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这句话给人一种“欺善怕恶”之感,但却是古人的处世之道,因为得罪君子,顶多就是疏远你,但得罪了小人,他就会明里暗里地找机会报复你,让你防不胜防。
这句话也是古人经过很多失败的教训,甚至是亡国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
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将军,为士兵们分肉时,忽视了自己的车夫,结果上战场时,车夫直接把他送到了敌军手里,后世也因此诞生了一个成语。
-1-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国出了一位将军华元,他历经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宋平公四位国君,有“四朝元老”之称。
在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君便派华元为主帅迎战,在两军交战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大摆筵席,杀羊来犒劳将士们。
结果忙乱中,他唯独忘记给自己的车夫羊斟分肉了,这让羊斟十分生气,觉得将军根本没把他这个车夫放在眼里,于是怀恨在心。
到了交战的时候,羊斟对华元说:“分发羊肉的事你说了算,今天驾驭战车的事,可就是我说的算了。” 说完便驾车把华元送去了敌军阵营,堂堂一个宋军主帅就这样被活捉了。宋军因为失去了主帅,阵脚大乱,惨遭失败。
战争结束后,宋人想用一百辆兵车和四百匹马将华元赎回来。结果刚走了一半的路,华元就自己逃了回来。华元回来后问羊斟:“是战马出了问题吗?” 羊斟回答:“不是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华元这才意识到是此前分羊肉时怠慢了羊斟,是自己的疏忽,所以也没处罚他,但羊斟却觉得华元哪有那么大度,于是偷偷跑去了鲁国。
从那之后,后世就多了一个成语“羊斟惭羹”,羊斟也被当作“以私害公”的典型被永载史册。
-2-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中山国,盘踞在河北中北部一带,是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
有一次中山国君,命人做了一大锅羊肉羹宴请群臣,结果大家分了一圈后,轮到司马子期的时候刚好没有了。
司马子期觉得这是国君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羞辱他,便负气离去,还趁着夜色偷偷投奔去了楚国,到了楚国后他一直游说楚国君出兵攻打中山国。
楚国最终派出大军讨伐中山国,因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中山国很快就被灭国了。
中山国君一路逃亡,身边侍从也是死的死,逃的逃,但却有两个人一直在他身后跟随着他,中山国君问他们:"你们是谁?"
两人这才说明来意,他们的父亲有一次快饿死时,得到了中山国君赏赐的一壶冷食才得以活命。所以父亲临死时对他们说,若是他日中山国君有难,你们一定要拼死保护。
中山国君听了感慨万千,不由得仰天长叹:"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时;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又因为一壶冷食得到两个勇士的相助。"
后来司马子期因为吃不到羊肉羹而叛国的事,被记载到了《战国策.中山策》,后世还由此创造了一个成语“司马怒羹”,和“羊斟惭羹”表达的意思相同。
结语:
其实将军华元和中山国君,并不是故意怠慢车夫羊斟和司马子期,让他们难堪。但却被他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一个成了敌军俘虏,一个成了亡国之君,这就是为什古人“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道理了。