”,以卿云歌为“国歌”。
淫乱过度两眼畏光,常年戴一副墨茶眼镜,王克敏人称“王瞎子”
吃喝嫖赌劣迹斑斑的王克敏,在当了汉奸后卖国行为不断,因此他就进入了国民党北平军统站的“黑名单”。
1938年3月28日下午1时左右,开完会的王克敏车队出现在米市大街的煤渣胡同附近,被埋伏多时的军统天津站站长陈恭澍候个正着。
在公懋公银行门口,陈恭澍抬手摘下帽子,刹那间,几支枪组成了一个火力网射向王克敏。瞬间,汽车被打成了筛子,车里的人全部倒下。
可惜的是,王克敏没有被击毙,但是由此落下心病,整天疑神疑鬼,很快辞去了伪政府职务。
中华圣经会北京基督教青年会
中华圣经会旧址位于东单北大街21号,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西方的通高柱廊与中国的传统装饰相结合。
而隔壁的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09年,具有传播科学知识、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活动等功能。
解放后这里曾作为东城区少年科技活动站使用。会所北半部的礼堂在北京沦陷期间曾被改为电影院,解放后称为红星电影院,以播放纪录片为主。
1978年北京举办的日本电影周,让红星影院变成了一票难求的金贵地界儿,《追捕》、《华丽的家族》、《金环蚀》、《望乡》......这些经典影片看的观众们是如痴如醉。
不过老米市大街最有名的电影院,却属大华影院,位于东单北大街112号。
大华电影院
大华影院的前身是光陆影院,是台湾人吴佩然经营的大陆电影有限公司于1927年2月,租用米市大街北平基督教女青年会大堂,开始放映电影,1930年9月改名为光陆有声电影院,上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后因女基督堂租金过高,公司又召集部分新股在东单北大街西总布筹建新址,1935年夏落成,光陆影院迁入新址。
1945年底,正式更名为大华电影院。开幕时首映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风流王孙》。1947年首映前苏联第一部彩色神话故事片《宝石花》;1947年8月14日首映彩色电影《彼得大帝》,轰动老北平。
建国后,大华影院曾经成为军区文工团的排练场,曾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免费给孩子们放电影。
1972年,大华改造成宽荧幕电影院,首映朝鲜宽荧幕电影《卖花姑娘》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983年连续放映《少林寺》一个月,场场爆满,“功夫皇帝”李连杰从此家喻户晓。
小北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一有大片上映,大华的售票窗口就变成了人堆儿,整个金鱼胡同口都被堵满了。(文/壹月陆日)


哎文话北京
哎文话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